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譚武軍 青木 陳欣 柳玉鵬
“本以為度過開戰日,局勢能有所緩和,沒想到沖突前方的火藥味更濃了。”在烏克蘭生活多年的張先生擔憂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18日,烏政府軍和烏東民間武裝分子各執一詞,繼續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全世界都在緊張關注烏克蘭局勢的時候,美國政客依舊在煽風點火,全然不顧俄羅斯已宣布從俄烏邊境撤軍的事實。在18日拉開帷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在過去24至48小時內,俄羅斯已經開始“制造虛假挑釁”,試圖為攻擊烏克蘭找到借口。此前一天,他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詳細描述了俄將如何發動“入侵”。美國人的話可信嗎?“2月16日開戰”的鬧劇已經說明一切。到底誰在挑釁?17日,準備參加3月份北約演習的第一批美軍人員及其裝備抵達斯洛伐克。18日,美國宣布向波蘭出售價值60億美元的軍備。
普京:烏東局勢在惡化
烏克蘭聯合作戰部隊新聞中心18日稱,烏東民間武裝在當天凌晨至上午9時之間違反停火協議20次,寸后者則指責烏政府軍開火27次。路透社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17日至18日的交火是烏政府軍與烏東民間武裝自2015年以來發生的最嚴重沖突。
18日,自行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普希林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帕謝奇尼克都下達疏散令,稱要將居民轉移至俄羅斯。普希林說,烏武裝力量正在組建戰斗編隊,準備發動強攻。帕謝奇尼克當天還發布了軍事動員令。
俄羅斯總統普京18日表示,烏東局勢正在惡化。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在頓巴斯地區發生的事情非常令人擔憂,且形勢危險。
烏防長列茲尼科夫18日則表不,烏克蘭沒有進攻頓巴斯的計劃。烏武裝部隊總司令扎魯日內說,烏軍將對頓涅茨克地區的平民進行疏散,但他否認此舉意味著烏軍將發起進攻,稱只是出于防御目的。在西方媒體上,有關“盧甘斯克州一個幼兒園遭烏東民間武裝炮擊”的照片和視頻于18日廣為流傳。前一天,烏政府組織了24家外媒前去采訪,包括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等。從現場照片可以看到,幼兒園外墻多處受損,但照明設施完好,便于記者采訪拍攝。
“現在小道消息滿天飛,有人稱俄方宣布撤離是為了麻痹烏軍,可能隨時殺個'回馬槍﹂;也有人分析,美國不甘心預測失敗,有可能慫恿烏軍在頓巴斯地區挑釁,”在烏克蘭從事市場營銷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很多人現在處于一驚一乍中,我們也無法安心做生意。
俄官員:美國不要把聯 合國會議當成“馬戲團”
生活在烏克蘭的居民難以安心,不斷渲染“戰爭風險”的美國要負主要責任。1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告訴記者,莫斯科“入侵”的威脅“非常高”,“我們掌握的種種跡象都顯示,他們準備進入烏克蘭、攻擊烏克蘭。
同一天,本應該啟程前往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布林肯臨時改變行程,先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他在講話中概述了俄羅斯可能炮制哪些“入侵”烏克蘭的借口:“制造一場俄境內的所謂恐怖主義炸彈襲擊,捏造發現大規模墓地,聲稱平民遭無人機襲擊,捏造*化學武器攻擊事件,甚至讓它真的發生。”他稱,俄方可能將發生的事情定性為“種族清洗”或“種族滅絕”。
“我今天在這里不是要挑起戰爭,而是要阻止戰爭。”阿拉伯電視臺稱,布林肯17日說的這番話與19年前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說的如出一轍。當時后者同樣出席了一次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他拿著一瓶白色粉末、引用未經證實的情報為美國入侵伊拉克辯護。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韋爾希寧17日在會上表示,布林肯的發言是令人遺憾且危險的。他警告美國不要把聯合國會議變成“馬戲團”:“所謂的4入侵日期'已經過去了,所以我給你的忠告是,不要將自己置于尷尬境地。”
18日,正在波蘭華沙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華盛頓看到“更多”俄羅斯部隊正在前往俄烏邊境地區。前一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他說了差不多的話,并聲稱俄軍正在“大量儲備血液”。奧斯汀還信誓旦旦地稱,軍人出身的他有“經驗”,“你不會無緣無故做這些”。
奧斯汀18日還證實,美國擬向波蘭出售價值6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其中包括250輛“艾布拉姆斯”坦克以及軍車、彈藥等。華盛頓稱,這項有待國會批準的軍售將有利于波蘭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威脅。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方機構18日聲稱,與1月30日的10萬兵力相比,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周邊部署了16.9萬至19萬兵力。與美國沆源一氣的英國國防部則于17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所謂“普京入侵”的地圖,用“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話說,這是一份“不祥的示意圖”,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情緒。在地圖上,有7個來自北、東、南三個方向的紅色箭頭指向烏克蘭,它們代表俄羅斯在第一階段行動中的“入侵”路徑,其中北面三路俄軍負責占領基輔;另有兩條紅色虛線箭頭代表俄軍在烏境內的移動情況,這是所謂的第二階段行動。
他們“想把烏克蘭一直 架在火上烤”
美英就俄羅斯“入侵”喋喋不休之際,俄羅斯已經就撤軍發表數個聲明。俄國防部18日再度發布消息稱,完成演習之后,一輛載有西部軍區坦克部隊人員和軍事裝備的列車已回到位于下諾夫哥羅德州的駐地。另外,有10架戰機從克里米亞半島撤走。
“我確信,就連非專業的外交政策觀察人士都認為,這一切是宣傳活動、虛假新聞和憑空捏造。”對于西方關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言論,俄外長拉夫羅夫18日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這樣定性,并表示:“如果他們喜歡這樣,就讓他們自己高興去吧。”他在采訪中點名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布林肯等西方官員的名字,指貴他們加劇公眾對爆發戰爭的焦慮。“他們在為未來定調。”拉夫羅夫說,即便俄軍事演習結束,部隊回到基地,這些西方官員所謂的“威脅”仍將“永遠、永遠存在”。
“美國和北約不希望俄羅斯撤軍,也不承認俄羅斯撤軍,”烏克蘭《每日鏡報》的一名評論員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繼續渲染俄軍的入侵威脅,就是想把烏克蘭一直架在火上烤。”
根據俄國防部發布的消息,19日將舉行由普京親自指揮的戰略威懾力量演習,其間會發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俄方表示,這次演習是早就計劃好的,目的是對部隊戰備狀況進行檢查。
外交接觸仍在密集展開。俄美防長18日通電話.布林肯與拉夫羅夫計劃下周會晤,美國國務院稱,兩人見面的前提是俄羅斯未發動“入侵”。據“德國之聲”報道,拜登擬于18日與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英國以及歐盟和北約的領導人召開有關烏克蘭危機的視頻會議。慕安會于18日至20日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儀式上警告,如果俄烏危機升級成戰爭,將是“災難性的”。▲
環球時報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