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盼
(遼寧艾特斯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 沈陽市 110166)
高速公路企業信息化建設已進行多年,存在大量已有系統如何再利用、避免重復投入建設等問題。為了持續發展,智能交通企業管理和業務創新的有效途徑是整合現有資源,打造全新的數字化平臺。通過數字化轉型形成企業級、地區級甚至行業級大數據,將需求側和供給側高效對接,有效促進業務上云,能夠及時響應和達到客戶要求,實現數據、業務和價值的高效流動,推動企業向高價值鏈環節轉移。
數字化轉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革新和新一代經營模式進化兩個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革新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革新;新一代經營模式進化則包括企業戰略規劃轉型、企業組織敏捷協同轉型、企業創新體系轉型。
如圖1所示,針對高速公路企業的特點,圍繞數字化轉型路徑進行了研究。

圖1 高速公路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示意圖
高速公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可圍繞新基建、應對新冠疫情沖擊、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數據資產與數字經濟作為突破點展開轉型工作。
新基建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專網無線網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等是高速公路企業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數字化的前置條件。
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包括智慧化高速公路、交通營運一體化平臺、泛在無線互聯車聯網、車用時空高精定位能力等。
具體措施包括:基礎感知層,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硬件連接實現數據互聯;提升通訊層,通過5G等通信技術實現數據的高效低時延傳輸;拓展平臺層,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賦予高速公路智慧化服務體驗和效率,使高速公路時刻感知、預判和響應人的需求。針對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助推優化服務和提升效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出行服務的需求。
(1)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充分利用數字化轉型賦予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數字化轉型在收費、指揮、調度、應急、客服、服務區等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會促進營收的恢復和增長。
(2)全國高速公路物流出行需求也受疫情蔓延控制措施的影響而波動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此,交通企業需要由傳統營運向個性智慧服務模式進行轉變。
以高速公路為重點,開展試點示范項目,逐步擴展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加快推進車路協同體系建設,加強路側通信基站、交通情報板、信號優化控制、圖像視頻標識、車載終端等之間的智能互聯,從而為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場景奠定數字基礎。
數字資產作為一種生產資料的基礎要素,正在不斷深度融入企業經營價值的創造過程。業務會產生數據,數據服務業務,尤其是在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通過快速提高新的數據服務,構成敏捷響應的業務數據閉環結構[2]。
數字經濟對于高速公路企業來說,客戶在出行增值信息服務、信息互動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收集、存儲、處理和分析各種出行大型數據,以更好地了解出行記錄,實現出行相關客戶與道路可控物理端口的持續交互,實現數字經濟增長。
出行供需匹配精準度、出行效率提升度、運營成本控制、內部管理高效性等核心指標決定了交通企業管理水平,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在了解業務流程的實時進度時,需要打破奔赴每處現場考察的習慣,應更加重視項目信息的采集與整合。
(2)在對經營效益評估時往往依賴傳統的結論性數據,由于缺乏豐富量化的過程數據跟蹤和分析,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管理者的閉環反饋決策的介入。
(3)在無線通信和移動應用方面投入需要加強,對如何利用無線和移動的優勢特點快速響應,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動態監控的數字化建設和探索有待進一步深入。
(4)在品牌工程建設方面,需要對不同出行客戶的關注度、認同感、滿意度等方面進行連續性的打造,并能輸出新型品牌工程和項目。
(5)成熟期企業的轉型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是最高的,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進入成長期在原料設備、員工成本的投入會明顯高于其他階段的企業。
