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奇敏,劉 虹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治療腎衰竭的重要措施,但該措施治療費用高且治療時間長[1],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睡眠障礙、透析性骨病、感染等并發癥,對病人生理、心理造成較大影響,而長期心理、生理痛苦易使病人引發多種不良心理情緒,從而導致其生活質量顯著下降[2-3]。園藝療法是通過接受專業培訓的園藝治療師協助病人進行園藝操作及植物栽培等園藝活動,從而實現相應治療目標的方法。目前已被應用于臨床干預高齡老人、退伍軍人、殘疾人等需要在精神上、生理上需要改善者[4-5]。在本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實施園藝互動干預,對比常規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57例,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77例,觀察組80例。對照組男37例,女40例;年齡28~72(51.28±10.05)歲;透析時間:<1年16例,1~3年34例,>3年27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專30例、專科及以上21例;原發病:糖尿病27例,腎臟疾病25例,高血壓12例。觀察組男39例,女41例;年齡26~74(52.07±9.84)歲;透析時間:<1年15例,1~3年35例,>3年30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中專31例,專科及以上27例;原發病:糖尿病29例,腎臟疾病20例,高血壓15例。納入標準:血液透析≥3個月,透析頻率≥2次/周;病情平穩;近3個月未進行大手術;病人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嚴重并發癥;合并嚴重心、肺、腦等臟器功能不全;合并意識障礙;合并精神疾病;合并語言交流障礙;肢體行動不便;存在花草過敏史;存在哮喘。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干預,干預人員向病人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包括疾病、血液透析治療相關知識及飲食等。
1.2.2 觀察組 實施園藝互動干預。①干預時間。每次30 min,每周2次,每4周進行一個循環,共干預12周。②組建園藝互動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園藝師、血液透析專科護士、心理咨詢師、專科醫師。園藝師具備10年以上園藝工作相關經驗,血液透析專科護士及醫生均具備10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心理咨詢師具有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且從業工作10年以上。園藝師根據刺激五感理論,包括觀賞植物、品嘗果蔬、觀察植物生長、制作種子貼畫及植物微景觀、分享成果等內容,指導并參與制定具體園藝活動方案。小組成員共同就園藝互動干預方案進行科學性、可行性分析,并逐漸完善干預內容。③具體活動內容。第1周。活動一:制定活動主題為植物觀賞,挑選大自然樂曲,如《森林中的吆嗦》等。干預人員指引病人前往醫院內園林中觀賞植物,并現場向其講解所見植物的名稱、用途、形態特征等,并讓病人觸摸植物,期間可以進行拍照留念。在觀賞的過程中,干預人員播放大自然音樂。活動二:制定活動主題為果蔬園地,準備好橘子、蘋果、黃瓜等果蔬,挑選大自然曲目。干預人員通過演示文稿(PPT)向病人講解果蔬的特征、種植技巧及生長情況等,并進行果蔬品嘗,期間播放大自然曲目。第2周。活動一:制定活動主題為種子的奧妙。提前準備好花盆、種子等,并挑選大自然曲目。干預人員用PPT向病人講解向日葵從種子生長過程等,并指導病人進行栽種,病人自行拍照向家人、朋友分享。在干預過程中播放大自然曲目。活動二:制定活動主題為種子貼畫。活動前準備好天然植物種子,如玉米、綠豆等,膠水、硬紙板、雙面膠、記號筆,并挑選大自然曲目。干預人員向病人介紹種子貼畫的制作方式,并讓病人現場自由構思,可讓其家屬共同參與其中,病人間相互合作,在種子貼畫制作完成后拍照留念。在制作期間播放大自然曲目。第3周。活動一:制定活動主題為精油按摩。活動前準備好薰衣草精油,并挑選大自然曲目。干預人員向病人講述植物精油的相關知識、分類、用途及按摩方法等,并鼓勵病人家屬實踐按摩過程。在按摩時播放大自然曲目。活動二:制定活動主題為芳香體驗。活動前準備好各類芳香植物,針線布袋,并挑選大自然曲目。干預人員向病人詳細講解芳香植物的用途及對身心的積極作用,并講解芳香植物香袋的制作方法,讓病人制作小香袋,并體驗芳香的香味。在活動期間播放大自然曲目。第4周。活動一:制定活動主題為景觀制作。活動前準備好銀杏葉等各類植物葉子、硬紙板、雙面膠及記號筆等。并準備好大自然樂曲。干預人員向病人詳細介紹景觀制作的方法,并發放植物葉子,鼓勵病人間相互研究和制作,自由構思創作微觀植物,在完成作品后拍照留念。活動期間播放大自然樂曲。活動二:制定活動主題為成果分享。活動前準備好大自然音樂曲目。干預人員使用PPT向病人詳細講述前幾周活動內容及成果,鼓勵病人相互間分享活動體驗和經歷。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兩組干預前、干預12周后心理狀態,共9個維度,共90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6]。②應對方式: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評價兩組干預前、干預12周后應對方式,共2個維度,20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評分越高則表明越傾向該應對方式[7]。③生活質量:采用腎臟病生活質量簡明量表(KDQOL-36)評價兩組干預前、干預12周后生活質量,共5個維度,36個條目,每個維度0~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8]。④總體幸福感: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GWB)評價兩組干預前、干預12周后總體幸福感,共33個條目,評分越高則總體幸福感越強[9]。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應對方式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總體幸福感比較 單位:分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措施,但病人需長期接受治療,但疾病本身對病人身心造成的巨大痛苦,再加之長期治療帶來的經濟負擔,會使病人產生焦慮等多種不良心理情緒,致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需給予病人有效干預措施[10-12]。園藝療法是接受專業培訓的園藝治療師,協助病人實施園藝相關操作及種植物栽培等活動,從而實現特定治療目標的措施[13-14]。其具體干預措施較為簡單易行,病人活動量少,其依從性較好[15]。本研究通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實施園藝互動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2周后SCL-90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園藝互動干預可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狀況。分析原因主要為,在干預人員對病人實施干預過程中,通過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幫助病人體驗大自然植物生長過程,并通過讓病人主動參與園藝活動中促進其對大自然的欣賞,增強與自然植物之間的互動,從而顯著緩解精神壓力,改善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16-17]。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干預12周后積極應對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園藝互動干預可有效改善病人應對方式,提升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為,園藝活動作為團體活動,其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臺,幫助病人間相互交流活動經驗,分析活動過程和感受,同時病人間相互鼓勵和支持,最終可有效提升歸屬感和自信心,在面對疾病及治療這一應激事件時能夠產生積極應對方式[18]。同時病人在園藝活動中觀看大自然植物生長過程,體會其自然規律,從而可平靜內心。病人在參與制作香囊、栽培植物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其動手能力,促進自我效能水平提升,提高社會成就感。在制作景觀等一系列園藝活動的同時,病人付出了一定體力、腦力勞動,幫助其轉移疾病帶來的疼痛感,最終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19]。本研究中,觀察組總體幸福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主要為,病人通過植物景觀欣賞、果蔬品嘗、芳香植物體驗等多種活動,幫助刺激其嗅覺、觸覺、視覺等五官感受,刺激以進一步傳遞至大腦皮質的感受區,促進大腦-延髓反向調節,提升內分泌調節作用,增加內啡肽等激素的產生,最終促進病人機體和心理狀況的改善。此外,干預人員邀請病人家屬一同參與園藝活動,幫助病人獲得家庭支持,提升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從而有效提升其總體幸福感[20]。
綜上所述,園藝互動干預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可改善心理狀態及應對方式,提升生活質量與總體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