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康松
數學作業的批改方式很多,而在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與問題有針對性、準確地寫批語,這樣對學生會起到肯定和啟發的作用,同時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推動學生深入學習數學。
激發學生內動力的因素,除科學合理、難度與數量都適宜的作業之外,還包括教師在作業中的批語。由于數學學科的性質,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無意淡化了數學的情感,在作業批改中沒有寫批語的意識,似乎幾個符號就能滿足對數學作業的評判。這無形中會淡化作業的作用,影響師生的溝通,也會影響教學效率。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批改作業中寫批語,提高作業的價值性,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直以來,我們總覺得數學就是幾個數字和一些符號,不管是在教學還是作業的批改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要對學生的作業寫批語,更沒有想到批語在作業中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業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也不利于師生情感的培養。筆者在運用批語的實踐中發現,批語具有增強師生情感的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良好表現或不足之處寫上恰當的批語,既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其作業的用心,也能無形中拉近師生的關系,久而久之會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習。這無論是對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一種極大的促進。
現在小學生接受信息、獲得知識的渠道很多,這就給大多數教師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為“題不講透、話不挑明”學生就能理解,導致有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或者給學生講知識點時都講得很淺顯。筆者發現,這種錯誤的認識體現在小學數學作業中就是批改方式的簡單化,這樣不僅不利于與學生溝通,還不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其實,作為教師稍微改變一下批改作業的方式,不僅要劃出錯或對,還要用批語讓學生講明白為什么錯了、怎么改正、要注意一些什么、怎樣避免再出錯誤等。這不僅有助于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還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快速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批改學生“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課堂小練習時,有些學生對“什么是分數”都沒明白,對于分數的意義自然不理解,所以在作業中頻頻出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錯誤之處劃“×”,并在批語中指導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督促學生回看課件或者課本,這樣下次就不會出現這類錯誤了。如此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及時讓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課堂知識,為學習新課打好基礎。
教育是人影響人的一個過程,學校的紀律、班級的規章制度等是來約束學生,讓學生管理自己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紀律、制度雖然是促進學生成長、管理學生的一種手段,但它有時候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不利于管理學生。因此,作為一線教師不但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管理學生,更要采用教師的一些優勢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提升能力,還要用自己在教學中、與學生相處中的言行來感染和影響學生。據筆者研究,作業中的批語有一定的針對性,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與眾不同的關注,能更好地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意識。
例如,筆者在給學生批改數學作業時,發現有些學生正確率很高,但是字寫得不是很好,答語后面有時候不寫單位,有時候單位的括號不完整、前后不統一。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給學生寫上“全對,字能整齊一些就能得‘A+’了”“不要著急,一筆一畫寫,字跡太潦草不像你寫的哦”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作業中的批語來引導、啟發學生,給予其鼓勵,同時,字跡工整的評語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小學生年齡偏小,他們需要及時的評價來肯定自己,作業也是小學生獲得認可的一個最直接的途徑。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后作業及課堂小練習的批改中,要及時給他們寫上批語。這樣,一是可以提醒學生及時解決問題,二是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或者從教師的批語里肯定自己。由于數學的知識點都是相互銜接、環環相扣的,通過學生當天的課堂小練習及課后作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教師再通過寫批語的方式督促學生查漏補缺,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為學生第二天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在作業中的批語如果有激勵性,相比于語氣平平的批語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在作業中多給他們寫激勵性的批語,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筆者看到有的學生作業正確率很高,但書面不是很好。這時筆者沒有直接給學生寫批評性、否定性的批語,而是寫了激勵、鼓勵性的批語,如“這么難的題,你全對了,老師相信你的字會寫得更整齊”“下次你的作業,不但老師要看到全對,還希望看到更漂亮的書寫”等。這樣的批語不但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還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高于其他同學的期望,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挑戰欲和積極性,促進其學習。
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教育學生,還要與學生進行溝通,或者在作業上寫批語,對學生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中,教師寫批語時要注意啟發性,根據不同學生、不同錯誤有針對性地寫批語。
例如,有的學生寫作業速度非常快但是粗心,不是答案上少寫了一個零,就是單位少寫了半個括號,或是把“+”號寫成“÷”等。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批語就要引起他們的注意,啟發他們去發現細心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又例如,有的學生思考問題不夠靈活,不會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等,對于這種學生教師可以寫啟發性的批語,引導他們換一種方法思考,以促進其成長。
小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采用各種方法來激發、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作業批改中,教師可以用肯定性的批語來強化學生對自我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圖形運動(三)”的教學中,筆者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不但按要求完成了課堂作業,還延伸性地把生活中發現的圓形以及它們的運用與方形、三角形進行比較,并說明了圓形運動的特點,分析了圓形更適合運動的原因。對于這樣的作業,筆者用肯定性的批語:“你學習很深入,進行了拓展學習,這會讓你的成績提升更快、學習能力更強!老師為你點贊!”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信心,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也為課堂的有效教學創造有利條件。
教師批改作業時運用啟發式批語,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
例如,“校園的跑道上要栽一些樹,計劃每隔6米栽一棵,一共要栽8棵,那么請問這條跑道有多少米?”這道題,好多學生解題時會把算式列成:6×8=40(米)。筆者看到這樣的結果時,沒有直接劃一個叉,而是點撥學生,給學生寫上啟發的批語:“你是否忽視了8棵樹之間有多少個間隔了呢?”這可以讓學生想到間隔數與棵數的關系,觸及類似“植樹問題”的根本,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另外,教師也可以啟發學生以畫圖的形式進行解答:“你試著針對問題畫一個植樹圖,看看你的解法錯在哪里?”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還能幫助學生提升解題的技巧與能力,推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梢?,在作業批改中教師不能只看學生解題的對與錯,還要關注學生的思路、解題的技巧,這樣才能使教師啟發式的批語更有價值,真正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個性,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分層分級地施教、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批語也要有針對性。
例如,教師針對學生某一道錯題的批語,要針對性地指出錯誤的地方和他們錯誤的原因,以及避免這類錯誤的方法。要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有針對性地寫批語,對于基礎欠缺的學生,教師可以寫上這樣的批語:“你可以再看看教材中的這個知識點,還有相對的例題,再進行解答。”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寫:“你再讀讀題,想想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前面提到的植樹問題?!蓖ㄟ^這樣有針對性的批語,教師既能指出學生的問題,還能讓學生在批語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作業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更是檢驗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途徑。作業的作用不但體現在作業的設計上,還體現在教師對作業的批改態度以及教師寫在作業里的批語中。對于教師來說,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問題寫上不同的批語,既能激勵、啟發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能促進師生關系,使教與學的氛圍更加融洽,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