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要:音樂欣賞對學生來說是陶冶情操,感受音樂韻味,領悟音樂之美的最好方式,良好的情感態度及音樂素養也將在這一過程中建立起來。音樂鑒賞課程設計尤為重要,由于每一個音樂作品在風格、特點、情感表現上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音樂鑒賞都需要采取不同策略,教師務必要優化設計。本文將分享幾點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引言:
音樂欣賞是音樂課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板塊,但這種欣賞絕不是單純的聆聽幾遍那么簡單,對作品藝術價值的挖掘和技巧的把握需要作為主要任務,同時還要促進學生情感與作品的統一。以往音樂鑒賞沒有受到師生足夠的重視,因而也成為了阻礙高中音樂教學效益提高的主要問題。
1.合作探究——點撥指導
1.1小組探究
每一名學生對每一首歌曲或樂曲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那么在合作狀態下,就有了多種想法的碰撞,可產生巨大的火花。因此,我倡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欣賞音樂,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特長,讓他們協作查找資料,演奏旋律,分段演唱或演奏,最終往往能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并讓各組組員合作進行一些嘗試性練習,即讓學生自己先找—找(資料),唱一唱(主題),奏一奏(旋律),議—議等,對所要欣賞的樂曲進行充分的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時教師要到各小組了解情況,并參與學生討論,傾聽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既創設了教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又使學生學到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學生“樂在學中”[1]。
1.2合作表演
音樂鑒賞僅憑“聽”是不夠的,這種欣賞體驗過于單一,無法更深層次的調動學生情感。如果能夠讓學生參與演繹音樂作品,他們對音樂的風格及內涵將有更深的理解。演繹音樂作品同樣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要注意力求演繹方法的多樣性。如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教學中,學生根據在我國已是家喻戶曉的“梁祝”故事,將情節分成“草橋結拜——同窗三載——長亭惜別——英臺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化蝶”幾個部分,各小組又根據派發的譜例進行嘗試性練習。之后,我請班上會拉小提琴的學生演奏《梁祝》的愛情主題(有時是一小組用豎笛演奏主題),教師鋼琴伴奏,其他同學演唱這段優美的主題旋律。當師生合作將這段優美的旋律演繹出來之后,學生甚感愉快。再對比欣賞“同窗三載”和“英臺抗婚”片斷,讓學生首先聽出哪段是“共讀共玩”的主題,哪段是“英臺抗婚”主題,然后對比視唱這兩段旋律,比較演唱后得出結論:兩段音樂雖然音符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節奏、力度、演奏技能的不同,所表現的情緒和音樂形象也就截然不同了。這樣,通過師生的合作表演及學生嘗試性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塑造音樂形象和表達音樂情感的音樂的基本要素,同時為后面完整地欣賞作品,感知作品的音樂形象作好充分的準備。
2.總結評價——欣賞升華
學生在經過充分的研討過程中,思維得到了有效的啟發。在該階段,讓各小組充分發表本組探究的體會和總結。這也是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價值取向與設計教學流程圖中所必須考慮到的重要因素。“形象思維越豐富,抽象思維則越積極。”教學中,教師應從聯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維成分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在總結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2]。
思維的產生是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基礎的。其過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約遞進的。在設計激發學生思維方法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遵循教→問→思的客觀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低到高。這正如摘桃子,為學生設置層層梯階,直到最后一個梯階的高度能達到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要進行遞進式地啟迪,活躍學生思維。并要以“情”為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點評升華就是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和音樂本身的藝術形象進行積極的評價,以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藝術形象的感情色彩越強烈,就越能叩擊學生的心弦。在該階段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設置良好的情境。如欣賞《藍色的多瑙河》,我用奧地利詩人卡爾·貝克詩句來引導學生情感升華:多瑙河是藍色的,交響樂是藍色的,愛也是藍色的。多瑙河藍色的浪花,施特勞斯的藍色暢想,化為藍色音符盈溢在我藍色的小屋里。啊,藍色的多瑙河!在施特勞斯眼中,你是母親的乳液,是生命的脈管,是奧地利的象征,就象長江、黃河一樣源遠流長。每當遠離故土的維也納人聽到這首動人心弦的旋律時,總禁不住熱淚盈眶[3]。這樣的概括讓學生領略到多瑙河醉人的藍色,讓學生真正體驗用音樂表達出的一種對祖國的強烈的情感。
3.賞樂隨筆——總結記錄
愉快的體驗和迸發出的情感是轉瞬即逝的,對音樂作品的鑒賞不應該只追求片刻的感受,應當趁熱打鐵,讓學生及時用筆記錄下來,做到隨聽隨記,日后也能通過翻看來重溫當時的感受。如,一學生在“賞樂隨筆”中寫到:第一次聽《沃爾塔河》時,我的靈魂受到了震撼,我深深地被斯美塔那的愛和激情所感染,深深陶醉于他所描繪的那條光芒四溢的長河。在音樂的濤聲里,我感覺到了一種深沉的激情,這是飽蘊著依戀和愛,滿懷著向往和憧憬的激情。這種激情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是那么具體,那么執著。它由遠而近,由弱而強,由細微而澎湃,由悠遠的低聲吟唱發展成驚天動地的引吭高歌。在記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鳴達到了新的高度,也開始嘗試從一些隱晦的細節去深入剖析作品的全貌,這無疑是一次再探究的珍貴經歷。因此建議教師在每次的音樂鑒賞中都讓學生養成隨筆記錄的習慣。
4.結語
總之,只要教師善于創新,音樂欣賞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享受音樂之美,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中,教師需要有目的的滲透知識、技能和文化,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任務,并設法讓學生愛上這種創意無限的音樂課。
參考文獻:
[1]陳詩玉.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7):2.
[2]劉佳.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淺談[J].2021(2016-10):99-99.
[3]蔡萍.淺談新常態下高中音樂的欣賞教學[J].成功:教育,2018,000(018):P.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