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廓作眼瞼,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當眼球,饋源艙為瞳孔——高空看它,銀色巨“眼”,氣象非凡:它的口徑達500米,相當于30個足球場的接收面積,光反射面板就有4450塊;除了大,值得驕傲的還有,它是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2021年,在“中國天眼”向全世界開放之際,本刊采訪到了這項宏大工程背后的一支科研隊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寶巖帶領的“西電隊伍”,他們讓天眼可以看得穩、看得遠、看得清。
“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在2020年12月初,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后,位于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FAST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大眼睛’。截至目前,FAST已經累計發現了240余顆脈沖星,不斷為人類探索外太空提供線索。
將位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前的50米射電望遠鏡‘饋源支撐與指向跟蹤系統模型’等比例放大10倍,就與FAST所應用的饋源驅動系統基本一致。FAST是由6座塔、6根索驅動的饋源運動系統,匯聚著中國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勇氣,集聚著中國工程師挑戰極限的信念,更凝聚著中國眾多領域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在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機電工程學院教授段寶巖帶領團隊貢獻出的‘西電智慧’”。
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段寶巖牽頭完成的“高密度柔性天線機電耦合技術與綜合設計平臺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對隊伍來說,這是最大的認可。
與此同時,天眼也在不斷創造記錄,截至2022年7月,它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進入成果爆發期,極大拓展了人類觀察宇宙視野的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