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靜亞
閱讀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幼兒通過閱讀增進對世界的認知,從而感受世界的美好。良好的閱讀環境不僅能給幼兒帶來身心愉悅的感受,更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為幼兒的多方面發展打好基礎。本園“基礎閱讀”活動是基于此培養目標而創設的一種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全方位進行閱讀的活動,旨在通過環境創設,促進幼兒多元表達。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基礎閱讀”活動中促進幼兒多元表達的環境創設。
在幼兒園基礎閱讀內容的設計組織活動中,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主人”,應該讓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和實際想法來自主創設適宜其成長的精神和物質環境,這樣創設的教育環境對幼兒來說更具有教育意義,也更能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墻面、活動區等是課程實施環境中的一部分,它們以直觀形式和材料記錄下課程,使課程不斷延伸。教師是負責班級環境創設工作的主體,在班級環境創設的整個過程中,應和全體幼兒及時進行信息溝通,了解全體幼兒真正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師幼共同參與、共同討論,為創建班級環境出謀劃策。在基礎閱讀的環境創設中,教師應讓幼兒大膽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自己動手來進行環境互動式創設,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主題墻飾的創設中,教師引出閱讀主題“十一只貓做苦工”,在基礎閱讀的基礎上,讓幼兒積極討論主題版面的創設。在本次主題墻創設中,每一個版面的設計構思都來自幼兒的思考和想象,幼兒成為真正的墻飾創作者和設計者。
在創設主題墻中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主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欲,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調動“三性”,改變了以往由成人為幼兒提供、幼兒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參與環境布置的現狀,讓幼兒成為環境布置的“小主人”,真正做到從幼兒角度創“境”,實現了“我的地盤我做主”。
幼兒是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教師應在班級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和幼兒進行溝通,了解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師幼共同為班級環境創設出謀劃策,共同討論閱讀角的設置、材料的提供等。如區域環境中的語言區,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怎么布置,投放哪些音像資料、閱讀材料、圖片等,討論這些材料的來源和制作過程,以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常用討論法,體現了在創設班級的環境時,教師要做到從幼兒角度出發,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班級環境,促進幼兒在參與和互動中的多元表達。
環境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創設環境時教師必須留有空白,讓幼兒大膽想象,發揮其創造力,自己動手來進行互動式環境創設。例如,在主題深入進行的過程中,幼兒對“十一只貓做苦工”的主題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設想嘗試故事表演。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演出海報、節目單、劇本等,這豐富了留白區的內容,促進了幼兒的多元表達。
環境創設的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不斷地創設和完善環境也就是不斷拓展、延伸課程。在環境布置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留白,使幼兒的語言學習經驗在基礎閱讀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拓展。教師應多從幼兒視角創設環境,適當留白,“我的地盤我豐富”,在基礎閱讀中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在創設幼兒園公共環境與個性化環境時,教師要把握多角度教育的內涵。多元閱讀環境創設應做到綠化、美化、凈化、兒童化和教育化,使幼兒身處這個環境就能愛上這里,喜歡閱讀、快樂閱讀。幼兒園的空間環境作為幼兒園公共設施的一種靜態呈現狀態,對于其空間環境的創設主要表現在對走廊環境和班級環境的利用上。在“基礎閱讀”的基礎上,筆者所在幼兒園注重多元內容創“境”,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在走廊環境的創設中,教師應注重環境創設的過程性、互動性和系統性。幼兒園的走廊創設可以在一個體系中完成設計和創造,比如可以將幼兒園的公共走廊分層分段,分出多種“途徑”,有“走進童話世界”“走進成語世界”“走進聯想世界”等,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發展。
一是要做到閱讀內容的多元化,每一個樓層分層、分年齡段創設不同的閱讀環境,內容體現個性化。例如,小班的走廊環境結合幼兒年齡特點,以溫馨舒適為主,幼兒讀物相對簡單,放有一些簡單的閱讀表演小玩偶等;在中大班的走廊環境創設中,幼兒閱讀讀物的種類相對多樣,在閱讀輔助材料的提供上有繪畫材料等,供幼兒制作表演道具,更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閱讀環境注重體現幼兒和環境的互動性,讓幼兒可說、可做、可表演、可表達。例如,門廳有閱讀區、可視圖區,二樓有表演區等。
