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
(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 200051)
伴隨著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已成為中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留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擬找出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探索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工作機制的創新模式,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來華留學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來華留學生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分析高校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提供與其群體相匹配的建議與對策,促進工作機制的開展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三所國內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為改善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機制提出相應對策。
本研究契合我國來華留學內涵式發展的趨勢與目標,具有一定的實踐參考價值。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有認識了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實際現狀和存在問題,才可能依據理論基礎制訂一系列發展規劃,對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提供有效的改進措施和政策保障。
本次調查面向國內三所高校在讀來華留學生,在線收集調研問卷72份。問卷內容分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調查三部分。根據調研問卷第一部分數據,參與調查的高校來華留學生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N,72)
調研問卷的第二部分為心理健康狀態調查,要求被調查者根據來華留學以來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感受回答以下20題,用1—5表示(1:從不,2:很少,3:有時,4:經常,5:總是),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調查對象心理健康現狀
從上表可以看出,被調查者中得分最高的依次為“我不喜歡參加學校的活動”“我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我的感情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除了上述20題,問卷就被調查者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進行了調查。當被問及“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嗎”時,38%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28%表示偶爾關注,22%表示很少關注,12%表示從不關注。總體上看,來華留學生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度較高。在對于在華留學期間,對自身心理健康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多選)一問中,排名最高的為語言溝通不暢(53%),其次為學業負擔繁重,課程難度大(38%)、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使我感到孤單失落(37%)。可以看出,由于跨文化溝通所帶來的語言障礙等適應性問題對來華留學心理健康來說影響較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被調查者目前最苦惱的問題依次為學習壓力(31%)、經濟壓力(24%)、心理狀況(21%)。
調研問卷的第三部分圍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機制現狀進行調研。85%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接受過心理咨詢,66%的被調查者表示不了解有關心理咨詢的網站、App或電話熱線,可以看出來華留學生對心理咨詢本身及相關獲取渠道了解程度較低。被問及當感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時,采取何種方式解決時(多選),被調查者選擇最多的是通過運動、閱讀等方式自我排解(60%),其次為向家人尋求幫助(47%),選擇向學校老師、輔導員尋求幫助的僅為22%。可以看出,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高校對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的調查結果見圖1和圖2。

圖1 所在高校是否有面向留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課程

圖2 所在高校是否有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
由圖2可見,高校來華留學生對自己所在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了解程度較低,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高校來華留學生對高校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愿較為強烈。被調查者認為對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幫助(多選)的依次為開設心理咨詢中心(67%)、心理健康相關社團(43%)、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講座(39%)。
在“對高校開展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這個開放式問題中,80%的被調查者均不同程度地結合自身留學生活情況和經驗提出了建議,其中較為集中的有希望高校建立面向留學生的英語心理咨詢中心;通過講座、課程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組織心理健康社團以及更多有意思的戶外活動等。
根據本次調研問卷調查的數據和內容,可將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工作機制現狀歸納為以下三點。
1.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可歸納為跨文化背景導致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在沒有父母幫助的國外生活壓力下受到“文化休克”帶來的困惑和壓力,產生人際關系緊張、孤獨、焦慮等情緒及心理問題;學業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語言障礙、教育體制不同、課程難度等帶來的心理問題;個體差異導致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個體調適能力差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調適能力較差的留學生難以適應線上教學,對未來憂心忡忡,從而出現心理問題。
2.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度仍需提高
留學生雖然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有所意識,但對如何獲得心理健康相關幫助的渠道了解程度較低,從而導致當他們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時,更傾向于設法自我排解,或向家人和朋友求助,而非第一時間向學校老師或相關部門求助,難以找到合適且正確的渠道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在進行留學生教育與培養的過程中,對其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更加重視和關注,以真正契合來華留學內涵式發展的趨勢和目標。
3.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國內高校大部分尚未開設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和心理咨詢中心,高校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大部分留學生沒有接受過心理咨詢,但他們表現出強烈意愿,希望高校建立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希望高校能聘請心理咨詢方面的專家用英語和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問題。留學生也希望高校能組織心理健康社團,讓他們和同齡人有更多交流和互助的機會。
高校來華留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頗為關注,這對留學生輔導員的心理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校可通過組織定期培訓、交流研討會等形式,使留學生輔導員掌握具備心理健康相關的基本知識,提升對心理健康問題對敏感度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采用網格化管理模式,由受過心理咨詢培訓的輔導員統籌,與其他輔導以及留學生管理部門協作,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如與招生部門合作,在留學生入學審查中增設心理評估環節;入學后開展心理現狀摸排工作,對心理健康有問題或有隱患的學生重點關注,構建留學生動態心理檔案。
目前國內高校大部分設有面向中國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但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較少。高校應設立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聘請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精通雙語乃至多語的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才,針對來華留學生的心理特征和來源國的文化背景,提供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及時疏導留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負面情緒,緩解留學生心理和文化適應問題,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由心理咨詢中心牽頭,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選修課,開展團體輔導。
雖然輔導員平時和留學生接觸最為密切,但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且更容易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高校可考慮建立老生帶新生、同胞互助、中外學生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朋輩互助體系。如定期舉辦新老生及中外新生交流活動、來華留學經驗分享會等,在擴大留學生人際交往圈的同時,培養留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成立心理健康社團,發動朋輩互助力量,以此平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讓更多留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來華留學各方面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線上管理,加強和在境外學生的線上互動、線上座談會,及時、深入、全面地了解留學生的最新動態,與心理咨詢中心合作,開展線上的個體心理咨詢;多語種發布國內疫情防控最新形式,讓學生體會學校的關懷,增強與學校老師、同學間的紐帶與聯結,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借助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向留學生推送多語種版本的心理健康知識。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三所國內高校在讀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工作機制進行調研,分析了高校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現狀,發現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度仍需提升,且相關心理健康問題的工作機制仍需完善。在此現狀基礎上,提出加強留學生輔導員心理工作業務能力,建立面向留學生的心理咨詢中心,構建朋輩間心理支持與互助體系,豐富在線管理方式等對策,為完善高校對來校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制提供參考。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來華留學的影響仍在持續,如何轉危機為發展機遇,在大量留學生仍滯留在境外的情況下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情況變化,推進心理健康工作機制建設,將是來華留學管理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