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位于北京市通州區一幢住宅樓的底層商鋪中,門面并不是很顯眼,招牌卻很鮮明。然而,由于“老年玩具”這個概念在中國太過陌生,玩具店接待的第一位客人是由附近居民推薦來的記者。老人們對記者說:“我們的生活沒啥可采訪的,那邊開了個老年玩具店,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你過去看看唄。”
雖然坐落在稍顯偏僻的郊區,但這家玩具店自開店以來已小有名氣,許多子女帶著老人慕名而來,更不乏從外地坐火車、飛機專程來參觀的。走進店里,昏黃的燈光和復古的家具向你宣告著這是屬于老年人的領地,桌子上散亂擺放著的,是老年人全新的伙伴,也是這家店的主角——老年玩具。
玩具店老板宋德龍,上有老,下有小,家住通州區,學的是廣告,曾在央視工作。幾年前,他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回到社區附近,開了這樣一家老年玩具店。
正是在央視《夕陽紅》欄目做廣告運營的經歷,讓他開始關注老年群體。在和廣告商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似乎只有保健品、藥品等會給欄目組投放廣告。“老年人都跟保健品、藥品干上了,這日子能好嗎?”相反,老年玩具不僅能讓老年人打發無聊時光,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老年人的記憶力,或是達到鍛煉身體、強身健體的效果。
“盡管老年玩具店是面向夕陽人群的,但這絕對是一個朝陽產業。拋開能否盈利這個問題,人總要有點追求吧,既然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那么為什么不做呢?”

什么是美好生活?吃喝玩樂。
“吃和喝都有人在研究了,現在‘玩’這個領域還沒人研究。”
雖然“玩”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這個事情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玩的需求卻是真實存在的——“大家總覺得拼命賺錢才是值得贊揚的,家長、老師告訴你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但是如果沒有‘玩’這個理想來做支撐,人就只是機器呀。”宋德龍把“玩”看作豐富老年人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但現在還沒有一個產業能為老年人提供娛樂活動,“大家能想到的也只有打麻將了”。
為了創建老年玩具店,宋德龍跑遍了國內各大玩具批發商城,搜羅適合老年人玩的小玩具。他曾在北京南三環木樨園的國際玩具批發城蹲了大半天,幾乎每一家店都進去看過。偶爾也會有老年人到玩具城買玩具,為了弄清楚老年人喜歡玩什么樣的玩具,宋德龍便跟著老人們從1層逛到4層,到最后卻沒有看到他們帶走一件玩具。他還主動與近千家兒童玩具的生產廠商聯系,希望他們能為老年玩具店提供一些適合老年人玩的玩具,但回復寥寥。最終,宋德龍只能自己動手創造,在現有玩具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制作成更適合老年人玩的玩具。
“老年玩具與兒童玩具相比,除了要綠色、健康、環保、無污染外,還要適合老年人玩。”因此,在自己動手改造玩具的時候,宋德龍對一些不適合老年人玩的玩具做了相應的“適老化”改造,如整體放大玩具、適當降低玩具的難度和復雜度、增加特定功能等。
與此同時,宋德龍給自己的店起了一個言簡意賅的店名——“老有所玩”。“我是參照國家的六個‘老有’政策——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自己給加了第七個‘老有’,就是‘老有所玩’。”走進店里,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幅書法作品,“老有所玩”四個字是當代著名書畫家陳忠洲題寫的。
180平方米的店面內放了上千樣各種各樣的玩具,宋德龍把它們分成了27類:有益智類玩具,如傳統的九連環、馬蹄鎖;有健身類玩具,如投壺、乒乓球練習器;還有花鳥蟲魚、小人書、老磁帶等。宋德龍說,給老年人玩的玩具,就是四個字:簡單、有趣。這些玩具大多容易上手,卻又不容易玩得很精。
宋德龍常常帶著玩具去養老院陪老年人玩,老人們沉迷于玩具之中,就連98歲顫巍巍拄著拐杖的老人也樂此不疲,到了吃飯時間都不肯歇,宛如一群老小孩。
“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最主要的消費群體是60多歲的老人,他們家里有八九十歲下不了樓的老人,自己也初到暮年,常常一來就抱走一大堆玩具,回家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玩。
一位常客擅長研究華容道,他是一位退休教授,已經研究華容道11年了。在“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他看了很多品類的華容道,研究出160種陣法,還把每個陣法都簡化成十幾步就能破陣的“簡單版”。
像這位老教授一樣精通某種玩具的顧客很多,宋德龍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奶奶。孫奶奶是個老“北漂”,單身,93歲的老父親在長春住養老院,她獨自一人在北京漂泊數十年。作為翻花非遺傳承人,原先她在各大廟會、文化館活動中展示翻花,多次被媒體報道。因為喜歡玩具店的氛圍,為了每天都能到店里來,今年3月中旬她干脆從昌平區搬到通州區,在離玩具店幾百米的地方租了房子。每天上午9點鐘,孫奶奶就來到店里,中午回家午休后再來店里一直待到晚上6點半才回家。“在店里的時候,孫奶奶除了研究她的翻花,搞一些新創作之外,平均每三天就能學會一樣新玩具的玩法。”孫奶奶做出來的翻花會擺在店里賣,宋德龍也會和她一起做翻花。70多歲的孫奶奶仍舊保持著孩童般的天真,被媒體評為“全國斜杠老年”,即使上了年紀,也沒有喪失愛玩的天性。
許多老人成了店里的常客,甚至將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宋德龍注意到,大部分老人的生活就是幫兒女帶孩子,缺少陪伴、被忽略是他們最大的感受。玩具店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互動型玩具,老人帶回家可以和年輕人一起玩,增強家庭成員的互動性。在店里,宋德龍會不厭其煩地教客人怎樣去玩,一遍教不會就教兩遍。“你教不會人家,玩具買回家就變成了一堆廢品。”盡管這些免費體驗賺不到錢,但對宋德龍來說,收獲的是遠比利益更珍貴的溫暖和感情。“你瞧,哪個店鋪會收到顧客包的餃子呢?”
在開店的這段時間里,宋德龍參與組織了多場社區老年活動,負責提供玩具和當裁判。他也和銀行等許多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為這些企事業單位提供玩具,服務于到此辦理業務的老年人。
雖然現在老年玩具店逐漸紅火起來,但似乎還是沒有麻將館的吸引力大。談到對未來的規劃,宋德龍希望能和更多的行業合作,老年公寓、影視欄目、電競平臺都被他列入了未來的規劃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老年電競比賽可以順利舉辦,老年版《玩具總動員》也能上映。
宋德龍還想建造一個老年版的樂園———“老年歡樂谷”。“等我老了,在自己打造的老年歡樂谷里,過上每天玩成千上萬種玩具的小日子,老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