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明,姚 璠,于 淼,張程偉,趙為民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1)
肥胖人群的日益增長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的普遍問題,減肥也成為了熱門問題,討論熱度居高不下。“減重”“減脂”“減肥”已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尤其如何保持身材更是女性們永恒的追求之一。減肥瘦身,以減少體重及人體過度的脂肪為目的,然而適度減重也可以降低患肥胖癥的風險。肥胖又以腹部肥胖為突出表現,體態特征表現明顯,“啤酒肚”“大肚腩”已經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中醫運用“四性”“五味”選擇藥食同源藥物治療腹型肥胖。選取山楂,荷葉,橘皮,茯苓,薏苡仁,制成藥食同源代茶飲,藥食同源茶飲選材簡單,煎煮方便,便于服用。藥食同源藥物因為不良反應少,在健康減肥的前提下科學地減重降脂更是受到青睞,藥食同源選材來源于食物,尤其在代茶飲方面,便捷有效的中醫治未病食療藥膳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分析和探討腹型肥胖的相關指標,闡述藥食同源茶飲干預腹型肥胖的治療,不僅可以豐富臨床療效,還可以預防和降低腹型肥胖的形成,為腹型肥胖的基礎研究提供相關依據。
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運動的減少,導致單純性肥胖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漸趨于低齡化[1]。《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指出,我國≥18歲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數占比已經超過一半,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腹型肥胖又稱中心性肥胖,以腹部脂肪堆積、腰圍增大為主要特征,其判定指標除了腰圍(WC)、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等簡易測量指標外,還可以通過腹部多層螺旋定量CT(QCT)[3]及內臟脂肪指數(CVAI)[4]對腹內脂肪進行相關測定,但上述指標均為直觀的針對腹部進行的測定指標。腹型肥胖體態特征明顯,受眾人群廣泛,因飲食喜好及運動習慣導致腹部脂肪堆積,增加患肥胖癥的風險,降低肥胖并發癥患者的健康水平。
藥食同源物質是指既可藥用又可食用的食藥資源,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糖[5]、皂苷[6]、黃酮類[7]、生物堿[8]等,因其天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肥胖癥[9]、高尿酸血癥[10]、糖尿病[11]、高脂血癥[12]及胃腸疾病的治療和養護效果顯著[13-14]。本文從眾多藥食同源食品目錄中依據“四性”“五味”選取山楂,荷葉,橘皮,茯苓,薏苡仁等五種食品,通過氣血與臟腑功能性的相關研究,從腹型肥胖的發生、演變及其治療的全過程進行系統闡述,除重視改變腹型肥胖的體型特征之外,更應重視糾正肥胖體質,通過調理氣血來和臟腑,在干預腹型肥胖的同時不忘調理過度積聚的脂肪,更有益于減脂減重。
2.1山楂: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藥”。山楂是我國的原產植物,已有3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古代文獻《爾雅》一書中即有記載,稱之為“朹梅”,作為藥用也有1 500多年了。最早載于南朝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明代李時珍說“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中醫認為,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主治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高脂血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楂里含有山楂酸具有抗菌、抗炎、抗腫瘤、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作用。山楂中的類黃酮成分能抗御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強化細胞膜、使受損細胞再生、保護肝臟、抗過敏、防血栓、調節免疫、抗炎、抑制癌腫、延緩人體衰老。山楂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并增加血流量、防止心律不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抗炎等。張英杰等認為山楂作為藥食兩用佳品[15],現在正在廣泛地用于食品、保健品等各領域,研究和開發山楂,有利于健康綠色飲食推廣,為大眾造福。山楂制品眾多,具有消食降膩的功效,山楂糕、山楂糖等應用于小兒飲食積滯更是效果良好。本研究選擇山楂,以中醫養生理論為積淀,結合“三因制宜”的養生觀,注重山楂的選材及炮制過程,在藥食同源茶飲中發揮減重減脂的功效。肥胖之人多喜好肥甘厚味之品,易引起肉食積滯,應用因人制劑辨識體質進行調理,制定針對此人群的體質養生原則,優化山楂消食健胃的功效,充分發揮其善于消食的作用。
