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艷
摘要:在現代化社會主義新時期,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被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課堂效率。在教育教學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開始廣泛靈活利用信息技術,創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因此,應明確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目前,互聯網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領域中,并將其優勢發揮充分作用。在傳統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在課堂上依舊以黑板書寫形式來傳授知識。傳統課堂教學單一、枯燥、毫無新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信息容量也無法滿足新時期教學需要。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耳朵接受信息的能力和眼睛接受信息的能力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廣泛而巧妙使用信息技術非常具有必要性。
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互聯網技術學生所獲取的知識遠比傳統課堂所獲取的知識量要多。所以初中語文教學形式應該要進行改革,特別是對先進信息技術要合理應用。科學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傳統教學方法,并將兩種教學方法進行融合,使學生對知識的解讀更加全面。通過網絡技術,可豐富教學資源,且網絡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為初中語文課堂提供更多的情境,豐富語文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1]。
據統計,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的教師數量在不斷上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主意識,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語文教學主體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動性與趣味性特征。在具體教學課堂中,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來表達語文知識理論與特質,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2]。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朱自清《春》的文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分析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3]。
首先,借助信息技術,對延伸課堂內容有很大的作用。
在新課改標準下,初中語文課堂理念是建立一個開放、動態的課堂,豐富語文課堂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查找資料來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應在明確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橫向和縱向補充與拓展語文課堂內容。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課堂知識,更深入地理解課堂內容,來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入短視頻動畫的形式,向學生播放視頻、音頻,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及理解。學生能夠明白這篇童話是通過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游行大典的丑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褒揚了無私無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爛漫的童心。自“五四”時期開始被譯介到中國,后經葉君健先生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其譯本得到廣泛的接受,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表現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天性和反映安徒生對孩子的熱愛的杰作,無形之中對初中語文課堂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再譬如,在上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汪曾祺在昆明的生活紀錄片,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汪曾祺對昆明的感情有進一步的了解。所以,教師應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并將其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以創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4]。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和表達能力。
學習任何東西都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知識,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課程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更多的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需要教師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設備與信息技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初中語文教師還應該對注重教學情境的合理設計,有利于創造舒適的教學及教學環境,而且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真正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在明確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設備與信息技術,積極創設相關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氛圍的濃厚,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語文課堂質量。例如,八年級上冊的著名散文《白楊禮贊》,我們既可以通過朗讀帶的播放,讓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有深刻的印象,還可以通過現場配樂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體會什么叫朗讀,甚至可以組織學生自主選擇配樂,自制朗讀視頻,通過在課堂上的點評來明確朗讀需要注意點要點。通過這些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有了顯著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優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特征。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可以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學效果更加明顯,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語文知識,從而增強學生語文課堂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初中語文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分析語文教學策略,探索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并將其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以創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郎冬萍.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33.
[2]唐守蘭.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1):232-233.
[3]金東琴.運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11):270.
[4]李春杰.試論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新智慧,2019(26):17.78A5AB1A-1778-42F6-B631-C1F7FA62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