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芬
摘要:新課改以來,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得到更多的重視,而如何展開培養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很多語文教師開始從以身作則、案例教學、聽寫訓練等方式來落實培養策略,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文章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培養學生的聆聽能力與深思品質意義、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聆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策略進行了細致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傾聽能力;深思品質;培養
引言:探討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需明確當前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從學生的實際所需出發,制定對應的培養策略,并在各項策略推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在此過程各項能力的增長,從而對相應策略加以完善與優化,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與效用。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就當前階段來說,大部分地區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仍舊是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位置,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造能力,使其在面對各項語文問題時只能依靠教師所傳授的方式去解決,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喪失想象力、創造力。針對該種情況,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以此來實現其咋語文學習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意義
1.契合新課改要求
新課改要求小學低年級學生具備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與耐心,并可理解其相關意思;要求中年級學生可正常與人交談,認真傾聽別人講話,把握其中核心思想;要求高年級學生可耐心傾聽別人講話,復述大致意思,并可條理清晰地表達自身想法。而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無疑能夠保證學生在各個階段交流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使其契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
2.提升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正是塑造學生正確習慣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可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而更好地領會教師所教授內容,吸收他人學習中的經驗與精華,優化自身的學習方式,并在深思過程中,提升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1]。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策略
1.以身作則,培養傾聽習慣
小學學生多喜歡模仿他人,這體現在其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與生活中言行合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其良好的傾聽習慣。注重以下數點:
其一,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自身傾聽能力的提升,如此才可實現對學生更好的指導,在課堂上營造比較輕松愉悅的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二,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能夠表示傾聽的誠意,眼睛注視同學,給予其充分的信任感;其三,給予學生回應。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應差異化對待,即便是以前提過的問題或者是簡單的問題,也應該認真地回復同學,以此來給予其信心,為其樹立良好的榜樣;其四,定期總結。要求教師能夠定期總結聆聽過程中的經驗,及時地分享給學生,讓其理解聆聽的意義、力量,逐漸塑造其正確的聆聽習慣,使其在聆聽中有所得[2]。
2.聽寫訓練,提升傾聽能力
聽寫訓練是語文課堂中比較常規的一種教學方式,實現傾聽能力培養與書寫訓練的有機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聽寫訓練時,要求教師注意以下數點:其一,選擇適宜的聽寫材料,因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聽寫能力,若是超出學生的能力范疇,會提升學生的聽寫訓練難度,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寓言與詩詞,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聽寫一些簡單的記敘文,并在聽寫訓練時,注意難度的遞增,讓學生能夠一直面對一定的挑戰,以此來逐步提升其傾聽能力;其二,引導學生在傾聽訓練過程中,按照其本身的理解記筆記,總結各個時期的傾聽經驗,反思其在傾聽過程中的不足,以此為基礎來完善與優化其傾聽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深思品質[3]。
3.方法傳遞中授予傾聽技巧
在培養學生聆聽習慣時,要求授予學生正確的聆聽技巧,以此來提升其聆聽效果,讓學生能夠把握聆聽中的重點,擁有“五心”,具體為:其一,專心。讓學生不論是面對教師授課,還是面對同學發言,都要專心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切忌三心二意;其二,耐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面對他人的發言,即便有不同的意見與想法,也需耐心傾聽別人說完,才可闡明自身的見解;其三,細心。在其他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細心聆聽之外,還可聽出其在節奏、語調、發音等方面的問題,對其做出正確評價,并可以其他同學的發言基礎來進行深思,提出自身新穎的想法與看法;其四,虛心。要求學生在面對其他學生的意見與評價時,能夠虛心接受,并可在其后的學習過程中多加注意并作出更改;其五,用心。要求學生在傾聽他人的發言時不盲從,而是能夠依據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去深思發言的正誤,實現“聽”、“說”、“思”并重。以此來提升其傾聽能力與深思能力。
4.引入案例
引入具體的案例可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的重要性。可引入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讓學生來分析小馬的“人物特征”,學生會總結出各項特點,例如“尊重他人”、“容易傾聽他人意見”、“缺乏個人主見”等,教師可適時對學生的看法進行總結:“同學們的看法都沒錯,“小馬”就如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同學,雖然具備較好的傾聽能力,能夠聽取“老牛”、“松鼠”的意見,但是其缺乏深思的品質,不能在傾聽過程中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這使得其一直不能過河!因此要求我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在注意傾聽的同時,學會深思。”通過該種具體案例的方式,可更好地讓學生帶入其中,讓學生能夠實現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的協同發展[4]。
5.設計游戲以提升學生傾聽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多喜歡各種游戲,教師可從游戲入手,提升學生的傾聽興趣,并在傾聽之后,提升其深思品質。可開展“傳話游戲”,具體方式為:將學生分為數個小組,教師將第一句話傳遞給每個小組的第一名同學,第一名同學再將話傳遞給第二名同學,依次傳達,傳達內容最完整的小組得到最后的獎勵。比如可預設傳話內容:“爺爺跌倒了,快打電話給小明媽媽!”最后各個小組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教師可據此來展開教育:若是我們不具備傾聽的能力,在面對這些比較重要的問題時就會誤事,由此可見傾聽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此為基礎來讓學生深思傳話過程中出現誤差的原因,讓學生總結經驗,以此來同步提升其深思能力。在具體的游戲中提升學生對傾聽能力的重視程度,利于其能夠在后續的語文學習中更好的配合教師的傾聽能力培養,并可有效提升其深思品質,利于其長遠發展[5]。
結語:綜述,文章就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進行了論述與分析,探討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要求教師給予其必要的重視,并分析學生在此方面的客觀需求,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從其客觀需求來制定個性化的培養策略,穩步提升其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
參考文獻:
[1]趙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培養學生的聆聽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2019,(6):80,79.
[2]馬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6):1.
[3]郭婷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中外企業家, 2020,(5):1.
[4]涂廣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J].新作文:教研,2019,(8):1.
[5]汪明榕.潛心聆聽靜待花開——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聆聽能力與習慣的培養[J].啟迪, 2019,(5):2.577AAEEE-DAB5-4125-9125-A2293E6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