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尕平
近幾年,高考全國卷和各省市獨立命題卷中的歷史試題風格各異,但都不約而同地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考查,這在開放性探究試題的命制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類試題契合新高考的要求,改變了傳統教學死記硬背的考查方式,更重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建構,更強調歷史學習中的史料實證素養。
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就是此類試題的主要代表,可分為信息提取說明類、觀點論證類、自擬論題和論點類幾種考查形式,答題方向開放且多元,答題過程具有探究性。
以下就以一道自主命制的地方模擬題為例進行講解。
【例題】(2022·山西省運城模擬·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業革命一般用來指復雜的經濟變革,這些變革蘊含在由生產力低下、經濟增長速度停滯不前的傳統的工業化前經濟向經濟持續增長的現代工業化經濟發展轉變的過程之中。以下是部分學者有關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原因的觀點。
觀點1 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為工業革命鋪平了前進的道路。英國“光榮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建立了有利于解決增長的產權制度,這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觀點2 工業革命是市場日益擴大的需要。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長。工場手工業再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
觀點3 1688年英國的金融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先導,“光榮革命”加強了對產權的保護,使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顯著下降,使風險溢價和利率水平亦隨之下降,這加速了資本積累,使資本替代勞動的工業革命成為可能
觀點4 英國工業革命是因為擁有富饒的煤礦礦藏,而當時其他發達地區如中國江南地區和荷蘭,沒有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難以自行出現工業革命
觀點5 工業革命是全球經濟互動過程中,因在英國局部出現的較長時間的資本與勞動的巨大價差,與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和金融環境相配合而產生的偶然性歷史事件
觀點6 工業革命是一系列歷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摘編自宋李健《工業革命為什么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一個全球視角的內生分析模型》
就材料中的一個觀點或整體擬定一個論題,并運用所學英國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進行闡釋。(要求:觀點準確,史實明確,表述清晰)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明確解題要領,概括為三句話:點開主題串成線,亮觀點(論題),作表態;展開翅膀尋史實,找史實(闡釋),對應教材知識;首尾照應顯統一,寫結論,得整體印象分。
應對開放性探究類的歷史小論文題,建議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解答。
一、點開主題串成線
本題與2021年全國乙卷第42題類型一致,屬于觀點論證類試題。我們首先得明確試題設問中的要求,找出材料的中心語,歷史小論文題都是圍繞中心語展開的,即材料的主語,本題的一級概念是英國工業革命,二級概念是“光榮革命”、君主立憲制、綜合因素。其次,我們需要擺明態度、明確立場,能夠自圓其說,以求實現論題內容的統一。
通過分析設問可知,題干的內容是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此時我們應綜合六種觀點,按照自身知識儲備擬定論題。例如,可通過尋找關鍵句,依據“英國‘光榮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建立了有利于解決增長的產權制度”而得出論題一:工業革命與政治前提。即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因為英國具備了開展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又如,我們可由“工業革命是一系列歷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得出論題二: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展開翅膀尋史實
確定論題后,下一步就是找論據,即聯系基本史實。本題緊扣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題目時空定位明確,階段線索明晰。在論證的過程中,要求史論結合,圍繞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進行闡述。既要堅持“孤證不立”的基本原則,突出核心概念,羅列史實,講究邏輯,分清層次,明晰條理;又要從新視角、新層面探索突破,才不會使選題“老調重彈”“落入俗套”。
如果選論題一,可從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海外市場的拓展及材料中提到的“光榮革命”加強了對產權的保護等方面入手,圍繞政治制度與工業革命的關系進行緊密論述,并注意構建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歷史事件的完整性,如時間、背景、地點、內容、人物、事件的意義,做到基本史實準確完整,邏輯表述合理。如果主題涉及單一觀點,一般論述應不少于三個角度;如果主題涉及多重觀點,就要分層論證,做到因果明確,史論結合,論證要盡量充分,邏輯合理,史實準確,盡量運用多元客觀的史料作為論據進行互證,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原則對歷史現象進行推導論證。確立相關主題后,就要圍繞該論點進行闡釋,明確答案的組織方向。
如果選論題二,則圍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論述,羅列史實為英國地理位置與殖民擴張,制度建設中的民主制度、產權制度,圈地運動與國內市場,等等。論述要做到與小論點主題一致,論據合理有序,有條理,切忌文過飾非,脫離實際。
三、首尾照應顯統一
歷史小論文題的總結部分,是拿分的關鍵,屬于整篇論述的升華部分,是三段論中的“重頭戲”。同學們在解答此類試題時要做到大回環式的結尾,即首尾呼應,簡明扼要,結構完整;多用“綜上所述”“總之”“由此可知”等詞語,具有全局意識、主旨意識。如本題的主題分別是“政治制度是工業革命的前提”“多種因素影響的工業革命”,那么結論必然要圍繞兩者進行歸納。
·參考答案·
示例一
論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因為英國具備了開展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2分)
論述:17世紀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議會取代國王成為國家權力的中心,君主立憲制基本確立。英國政治穩定,資產階級為發展工商業,建立起了有利于解決增長的產權制度,鼓勵科學研究,開拓海外市場,不斷消除專制制度的束縛,為工業革命鋪平了道路。
總之,英國的政治變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加快了工業革命的到來。(10分)
示例二
論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分)
論述:英國地理位置優越,新航路的開辟使英國處于大西洋航運的中心,推動了英國經濟發展和海外殖民擴張。軍事上,16世紀末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確立了海上霸權;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海軍,為資產階級開拓市場保駕護航。政治上,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政治前提;政府獎勵技術發明,保護知識產權,推行重商主義,拓展海外貿易。經濟上,圈地運動消除了農業中的封建因素,摧毀了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提供了勞動力和國內市場;18世紀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海外市場廣闊,煤鐵資源豐富。同時,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準備了技術條件,加速了工業革命的到來。
由此可知,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條件,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0分)。
歸納而言,開放性探究類歷史小論文題的解題方法可概括為:一是定主題、亮觀點、做表態,二是展思路、找史實、做分析,三是寫結論、做呼應、顯統一。
·備考建議·
一是在復習中,要注意對主題單元和通史的復習,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培養透視思維、發散思維。
二是重視日常積累,理清史實脈絡,培養時空觀念;重視知識的縱橫聯系,巧妙構建知識網絡,巧用思維導圖。
三是強化格式訓練,嚴格遵循解題“三步走”,平時行文注意做到語言凝練、邏輯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