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平
摘? 要: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農村中小學全面布局,初、高中集中在城區,小學集中在鄉鎮。在調整布局后,一些農村學校就出現了長期空置的現象,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此,農村教育實施教學改革,采取新型的三年幼兒園加兩年小學的五年制辦學模式,即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以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基于此,文章對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探索路徑
自從農村教育領域調整布局之后,初、高中轉移到重點城區,小學則集中在了鄉鎮。在這一情況的轉變下,農村小學閑置教學點隨之出現了管理方面的問題,教育質量和教育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對此,農村小學要逐步完善教育管理,對縣域行政區劃和現行的生源地督學機制進行改革,分別以鄉鎮和縣為基本單位,創新設置基本的學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并充分落實。在這種情況下,甘肅省局部農村地區實施了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將幼兒園三年、小學兩年整合在一起,全面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概要
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主要是在農村地區展開實施的,針對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整合研究,讓農村學生在不出村的情況下,能完整地接受五年啟蒙教育。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辦學環境和師資配備均已經得到了有效改善,農村家長也會更加放心地將孩子送至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下的學校中。
在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中主要進行兩級管理,對教育工作進行分層次、分階段的管控,進一步實現教育一體化的形式,解決農村低齡兒童入學的問題,調整學校的戰略發展布局,實施校舍撤并戰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農村的文化發展。這一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主要是在每個村落都設置相應的教學點,全面確保每一教學點都能得到全面落實。農村低齡兒童能夠在就近的教學點入學,這樣做的優勢在于解決了農村學生學習資源不足、學生學習離家遠的情況。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結合在一起,還能解決藝術課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多才多藝的幼兒教師能夠解決小學低年級音、體、美資源短缺的問題。
二、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 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究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
甘肅省出臺《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實施從2019年12月開始,主要以縣為單位的幼兒園總體布局,將幼兒園建設直接納入城鄉管理和公共服務中,設定統一的規劃,細致分析地區的綜合特征,了解地區的各項指標,對地區的服務特點、服務形式、地區價值等方面展開分析。隨后,相關機構人員需要對幼小一體學校的建設進行完善,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教育的實效性,全面落實教育的各項體制機制。在有條件的地區需要積極探索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進一步推動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的建設,為其他地區的教育建設提供實踐基礎。
另外,教育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注重幼兒園和小學的建設,還需要注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建設,對特殊兒童的幼兒園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提高特殊幼兒園的占比。
2. 開展配套教育專項治理
拓展全新的辦學模式,需要從擴大教學資源做起,對城鎮小區配套學校展開專項治理。首先,需要相關部門拓展教學計劃,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拓展全域內的教學資源,支持城區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推進新增人口集中性的教育資源的優化實施;其次,完善公共服務資源,全面落實學校的配套服務建設,對學校的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推動學校的常規化發展,全面落實教育策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能力建設,推進配套教育的實效性建設。
城鎮的小區實施專項治理活動,需要相關部門遵循幼兒園建設的相應指標,嚴格規范具體的內容,建立相關的責任機制。另外,每一地區都需要完善相應的配套教育建設,促進城區的發展,促進城區土地的購置,解決幼兒園不建、緩建的問題,進一步落實幼兒園區域的整體化建設,辦理竣工驗收。對于幼兒園示范性工作的建設,需要做好鼓勵,支持每個城區構建出至少一所具有示范性的幼兒園。
3. 實施“一校兩制”的教學管理政策
在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中,教育形式逐漸統一。但是,即使在一所學校里,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仍然有所側重,幼兒園更加重視保教,而小學則更加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這兩者還是有所差異的。針對這一情況,教學點可以采用兩種教學形式,配備獨立的教師資源,獨立展開教學,保障教學點課程的全面、完善。學校的管理模式要分成兩種,一種側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另一種側重課堂教學。在教學點,上完幼兒園的學生能夠有效地銜接上小學,實現教育的無縫銜接,促使學生得到有效進步。為了全面保障幼兒園、小學雙方的共同發展進步,避免兩者相互影響,教師要依據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展開討論,構建區別化的教學模式,采取綜合性的招生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教學質量、辦學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實現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兩方面的進步與提升。另外,不僅在教學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環境布置方面也可以適當調整,可以將一樓設置為幼兒園區域,將二樓、三樓設置為小學的一、二年級區域。在幼兒園區域可以充滿創意,布置顏色鮮亮的環境,小學一、二年級區域則需要布置得簡單素雅,充滿溫馨氣息,將室內的桌椅擺放得干凈整潔。
4. 大力發展城鄉結合教育
為了促進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發展,積極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在這些年農村教育發展聯盟的形式,形成了“省級—鄉鎮—村”模式的示范機構,推動了整體規范化的發展。在幼兒園幫扶機制之下,需要不斷規范城區的品牌建設,通過示范的形式帶動學前教育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的協調發展,使農村教育更加完善。
低齡兒童的興趣在于游戲,他們能夠從游戲中體驗快樂。在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下,教育工作者營造有效的教學氛圍,從游戲的角度出發,構建溫馨、和諧的氛圍,讓他們享受優質的教育。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情感價值,理解來自家的溫暖,這樣能有效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教師引導個人的進步,實現學校的全面化建設,進一步推動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是針對農村教育現象的實踐,要求教育工作者以村教學點為單位,積極展開探索。教學點的相關人員要按照學區委員會和學區要求進行嚴格實施,對教育點的工作形式進行安排,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幼小“3 + 2”一體辦學模式需要嚴格規范,這樣才能推動教學建設,全面實現幼小的無縫銜接,讓學生充分適應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春麗. 構建三位一體,優化幼小銜接[J]. 新課程(上),2017(7).
[2]楊錦華. 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實踐研究[J]. 求知導刊,2020(23).
[3]姜莉媛. 農村幼小銜接的實踐策略探索[J]. 新教師,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