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拓萬娟
初中語文中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閱讀,讓他們更快地融入閱讀環境,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效果。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下語文教學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教師習慣于采用固定的框架組織閱讀教學活動,這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從初中生的角度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獨立閱讀課文和理解課文的能力也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如果語文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那么將很難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要。歸根結底,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活動,由于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遵從自己的內心想法,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和分析問 題,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并且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組織個性化閱讀活動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學生不斷進行自主探索,持續地探究與分析,并通過這個過程來分析知識和吸收知識,然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寫作或者其他領域中。如果學生能夠準確且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內涵,通過多種方式掌握閱讀材料的主旨或思想,就能突破思維的限制,拓展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更加強調學生利用個人實際生活經歷對文章的材料、內容進行分析解讀。由此可見,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是一個長期且需要持之以恒的過程。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參與個性化閱讀活動,而這需要大量的閱讀素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利用閱讀素材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發展閱讀能力。
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桃花源記》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含義和基本思想。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多引導學生進行拓展,讓他們去尋找與課文的體裁或者內容相近的其他閱讀文本。這樣一來,學生在尋找閱讀素材和分析閱讀素材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在學生參加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閱讀氛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營造生動有趣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參與閱讀活動。在組織個性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的情境,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優勢,讓學生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從而更加主動地閱讀。初中語文教師可以以課本中的閱讀材料為基礎,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也可以利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組織閱讀活動。
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春》這一篇課文時,可以提前在互聯網上找一些關于春天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創設學習情境。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呈現桃花盛開的畫面、綠油油的小草鉆出泥土的畫面、小朋友放風箏的畫面,這些畫面可以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氛圍,把他們帶入閱讀場景中。另外,初中語文教師在課上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關于春天的一些看法。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會畫蜜蜂、蝴蝶在花叢中自由飛舞的畫面,有的學生可能會畫一只鳥兒筑巢的畫面。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感受春天,體會春天的氛圍,也可以把學生的優秀作品集中展示出來,讓整個教學活動中春天的氛圍更加濃烈,也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閱讀的樂趣。
初中語文教師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時,不能一味地放任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而是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效率,保證整個教學不偏離既定的主線。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發揮自身的教學主導作用,在發現學生的問題后要及時地引導其修正。
比如,在組織《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時,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以及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形成獨特的見解或者看法,而其中有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此時,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同學們,為什么作者要寫這樣一篇文章?通過閱讀這一篇文章,你認為葉圣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閱讀完這一篇文章之后,你能從葉圣陶身上學到哪些東西?”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狀況。對于學生的一些負面或者不正確的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糾正,既要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又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初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各不相同,介紹文本背景材料就屬于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眾所周知,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上,其中不僅包括作者的人生經歷,也包括文章的創作背景。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述這些背景知識,這樣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現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下,教育資源日趨豐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獲取很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整理、匯總教學內容。所以,在這一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時,應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根據閱讀主題,將圖片、文字、視頻等要素結合在一起,制作出生動、形象的教育材料。這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升華學生的思想,提升學生的學 科素養。
教師組織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基礎等指標,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實施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能夠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接收到適合自身現階段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的閱讀教學。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客觀評價是極為必要的。對于那些閱讀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多肯定和鼓勵;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則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閱讀指導策略。在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也要對問題或者作業進行分層,這樣才能夠確保每一名學生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此外,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或者書中的故事分享出來,組織班級圖書漂流活動,讓大家都有機會分享書籍。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經歷高效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閱讀活動,建立閱讀自信心,以提高閱讀的效率和閱讀的質量。
個性化閱讀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應具備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探究生活、體驗生活,發現其中的一些細節,品味其中的一些情感,把知識和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自主地參與閱讀活動。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在講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篇課文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分享故事會的方式開展教學,帶領學生研讀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其中的意境,并且認識到了解這首詩歌內涵的關鍵是熟悉作者的生活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杜甫草堂或者播放有關杜甫草堂的視頻材料,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觀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這首詩歌的主旨。
綜上所述,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舉措。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支 持,同時尊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個性,以提高閱讀教學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