蔣林敏
(黑龍江職業學院,150080,黑龍江哈爾濱)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著手實施教學改革,其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擁有良好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具備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并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此各高職院校不遺余力地進行了課程思政建設。
下面就以數控加工課程為例,介紹課程思政建設過程。
數控加工這門課程在大二開設,學生通過機械制圖的學習獲得了識圖能力,通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的學習具備了零件精度檢驗的能力,通過機械設計基礎的學習對機械結構有了認知,通過金工實習和車銑加工具備了機械加工和工藝分析的能力。這為學好本門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學生注重操作,忽視對機床的保養;缺乏團隊合作的能力;缺乏獨立思考加工的能力;部分學生怕苦怕累,學習主觀性不強。
解決措施有很多,例如:把對機床的保養當作一個學習任務;成立學習小組,在學習小組內設置角色,并分工合作;組間有競爭,設置課后興趣小組,在課后增加練習時間;使用多種教學法,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組長為教師助理,實行組長負責制,對學生進行協調合作能力或是協調管理能力的培養;教學成果的多樣性,每個學習任務除了有標準零件,還有相應的加強版,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除了上述方法,在教學中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是提高育人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推動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認識,強化教書育人意識,堅持課程思政常態化、長效化。
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學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為目標,培養青年教師,優化教師隊伍,聘請企業知名專家來學校培訓交流,輔助完成課程建設,派專任教師到企業學習新工藝新方法,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互兼互聘,雙向交流”,建設成名師領銜專兼結合的教學創新團隊。通過在“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掛職鍛煉來培養專業領軍人物,選派骨干教師在校內外進行實踐鍛煉,選派青年教師赴境外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
增強課程思政教師的育人意識,推動育人與育才相結合。以往專業教師在授課時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現在要矯正部分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偏差,讓專業課教師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價值在于立德與樹人、育才與育人的完美結合,不再機械地將課程思政作為額外任務,而是作為育人的本質和必然要求來看待。課程教學團隊以梯隊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學創新能力、育人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為目標,優化教師隊伍,發揚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推進開發教學資源、規范教學管理、加強課程思政和專業建設。推動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認識,強化教書育人意識,堅持課程思政常態化、長效化。
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大綱,大綱應充分體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深入梳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課程目標,突出數控技術專業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結合專業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專業課程作為思政教育基本載體的作用。
例如數控加工課程描述中指出:本課程旨在引領學生了解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準確操作數控機床,制定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方案,編寫其加工程序;通過具體的加工任務熟練掌握數控加工方法,牢記職業崗位標準,養成安全操作、注重質量的工作習慣,同時在課程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工匠心、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實現中等復雜程度機械零件的數控加工。這里就體現出了育人育才相結合。
下一步修訂數控加工課程大綱,深入梳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課程目標。數控加工課程大綱修訂之后的課程目標為:了解數控機床工作原理及加工范圍,準確選擇數控機床;能夠對數控機床進行日常保養,愛護設備,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有序;分析加工任務制定零件數控加工工藝,精通程序代碼,編制零件加工程序,加工典型零件;熟悉數控機床的操作面板,熟練操作數控機床;執行職業崗位標準,養成安全操作、文明生產及注重質量的工作習慣,培養團隊合作、精工匠心、愛崗敬業的精神;發掘團隊協作意識,進行良好團隊合作。這里融入的思政元素包含安全操作、注重質量、團隊合作、精工匠心、愛崗敬業等。
改造原有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與技術,引入案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數控機床操作手的崗位職責貫穿始終,通過典型安全生產警示案例加強安全生產意識;利用在線課資源,收集中央電視臺報道的與數控加工相關的大國工匠視頻,按人物剪輯為短視頻,便于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植入并組織學生討論,培養精工匠心、愛崗敬業的精神。在成績評定時,將安全生產、愛崗敬業作為一個考核點。
下面就是數控加工課程融入思政元素后重新設計的課程任務。
任務一:直線型外圓零件的數控加工。安全生產警示教育,掌握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結構及刀具的選擇;在遵守操作規程情況下學習數控機床的操作面板及對刀;完成直線型階梯軸內外表面的數控加工及培養愛崗敬業精神。
任務二:圓弧型外圓零件的數控加工。完成圓弧型階梯軸內外表面的數控加工及培養質量意識、工匠精神;組成數控機床保養小組,承包專業工業中心的數控設備維護保養任務,潛移默化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愛崗敬業。
任務三:螺紋件的數控加工。完成螺紋階梯軸內外表面的數控加工及培養精益求精、精工匠心精神,在加工過程中做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件產品、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追求極致,力求手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利用在線課資源,收集中央電視臺報道的與數控加工相關的大國工匠視頻,按人物剪輯為短視頻,植入教學內容并組織討論。
任務四:孔及盤套類零件的數控加工。通過競賽模式完成孔及盤套類零件的數控加工,培養挑戰意識和趕超意識。
任務五:復雜配合件的數控加工。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復雜配合件的數控加工。
任務六:普通矩形類零件平面、溝槽的數控銑削加工。完成平面溝槽類零件的數控加工及培養責任意識,在課程教學中,把培養質量意識放在重要位置,通過角色扮演,以質檢員的身份嚴把質量關,從而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任務七:加工中心外帶孔系的箱體類零件的數控加工。完成箱體孔系類零件的數控加工及培養持續學習能力,通過呂義聰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具備學無止境的信念和前進路上永不止步的執著精神。
數控加工課程廣泛地運用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能夠整合教育資源,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傳統教學手段費時費力,不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掌握知識,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只有充分把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資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情緒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數控加工部分內容實現了網絡教學。采用視頻教學,授課視頻、習題、課件等教學資源均已實現網絡資源共享。通過學校的網絡平臺,促使新理念、新教學和新技術有機結合。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改進學習、發展思維、開展研究,在信息化環境中提升分析、綜合、比較、鑒別、創新和實踐能力。創新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借助教學平臺將學習過程完整地線上化,將學習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在線開課、指導。
針對不同類型課程,改進教學方法。
對于實操類課程經常采用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數控加工、車銑加工、機械CAM、特種加工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共同點就是與工作崗位密切關聯。學做一體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將來的工作目標相統一,思政目標與崗位素質目標相統一,課程對應的核心能力就是將來的崗位能力。以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為主線,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做”一體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態度的培養,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體化。
對于軟件操作類課程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機械制圖、三維數字化建模、逆向工程與3D 打印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共同點是學生需要在課上有大量的練習時間,同時遇到問題教師又能夠及時現場解答。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師的講解視頻,課堂教師答疑解惑、合作探究,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樣在達到課程學習目標的同時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一些設計類、工藝規程制定課程常運用任務驅動法,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工藝與夾具等課程,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圍繞任務展開教學,進行重點、難點分析,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為學生指引完成任務的途徑,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實現課程目標,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