一個適宜的班級閱讀區是首先要為幼兒準備的,因此,在班級的閱讀區創設上,教師需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創設舒適的閱讀環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一是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環境創設的“動態性”,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班級環境。如區域環境中的語言區,區域內容有“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等,教師可以定期在這些區域內投放一些音像資料、閱讀材料、圖片等。動態化的環境創設不僅讓閱讀內容呈現多樣化,更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班級內的各版面內容可以根據幼兒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調整,保證班級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二是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注重“多元性”原則,教師應做到硬件設備和設施材料上的多元化,手段上也體現豐富和多元性,力求達到立體化、平衡化和空間動態化的效果。例如,在表演區閱讀環境的創設中,除了提供必備的閱讀素材,教師可以引用有聲讀物,提供表演服裝、繪畫材料等,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海報、表演裝飾材料等,從幼兒視角創設環境,在基礎閱讀中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除了物質環境,閱讀區環境還需要有溫馨和諧的交流氛圍,教師需要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從精神上對閱讀產生興趣,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心理環境是指某一時刻與個體有關的所有心理上的環境因素。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能大膽表演、表現的良好心理環境,通過創設操作、交往、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例如,在指導幼兒表演區活動時,教師可關注幼兒的情緒表現,讓幼兒通過多次反復的閱讀,體會繪本表現的情緒情感,通過多種表達形式來分享自己閱讀的感悟,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心理環境的創設依賴于教師的引導,教師應該多挖掘閱讀材料所蘊含的情緒情感,為幼兒提供多元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大膽表達。
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幼兒的成長,在基礎閱讀中,只有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才能促進幼兒多元表達。
1.溫馨閱讀角。教師可以在班級開設“溫馨閱讀角”,放置一頂小帳篷,幾個小靠墊,書袋中定期更換中外有名的精裝繪本。舒適的靠墊、可愛的布絨玩具、優雅的綠色景觀等,使整個閱讀區充滿了家的溫馨和情趣。溫馨閱讀角,從幼兒視角出發,為幼兒提供了符合其年齡特點、安全舒適的基礎閱讀環境。
2.電子閱讀區。電子閱讀屏前,幼兒可以戴上耳機,專心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師可以制作并張貼一些溫馨的提示標語和操作步驟,使幼兒在閱讀中學習,在感悟中表達。
3.空白閱讀墻。筆者在教室設置了空白閱讀墻,上面有筆者和幼兒一起利用多種材料制作的與閱讀有關的主題漫畫,如《十一只貓做苦工》。
閱讀資源是提高幼兒閱讀學習效率的基礎,多元化的閱讀資源不僅體現在材料、書籍和內容中,還體現在不同閱讀場景中。因此,教師可以融合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等,為幼兒構建一個多元化的閱讀資源體系,以滿足現階段幼兒對繪本閱讀的需求,達到促進幼兒多元表達的效果。
社區是幼兒園教學和課程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基礎閱讀中,如果能巧妙融合社區資源環境,就能促進幼兒多元表達能力的發展。在社區資源創設環境中,教師可以和社區聯動,讓幼兒參與社區閱讀環境的創設,融合多方資源,從幼兒視角創設環境,促進幼兒多元表達。另外,教師還可利用社區平臺,將幼兒園的閱讀成果在社區進行展示。
實踐證明,在基礎閱讀中,社區能為幼兒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將閱讀的成果進行展示,也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便于他們閱讀的繪本。
在基礎閱讀中,家園合作可以讓幼兒更準確地選擇適合其年齡段的繪本,也能更好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融合家長資源,從幼兒視角創設環境,促進幼兒多元表達。例如,在基礎閱讀“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邀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相關的閱讀活動。教師為每組家長和幼兒架構了一個進行繪本閱讀的小空間,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布置“親子小書房”,定期給幼兒分發繪本,引導家長和幼兒共同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演繹出來,并鼓勵其分享。
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能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基礎閱讀、多元表達、環境創設是相輔相成的三要素。在基礎閱讀中,教師只有從幼兒視角出發,合理地創設環境、融合多方資源,才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多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