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文
(呼倫貝爾市人才服務和人事考試中心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當前,隨著融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宣傳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融媒體是集合所有媒體功能、傳播途徑以及組織機構的總和,是互聯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融的產物,它革命性地解決了信息傳播多樣化和有效性的問題。隨著融媒體快速發展,給基層宣傳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它不是形式上簡單的媒體疊加,而是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手段解決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和時效性的問題。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面對新形勢,如何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系列重要論述,是擺在宣傳隊伍面前的迫切任務,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腳踏實地、黨和人民放心的地方基層宣傳工作人才隊伍。
“融媒體”一詞源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大環境,“我們基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全方位考量,提出‘融媒體’的概念,融合發展之后的媒體,既不是單純的新媒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紙質媒體,而是融合之后的‘融媒體’。”[2]融媒體是集合所有媒體功能、傳播途徑以及組織機構的總和,是互聯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融的產物,它指的不是某一個類型的媒體,而是涵蓋所有媒體范圍的集成。因此,融媒體就是把廣播、電視、各類型互聯網平臺等多個不同種類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融合在一塊,增強媒體的競爭力,通過各類型媒體相互整合、優勢互補、相互利用實現媒體價值的全面提升。通過將一個新聞在各類型媒體上同時發表,實現傳統與現代先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統一的強大傳播力。可以看出“融媒體”,重點在“融”,這種“融”不單只是在媒介上的融合,其主要目的是將各類媒體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傳播途徑、作品形態等方面整合成一種新的運行模式。它倡導一種理念,即“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所以,“融媒體”并不是形式上單純的疊加和覆蓋,而是通過全媒體多樣性解決信息傳播有效性的問題,是一種“量變”產生的“質變”。
在媒體應用層面,還有“全媒體”的概念,所謂“全媒體”指的是運用所有媒體手段和平臺來構建更大的媒體報道體系,它整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媒介平臺,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傳播載體,因此,“全媒體”強調媒體人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等手段,全方位表現媒介信息,利用廣播、電視、期刊、網絡等形態全要素傳播媒介內容,使受眾全時空感知、獲取媒體動態變化的一種全新傳播平臺與載體。“全媒體”注重的是新媒體多平臺的運用,而“融媒體”包括全媒體所追求的平臺和技術,也包括全媒體的傳播內容、組織機構、人力資源和宣傳手段等多個層面。
以英、美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發達的網絡新聞業,為融媒體宣傳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各種新媒體平臺逐漸突破了新舊媒體的界限,逐漸由競爭發展到融合。眾多英國大學開設融媒體課程,從2000年起很多教育機構就與BBC合作開始建立設備完善的數字媒體教學中心。很多歐洲大學也開設全媒體的研究類碩士課程,融入移動媒體、互動媒體專業方向。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藝術與媒體系開設融合新媒體、互聯網通信技術的數字文化跨學科項目,致力于開發融媒體方向技術的研究與教學。
國外針對融媒體網絡宣傳人才的培養方向主要以網絡宣傳為主,開設包括網絡新聞傳播、網絡新聞攝像、多媒體制作、網頁制作、媒體互動等方向的專業課程,以支撐融媒體平臺所需要的攝影攝像、圖文編輯、平臺運營、音視頻制作等方面業務需要。國外宣傳人才的培養主要依托地方大學的專業院系進行,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字媒體教學中心,用于發展跨學科、多領域的媒體融合教學體系。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內關于融媒體環境下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的研究陸續開展。陳詩詩分析了融媒體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學生對融媒體虛擬空間的依賴以及自媒體興起影響意識形態整合等問題;[3]在具體的媒體融合路徑上,毛赟美提出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固守原有的方式方法,要借助新媒體增強政治工作效果,并提出了在高校新聞網的建設中應堅持以“數據庫”為中心,以“用戶”和“服務”為基本點的概念;[4]朱廣宇提出,融媒體時代的思政課,要徹底告別灌輸式教育模式,重復利用信息傳播技術開發多樣化的教育手段;[5]張文莉提出地方高校應采取媒體結構重組和傳播內容重整的方式,進一步探索融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6]
近年來,運用全媒體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報道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但是總體看來,對于融媒體環境下,如何整合教育資源、開發技術手段、提升媒體操作水平以及加大宣傳人才培養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在融媒體宣傳人才的培養方面,國內高校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培養水平與新媒體實踐要求和行業的實際需求還有差距,能夠快速適應融媒體環境的新媒體人才匱乏。因此,高校培養與融媒體環境要求相適應的宣傳人才存在供給側滿足不了需求側的問題。由于我國目前新媒體行業快速發展,各類型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而不同類型的平臺傳播方式和目標受眾都有較大差別,一般高等教育院校無法建立數字多媒體教學平臺,導致畢業生實踐經驗缺乏,無法直接滿足新媒體運營機構的需求。
融媒體環境下,從事新聞報道的人才需要具備全方位的思維視角和專業能力,從事融媒體工作的宣傳人才流失嚴重,出現宣傳人才的斷層和短缺。在新的環境下,地方政府部門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體質機制與管理保障不完善,現有的宣傳人才的專業素養、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與要求。宣傳人員缺乏對融媒體的實質作用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認識,拘泥于傳統的宣傳方式方法和手段,能夠熟悉宣傳報道工作,同時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互聯網思維,又能善于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和技術的跨界人才匱乏。
