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婕



11月25日,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成為熱門話題:如何辦理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參與者可享受哪些優惠政策、怎樣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
與基本養老保險不同,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它采用個人賬戶模式,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但賬戶中的資金不僅可以完全積累,參加人還可將其中的資金用于投資,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同時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一言以蔽之,個人養老金就是一種為個人養老作準備的自主投資行為,參加人在開設專門的賬戶后,每年繳納一定的金額用于投資,待滿足條件時領取個人養老金。
我需要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嗎
所有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且還未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業務,也就是說,從剛剛參加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一直到即將退休的勞動者,只要繳納社保,就都可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那么,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到底有什么好處,是否每個人都需要開立賬戶呢?
根據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參加人可申報個人養老金扣除、遞延個人所得稅。
根據規定,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每年可將最多1.2萬元資金投入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這筆費用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不繳納個稅;與此同時,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也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等到滿足領取條件時,再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包括存入資金及投資收益在內所有資金的個人所得稅。
稅收優惠到底可以幫助參加人省出多少錢?這里我們簡單算一筆賬,假設參加人繳滿1.2萬元的額度,在各級稅率下,1.2萬元對應的當年節稅金額情況如下:
也就是說,一位個人所得稅率在20%的參加人,若繳納1.2萬元個人養老金30年,到期后,可以省出6.12萬元的稅款。注意表中的應納稅所得額指的是扣除個人繳納的“四金”和各種附加扣除后的收入,但包括勞務、稿費和特許經營權使用費等收入。
從稅率表格中也可看出,只有個稅稅率超過3%的納稅人,才能享受到稅收的優惠。若勞動者不繳納個稅,開戶并購買產品,將多繳3%的個稅。
由于每人只能在一家銀行開立資金賬戶,各家銀行都對個人養老金開戶給出了一定獎勵。例如,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開戶成功后有機會領取50元微信立減金或手機話費,交行則為58元;在一些股份制銀行(如廣發銀行)開戶可獲50元微信立減金,投資超過1000元可再獲150元立減金;在興業銀行開戶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18.8至288元的現金,貴賓客戶另外可獲300積點或150元禮品……
如何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
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需開立兩個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兩者是唯一且相互對應的,缺一不可。
首先,參加人可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后,參加人需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本人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所以,從便捷角度考慮,參加人可以直接選擇商業銀行渠道,一次性完成兩個賬戶的開戶。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36個城市、地區加入了個人養老金先行試點的隊伍;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招商、興業、浦發、中信等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北京、上海等5家城商行共23家商業銀行,獲得了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資格。
在開立兩個賬戶后,有條件或希望享受稅收優惠的參加者,就可以進行第二步:繳費。如上文提到的,個人養老金的年度繳存上限為1.2萬元,參加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自主決定是每年都參加還是部分年度參加,以及年度內繳多少、一次性繳納還是分次繳納。銀行營業網點、手機銀行或個人網銀等渠道均可繳費。由于個稅的計算比較復雜,建議每年12月,用個人所得稅APP查詢一下收入情況后再決定是否買入相應產品。
一旦繳費,除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出國/境定居等特殊情況外,參加人只能在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年齡,即退休后才能領取個人養老金,領取時也可選擇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由商業銀行機構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后,轉入本人社保卡。
繳費之后,參加者就可用自己繳納的資金,從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中選擇投資心儀的產品,以求獲得更多收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參加人在繳費后,也可以選擇不投資個人養老金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所繳納的資金按照活期計息;另外,參加人在符合領取條件后,雖然不被允許再繳存資金,但可以暫時不領取,持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