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亞明
臺灣工業總會1 日發表的2022 年“白皮書”指出,兩岸經貿呈現高度互相依賴,島內產業界普遍認為臺灣當局在重啟兩岸交流互動方面仍有努力空間,呼吁臺灣當局聚焦民生、經貿等領域,推動兩岸交流回歸正常。
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言人2 日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談話。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2 日就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發表聲明。
2 日深夜,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奉命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代表中國政府就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3 日,中共中央臺辦發言人受權就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發表談話。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3 日表示,根據有關進出口方面的規定,以及食品安全要求和標準,有關部門即日起對從臺灣地區輸往大陸的葡萄柚、檸檬、橙等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采取暫停輸入措施。同時,決定暫停天然砂對臺出口。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3 日表示,“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臺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打著“民主”和“合作發展”的幌子,在國際上大肆從事“臺獨”分裂活動,極力拉攏貼靠外部反華勢力,攻擊抹黑大陸,以金錢等為誘餌拓展臺灣所謂“國際空間”,企圖破壞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格局。大陸方面決定對上述基金會采取懲戒措施,禁止其與大陸組織、企業、個人合作,依法懲治為上述基金會提供資助或服務的組織、企業、個人,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禁止大陸組織、企業、個人與為上述基金會捐款的宣德能源、凌網科技、天亮醫療、天眼衛星科技等企業進行任何交易、合作,禁止有關企業負責人入境。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3 日正告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以逞一己一黨之私,最終只會加速自身覆滅,把臺灣推向災難深淵。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搞“臺獨”分裂絕不可能得逞,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必將遭到徹底失敗。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3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區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兵力,在臺島北部、西南、東南海空域全天候實施實戰化聯合演訓,重點進行了聯合封控、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演練,檢驗了戰區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第76 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4 日重申,聯大遵守第2758 號決議。
7 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訪問孟加拉國期間,針對最新形勢和美方無理狡辯,指出美方在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上犯了三方面錯誤。一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二是縱容支持“臺獨”勢力,三是蓄意破壞臺海和平。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8 日就中方取消中美兩軍三項交往活動及美媒有關炒作答記者問。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放棄“以臺制華”的幻想,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0 日,中共中央臺辦發言人受權就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發表談話。
新黨13 日晚在臺北大安區森林公園舉行29周年黨慶暨反戰團結大會,發出“和平交流,和平談判,和平統一”的呼聲,表達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支持。
臺灣2022 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錄取結果公布,受招考制度改革和少子化沖擊影響,今年共有51 所高校未完成招生計劃,招生缺額達14493 人創新高。
中共中央臺辦發言人16 日受權宣布對列入清單的一批“臺獨”頑固分子等人員實施制裁。發言人說,為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堅決打擊“臺獨”頑固分子,決定公布蕭美琴、顧立雄、蔡其昌、柯建銘、林飛帆、陳椒華、王定宇等為列入清單的“臺獨”頑固分子,對他們及前已公布的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采取懲戒措施。
2022 年兩岸關系研討會17 至18 日在河南鄭州舉行,130 余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交流,深入揭批“臺獨”分裂的危險性、危害性,呼吁兩岸各界把握歷史大勢,攜手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圓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愿景。
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19 日公布數據顯示,臺灣民眾2021 年平均壽命為80.86 歲,其中男性77.67 歲、女性84.25 歲。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9 日答記者問時表示,臺灣同胞是中國公民,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長期以來,我們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灣同胞的安全和正當權益,從提供領事證件服務,到協助處理外國涉臺民事糾紛及經濟、刑事案件,到遇重大緊急事件撤僑等,祖國都是他們的堅強后盾,為他們排憂解難。在海外的臺胞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及時聯系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幫助。
2022 年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27 日在四川舉行。來自全球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360 多家統促會及相關組織3000 多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大會。大會通過了《成都宣言》。
以“重溫歷史、鞏固基礎、開創未來”為主題的“九二共識”3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九二共識”達成親歷者、兩岸專家學者等60 余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參會。
臺灣經濟研究院31 日發布7 月制造業景氣燈號,整體制造業景氣信號值由6 月的12.18 分減少至11.88 分,燈號續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這是今年連續第五個月呈黃藍燈。
《江蘇省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9月起施行。條例明確鼓勵臺灣地區青年來江蘇學習、就業、創業。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8 日應詢表示,9 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 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災情發生后,臺灣各界通過各種形式向災區表達關切慰問,臺商臺企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我們對此表示感謝。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4 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謀福祉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初心。國家統一是臺灣前途所在、臺灣同胞福祉所系。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廣大臺灣同胞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4 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0 年來,廣大臺商臺企積極維護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受益者,更是堅定支持者、大力推動者。
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中國僑聯27 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國慶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 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并致辭。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8 日答問時表示,近年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總體保持穩定,目前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約1.2 萬人。我們歡迎更多臺灣學生來大陸就讀,將為臺生在大陸成長成才、實現人生理想創造更好條件。
“兩岸交流35 年回顧與展望”學術座談會28 日在臺北舉辦,生活在大陸的臺胞代表和來自臺灣臺北、臺中、嘉義的學者通過視頻交流和線下座談方式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