2.2荷葉: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功效為清暑化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主治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作為我國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植物,不僅資源豐富,價格低廉,而且具有十分廣泛的藥理活性。荷葉中的黃酮和生物堿類物質是荷葉的主要活性成分,隨著現代研究技術的發展,關于這兩類成分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基于中醫因人制劑的養生觀,肥胖人群在形態結構及生理功能中都存在很多的相通性。首先是關于體型外觀的體內脂肪堆積較多,尤其是以腹型肥胖為主的腹部特征明顯;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喜運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臟腑氣血的運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盛衰的差異出現后又缺少飲食控制及運動消耗,久之就會出現臟腑功能受其影響出現積聚之勢。藥食同源茶飲中加入荷葉可以加強生發清陽之力,加速促進體內的代謝功能。《本草綱目》記載:荷葉生發陽氣,減脂瘦身。近年來已有大量文獻報道荷葉抗氧化、降脂減肥、抗癌、保護肝臟和心血管等一系列藥理活性,降脂減肥是目前荷葉的一類主要臨床應用,大量研究數據也表明荷葉中黃酮和生物堿類物質均具有良好的降脂減肥活性。張冀莎等認為探尋對現代社會因肥膏厚膩等原因造成的肥胖、脂質代謝紊亂等相關代謝類疾病的日常保健方法[16]。
2.3橘皮:《湯液本草》中寫到: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橘皮因陳久者良而稱為陳皮,橘皮的功效是健脾開胃、理氣消食、燥濕化痰,在臨床中經常和其他藥物相搭配,治療濕邪在體內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如痰多咳嗽、腹脹、腹瀉以及進食差,還可以治療肝火盛而引起的脾氣過大,使胸部出現憋悶感,這些都可以應用橘皮配合木香進行調理。本研究的人群多為體型肥胖之人,易出現痰氣互結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衡,脾胃受到影響導致氣血失調,進而影響脂肪的代謝功能。一則出現脾虛生濕,周身沉重,困倦乏力等。二則出現脾弱胃強,喜食易饑,暴飲暴食等。橘皮搭配山楂、荷葉可起到增加脾胃運化,加速體內精微物質運行,強化臟腑功能,使其達到祛濕利濕排濕的功效。李慶耀等認為現代藥理研究初步證實了陳皮幾千年來的應用實踐[17],其主導作用之一是調節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 針對胃腸道相關疾病,還有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
2.4茯苓:茯苓俗稱云苓、松苓,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是我國傳統藥材中非常重要的健脾利濕中藥材,茯苓的功效利水消腫、健脾止瀉、養心安神。
茯苓功效重在健脾,強在祛濕。茯苓也是應用于中醫藥膳中比較多的藥物,如茯苓餅、茯苓糕等,可以起到五谷調養、健康食補的功效。食養配方茯苓陳皮適用于脾虛濕重引起的肥胖,改善體內濕盛的淤積狀態,適宜人群為久坐不動,疲憊易累,虛胖臃腫等。茯苓陳皮沖泡后營養物質容易析出,促進脾胃吸收,可以遠離濕態,重現輕盈體態。同時對于人體的濕邪、痰邪,具有非常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可發揮消脂減重之功效。徐紅等認為復方茯苓制劑可作為減重運動員和減肥者的輔助營養品[18]。關真民等認為汗蒸、復方茯苓制劑聯合干預單純性肥胖的減肥效果,體重、體脂、體脂率、三角肌、肩胛下皮褶厚度、腰圍、臀圍均下降,并能使食欲、饑餓感、意愿進食量減輕,飽腹感增加[19]。
2.5薏苡仁:薏苡仁是傳統的藥食兼用谷物資源。炒薏苡仁性偏平,偏于健脾利濕。適用于過食肥甘厚膩、運動量少的人,這類人群的臨床表現為脾虛濕困,因而出現頭昏身重、四肢酸軟、舌苔厚膩等癥狀。薏苡仁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在藥食同源茶飲中起到健脾利濕,溫中散寒之功效,本研究在其消水腫、去濕氣的基礎上,強化其健脾,調和氣血臟腑固本之功。在腹型肥胖的防治中增加臟腑功能,使其得以濡養,才能加速脂肪的代謝及消耗。張明發等認為薏苡仁對多種高血糖模型動物和高脂血癥肥胖模型動物,均呈現出降糖、降脂和減肥作用,以及防治高糖高脂引起的并發癥[20]。其中薏苡仁多糖是其活性成分之一。
傳統茶和別樣茶統稱為茶飲。除了傳統茶葉外,具有藥食同源功效的別樣茶憑借良好的口感,市場前景巨大,攜帶方便,不用耗時耗力去煎煮,而且便于服用。藥食同源茶飲不但豐富了茶飲的內涵和多樣性,更能突出其“治未病”和慢病防治的功效。藥食同源藥物適用于日常熱飲,并且具備保健功效,傳統療效主要是強身健體及對慢性疾病的預防上,如防治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等優勢明顯。腹型肥胖人群的年齡也出現了低齡化的發展,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長、壯、老、已的全生命周期中肥胖人群均占比較多。所以及早干預,提前阻止肥胖癥的進展已經成為傳統醫學及現代醫學的研究熱點。
肥胖已經發展成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問題,而這個越來越嚴重危害到公眾健康的社會問題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健康中國中倡導的“重視疾病預防和慢病健康管理”,就是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運用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并且注意心理健康等措施來提高生活質量。中醫藥干預技術運用藥食同源等藥物配伍,選取山楂,荷葉,橘皮,茯苓,薏苡仁制成藥食同源代茶飲,加強運化功能,健脾化濕,從而達到減輕體重,減少內臟脂肪堆積,抑制腹型肥胖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