融媒體環境下基層宣傳人才知識素養和全媒體業務能力偏低,普遍存在宣傳人才理論素養低、能力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宣傳人才沒有認識到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強大優勢,與基層宣傳人才的培養、選拔以及體制、機制方面有密切原因。加強完善融媒體條件下基層宣傳人才培養,進一步通過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通過全媒體宣傳工作提升政府部門的威信是融媒體環境下基礎宣傳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
融媒體豐富了宣傳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存在融媒體資源更新滯后的問題,對融媒體資源和技術資源整合度不高,缺少專業的技術指導和運行標準,對媒體融合能力的培養體現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平臺和實踐硬件以及軟件支撐,缺乏配套的政策、人才來源以及技術保障。
基層宣傳人才培養的制度不完善,導致基層宣傳人才利用融媒體開展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的能力不足。適應融媒體環境下宣傳人才創新發展的思路不清晰,受傳統宣傳思維影響重,對融媒體人才培養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融媒體環境下基層宣傳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宣傳人才培養需要強化思想政治建設核心任務,宣傳人才培養也是全新的領域,面臨諸多問題,在培養中應突出重點。需要堅持黨性原則,融媒體環境下,宣傳人才培養要進一步強化黨性觀念,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培養可靠的宣傳工作人才。需要突出業務能力,一方面需要引導宣傳人才抓好媒體相關知識的學習,善于運用媒體載體、信息工具獲取和處理媒體信息,不斷創新手段和方法,將新技術優勢轉化為宣傳工作優勢,實現宣傳教育效果以及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積累豐富的社會科學、人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結合融媒體技術手段運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新聞輿論宣傳報道等工作的內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咨詢,提升宣傳效果。另外,需要加強宣傳人才的教育培養,在教育培養目標上要始終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抵制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的干擾和影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應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手段,不斷強化基層宣傳人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理解和貫徹執行。
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是激發人才潛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保障。首先,需要優化人文環境,培養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人文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人類意識的具體體現,反映了人類社會文化生活、藝術創作等各方面的特點。良好的人文環境有助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形成尊重人才的普遍意識;其次,通過優化學習環境,提升人才能力水平。暢通有序、安全高效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的效果,優化新媒體學習環境,結合技術與教學的多種作用,引導人才以融合的理念思考,為人才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最后,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并共同參與建設,充分認識到融媒體宣傳人才是寶貴的發展資源,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全面高效利用好媒體平臺,使基層宣傳工作人員在媒體平臺的使用上擁有更大空間、進行更多實踐。
科學的人才預測與規劃分析,實施符合實際的人才發展戰略和規劃,直接關系到融媒體環境宣傳人才開發的成效。通過運用科學的預測與規劃方法,對宣傳人才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與推斷。通過建立預測規劃機構,建立科學指標體系以及建立定期報告制度等實現對人才需求信息采集、統計、分析、反饋、匯總等工作。一方面以人力資源部門為依托建立人才的預測規劃中心,實時掌握人才的流動和走向,實現對宣傳工作人才的培養做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另一方面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將宣傳人才的特長、潛質等指標納入,采用信息化技術預測收單,實現對人才規劃的科學準確預測。
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融媒體環境下宣傳工作特點和基層工作實際,在人才的培養、選拔、考核等方面應形成全面、完善、科學、合理的制度和機制。通過建立和完善融媒體時代宣傳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相關保障制度,編制合理可行的培訓與培養方案,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人才考核與評價方法,全面提升宣傳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宣傳人才對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掌握和思想政治覺悟、宣傳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為適應融媒體環境下宣傳工作的需求,地方政府切實加強融媒體宣傳平臺建設工作,通過融媒體平臺的建設,科學合理整合與優化配置各類型媒體資源,并通過信息化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新聞宣傳工作。通過融媒體平臺的建設,將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有效融合,以融媒體平臺為支撐進行新聞工作的設計與宣傳,全方位覆蓋宣傳各類型宣傳渠道,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媒體關系,實現政府宣傳工作的全面轉型與升級。
本文在分析融媒體概念內涵以及國內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指出融媒體環境下基層宣傳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融媒體環境下宣傳人才的培養提出了相關建議。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融媒體發展的重要論述,應繼續探究和加強基層宣傳人才的培養,完善融媒體環境下基層宣傳工作人才培養的機制,探索適應融媒體環境下人才培養的平臺配套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