(6)目前企業信息化應用較多的技術包括大數據和電子商務,且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目前整體數字化采集和協同的深度不夠,大多表現在數字辦公、財務和人事管理等。
(7)企業內部各業務流程的采集標準和采樣周期沒有完全統一,相對孤立和局部,采樣的實時性不高,限制了數字化分析效率和深度。
2.2.1軟硬件平臺與環境
(1)構建標準化的適配企業基礎信息系統建設、算力分配和業務系統開發的數字化工具。
(2)以提升產品和營收為目標將企業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進行深度融合。
(3)利用彈性MapReduce等大數據底層平臺自下而上向各個業務層提供不同個性化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的支持。
(4)提供可隨計算任務峰值需求調整的彈性擴縮容的算力優化調度。
(5)支持將敏感數據脫敏和加密處理,從而實現企業內外部不同業務環節的數據充分碰撞和融合,建立準確的企業經營和業務場景的畫像。
2.2.2全員協同化研發創新
企業通過全員之間的高效數據流動,以數據流帶動資金、技術、方案的流動,模糊部門、組織和技術的界限,促使向全員協同研發創新的方向演進,構建基于數字化平臺的廣泛參與、高效迭代、頻繁互動、價值共享,為基于統一數字資源的設計、研發、營銷一體化協同提供驅動力。
2.2.3數據資源的深度歸集
企業現有的MES、CRM、ERP等系統相對獨立,存在數據孤島現象,導致管理人員需要借助多個平臺和多個單據、報表來了解企業經營的全貌。為了克服這種數據壁壘、一致性差等缺點,需將企業不同部門的數據資源進行深度的歸集,有效建立可描述流程先后關系、事件因果關系、業務邏輯關系的組織網絡模型。
2.2.4信息化與業務場景的融合
(1)將企業海量的信息數據和業務數據整合到企業內部畫像之中。
(2)對通過信息化和業務場景數據采用圖譜挖掘等技術分析人員與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和潛在業績提升優化方向。
(3)利用業務流程相關記錄、企業內部管理者的行業經驗和產品服務分析對后續產業發展方向進行指導。
(4)基于多源多環節多采樣率的異構數據,建立風險監控和預警模型,對業務發展、競爭壓力、產業鏈位置、客戶輿情進行實時監測。
通過信息化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對企業不同粒度的特性、流程、環節等實時動態地進行多時間尺度和多空間尺度的精確建模,準確反映企業在細節和整體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交通出行產品和服務的安全、高效、穩定和便捷。
2.2.5數字化轉型政策需求
(1)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需求主要包括數字化轉型規劃、數字化轉型相關培訓、數字化設備改造、數字化信息系統建設等。
(2)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研究出臺打破業務隔閡的系列政策對管理流程、組織模式等進行轉型升級,以數字化改造成扁平化敏捷分布式組織結構,實現精細化數字化管理模式。
(3)制定企業數據資產的管理流程,加快數據流動、數據清洗、數據挖掘的創新發展模式。
(1)提升數字化技術認知和政策引導力度
目前大部分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數字化轉型優勢有足夠認識。為此,亟需加強數字化轉型思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引導。應組建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工作小組,由各個部門負責人牽頭,便于溝通高效和思維認知。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命題下,引導各部門意識到必要性和緊迫性,向其提供管理政策和資金投入的支持。
(2)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與引進
數字化轉型需要相當規模的數據專家、高級工程師、領域建模專家等支撐企業做科學的結構和功能設計、系統搭建。企業需要加強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地實施,充分激發內部所有員工的潛質和創新創造力,為相應人才提供發展空間。
(3)構建跨職能部門的業務數字生態平臺
通過數字化轉型,將不同職能部門、不同級別、不同業務的數據信息資源按照統一規劃整合,提升企業核心數據資源的歸集和利用能力,加快構建跨職能部門的業務數字生態平臺,克服生產研發環節與其他業務環節的“數據壁壘”,挖掘出薄弱環節,利用數字化優化經營環節,實現提升價值和降本增效。
(4)依托數字化平臺創新商業模式
依托數字化平臺可以將出行車輛人員與交通企業的設計、研發、服務之間的業務流和數據流實現互通,為建立數字化的商業智能分析奠定量化分析基礎,孕育出個性化出行服務、道路專網協同、智慧化運營、科學化管理、業務云化辦公等新的商業模式,推動全生命周期的協同優化,發展新的交通產品和服務,創造交通產品服務的附加值。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技術創新和理念變革是持續驅動力?;跀底只y一平臺所激發的數字產業化能力將是企業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下保持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充分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現有條件,在所有生產經營環節采用數字化技術促進市場調研、方案設計、產品研發、運營管理等多個方面的轉型與創新,提高管理流程、評估判斷、溝通協調的效率,從而推動企業高質量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