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琴
摘 要:面對新課程改革背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必然選擇,在多元教育理念沖擊下,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和應用尤為重要。本文基于情感教育策略的科學性,分析其在小學語文課堂實踐應用的幾點對策,希望可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語文;實踐應用
引 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現代教育理論支撐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迎來全新挑戰,情感教育理念開始滲透到教學工作中來,和傳統教育理念比較起來,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和學生的情感發展,更加突出了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特點。因此,需要加強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1.借助朗讀教學渲染情感氛圍
文本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意志和思想,在指導小學生閱讀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們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情感要素,而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方式[1]。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朗讀環節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真摯的情感體驗,打造情感氛圍濃厚的課堂教學環境。當然,學生朗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引導作用,強調朗讀技巧和情感表達要點,讓學生通過語氣、節奏、聲調等要素的變化來實現情感表達的目的。以《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為例,讀前劃出文本中的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比如“‘給,永遠比‘拿愉快”,要求學生在朗讀后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讓朗讀教學和情感教學實現銜接。通過反復咀嚼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句和重點段,這對于幫助學生領悟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十分有利,可見朗讀是推進情感教育目標落實的一大動力。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體味其中的情感。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課堂教學的效率。
2.落實情境教學增強情感體驗
小學生具備較強的感性思維,其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受更容易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可借助情境教學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與設備,依據文本內容創設與之相匹配的情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發揮其感性思維之優勢,獲得絕佳的情感體驗。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第一,借助多媒體網絡進行情境創設。多媒體網絡具備多方面的優勢,其能夠依據教學內容迅速匹配到與之相對應的資源,以視頻、音頻、動畫等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將其運用于語文課堂,能夠一掃語文課堂枯燥無味之感,將原本單調的文字插圖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之中,使學生能夠看見語文、聽見語文,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為使得學生更深刻體會父親對孩子的愛,可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影視資料,還原地震的殘酷場景,在具體的場景中讓學生體會作為父親有多擔心兒子,作為兒子,有多相信父親,那句“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結合具體的情境,相信學生會有更深的感觸。第二,以模擬表演的方式進行情境創設。小學生本就好動性較強,喜歡模仿、喜歡表演,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角色,依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模擬表演,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文本含義,以及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有利于學生更深入、更透徹地把握文本情感。
3.立足生活經驗引發情感共鳴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目標滲透情感教育,體現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就當下來講,許多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很多都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而很少重視家人的感受。為了強化親情教育,在小學語文課本當中,安排了一些有關的課文,如《可貴的沉默》等課文,這些課文有利于學生正確親情觀的培養。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有效地滲透親情主題教育,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父母那種無私的愛,進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此外,這種結合實際生活的教學方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還需要在課外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主要就是圍繞課堂的主題進行的,如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等等。如此一來,課內課外有效的結合更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實施。
4.改進評價方式推進情感教育
教學評價方式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不同的教學評價指標、側重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自信心、心理狀態[3],不同于傳統課堂,情感教育策略指示下的小語文課堂更有“溫度”,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教學評價途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知識吸收效果、成績考核結果并不是唯一評價指標,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認知能力和水平,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在評價方式的運用上,教師也要善于運用鼓勵性、欣賞性、幽默性的評價方式,肯定學生的優點,糾正他們的錯誤,讓他們體驗受人肯定的喜悅與滿足,同時也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和缺點,最終獲得全面、綜合的發展[4]。此外,教師還要多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能夠有展示自我才能的舞臺,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信心和勇氣,最終實現情感教育的真正目的。
結束語:
情感教育的功能豐富、作用突出,是重要的育人手段,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小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學手段的應用價值得以體現。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目標,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利于發展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發展學生的積極心理。總之,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情感教育策略契合教學目標要求,要求語文教師能夠抓住情感教育契機,找準滲透情感教育的突破口,營造濃厚的情感教育氛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慧.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1(06):72-74.
[2]胡建海.淺談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J].教壇聚焦,2019,32(32):22-23.
[3]史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20(02):186-188.
[4]鄧澤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實踐與研究[J].讀與寫(教師),202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