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浩 周衛東
(1.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小學善水灣分校,210041;2.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210041)
練習目的:維持軀干在跑動時的平衡,提高蹬擺力量與速度、步頻與步幅。
練習方法:站姿阻力擺臂。選擇彈力系數為15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兩端固定在雙臂肱骨遠端靠近肘關節處。兩腿前后開立相距約15cm,上體稍前傾,肘關節屈臂固定,以肩關節為軸,大臂帶動小臂自然擺動,雙手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圖1-1)。建議練習快、慢各30s/組,共練習5組,間歇30s,可結合音樂節奏練習。

圖1-1
拓展練習:弓箭步阻力擺臂。上肢動作同上,兩腿前后開立呈弓箭步,身體重心向前(圖1-2)。建議練習快、慢各30s/組,共練習5組,間歇30s,可結合音樂節奏練習。力量較弱的學生運動員可采用跪姿擺臂練習(圖1-3)。

圖1-2

圖1-3
練習建議:擺臂應快慢結合,稍微向內擺臂,手臂上擺高度與面部持平,后擺至髂骨位置,肩關節放松,不要聳肩。
練習目的:提高抬腿前擺、送髖能力,增強髖伸肌和髖屈肌力量,加強送髖意識。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套在雙腿股骨中部的位置。雙腿跪立于墊上,聽口令一側腿迅速提膝抬腿前擺,主動送髖呈單膝跪立動作,手臂配合下肢動作協調擺動,軀干保持穩定,以大腿肌群、髂前肌、臀部肌群及核心力量對抗彈力帶阻力(圖2-1)。建議練習15次/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雙腿交替練習。

圖2-1
練習建議:擺動腿應積極、快速前擺,保持2~3s還原,單個動作連接不能太快,手臂要配合擺動。
練習目的:加強腳掌扒地與后蹬能力,強化髖關節、踝關節力量。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兩端固定在雙腳踝關節處。大腿前抬,將髖部充分前送,膝關節盡量向前上方頂起,單腳支撐瞬間拉大步幅,落地時積極扒地,身體重心略微前傾,小腿盡量前伸,膝蓋不超過腳尖,后腿盡量伸直,手臂配合下肢動作協調擺動(圖2-2)。建議練習10次/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雙腿交替練習。

圖2-2
練習建議:弓步走的幅度可根據學生運動員能力進行調整,防止拉傷。練習難度應循序漸進,由高弓步逐漸提升到低弓步,熟練掌握后再做抗阻力的行進間弓步走。
練習目的:提高雙腿交換的頻率及髂腰肌力量,實現擺臂與后蹬協調配合。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套在雙腳腳掌的中間位置。直腿站立,一側腿連續、快速做抬腿前擺、下壓動作,大腿抬至與地面平行后迅速下壓,高頻率抬腿與擺臂協調配合(圖3-1)。建議練習20次/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雙腿交替練習。

圖3-1
練習建議:強調蹬擺快起快落,連貫緊湊,支撐腿跟隨節奏做墊步動作,上體不后仰。練習中可用競賽的形式提高速度,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多少次或完成多少次所用時間最短。
拓展練習:在以上練習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雙臂配合抬腿頻率前后擺動,雙腿快速交替的阻力練習,以提升上下肢配合的協調性及跑動中的速度和頻率(圖3-2)。建議練習40次/組,練習3~5組,間歇1min。

圖3-2
練習建議:強調支撐腳前腳掌落地緩沖,上體稍前傾。練習中可結合音樂節奏進行快慢變速,增強練習的趣味性。
練習目的:增強臀部肌群、腘繩肌、腹部肌群力量,提高擺動腿前擺速度,使后蹬更充分、更有力。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套在雙腳腳掌的中間位置。身體向前傾斜,雙手推撐器材或墻面,與地面40°夾角,使身體保持一條直線(圖3-3)。擺動腿提膝上擺,膝關節盡量上頂,支撐腿蹬直,隨后擺動腿快速下壓蹬地,支撐腿迅速上擺,雙腿交替練習,雙腳落點保持在原地(圖3-4)。建議練習15s/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

圖3-3

圖3-4
練習建議:強調勾腳尖,讓前腳掌充分發力,保持對抗阻力,可通過提高動作速度或增加阻力提升難度,或以競賽的形式提高兩腿交換的速度。
練習目的:增強腘繩肌收縮能力,防止后側肌群拉傷,為跑動中加快頻率、充分后蹬提供保障。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套在雙腳踝關節處(圖4-1)。墊上呈俯臥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或額頭下方抓墊,一側腿快速、連續做屈膝、伸膝折疊動作,另一側腿盡量伸直,或雙腿交替進行(圖4-2)。建議練習左、右腿各15次/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

圖4-1

圖4-2
練習建議:強調核心收緊固定身體,以膝關節為軸,體會腘繩肌發力,可根據節奏快慢交替練習。
練習目的:提高途中跑的下壓能力,增強腘繩肌及髖部肌群的力量與彈性。
練習方法:選擇彈力系數為20磅的彈力帶(可根據學生運動員年齡、性別、能力調節磅數),將彈力帶固定在雙腳踝關節處(圖4-3)。雙腿伸直原地提拉跑動,膝關節保持前伸,體會送髖動作,落地時臀部和大腿肌群發力,積極下壓扒地,前腳掌緩沖,手臂配合下肢動作協調擺動(圖4-4)。建議練習40次/組,共練習3~5組,間歇30s。

圖4-3

圖4-4
練習建議:強調膝關節盡量伸直,腘繩肌發力下壓時膝關節積極前伸,形成前腳掌與地面的快速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