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
[摘 要]寫人是統編語文教材習作教學的重點,它以不同的要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小學學習階段。在以“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主題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從如何審題、搭建支架、完善表達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細化指導,以使學生寫人的習作能力能夠逐步得到提升。
[關鍵詞]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寫人;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1-0084-03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是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多彩童年”中的單元習作,這次習作的要求是“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由此可以看出怎樣寫出一個人物的特點是本次習作的重點。對學生來說,關于寫人的文章雖不是初次接觸,但要想把人物特點寫清楚,還是需要教師進行精準細致的指導的,以切實落實寫作目標,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指導學生如何審題,明確習作要點
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主題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是本次習作的主題,并不是習作題目。要想讓學生順利完成本次習作任務,還要就本次主題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把握好習作要領。
(一)確定描寫對象(寫誰)
要想寫好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就要引領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生活進行回想,想一想自己身邊有特點的人都有誰,他們有哪些特點。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他們一下子很難說出特點指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何謂特點,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教材提示(小書蟲、樂天派、運動健將、智多星、故事大王、幽默王子、熱心腸、小問號、昆蟲迷……)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身邊有沒有類似的人以及你為什么想要寫他。有了教師的提示,學生對“特點”也就有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與體會。在學生想到自己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以后,教師再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這些人有哪些明顯的特點,這就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二)選取相關事例(特點)
對學生的習作來說,寫人離不開事,寫事離不開人,人和事是分不開的。在本次習作中,泡泡提示語中的兩個例子就是圍繞著“你想到的人是誰?為什么想要寫他?”這兩個問題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提示的,教材先明確告訴了學生這兩個人的特點是“熱心腸、昆蟲迷”;再讓學生結合前面學過的“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習作方法,回想一下自己所要描寫對象的最大特點是什么,自己想通過幾件事來表現這個人物的特點。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描寫對象與跟這個人物有關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數,為學生的有話可寫奠定了基礎。比如,有學生想寫自己的媽媽,那么就要讓學生抓住媽媽的特點(勤勞、能干、愛打扮、愛干凈、會做飯……)來寫;想寫自己的爸爸,那么爸爸是工作狂、不講究還是對“我”要求嚴格、善下棋……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都要讓學生考慮清楚自己所寫的這個人物的特點是什么,然后再動筆去寫。
(三)取個適合的昵稱(增趣)
圍繞著“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個習作主題確定好描寫的人以及跟這個人有關的有特點的事情以后,要想讓自己的習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人,還需要學生能夠給自己的習作取個有意思的題目。首先,需要給自己身邊有特點的人確定一個充滿善意的昵稱,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用惡意的稱呼來給他人取昵稱。然后,再讓學生根據需要給這些昵稱加上一些表示地點或者稱呼的詞語,如教材中的“家有虎媽”“戲迷爺爺”等。至此,這次習作的幾個關鍵節點已經基本上確定下來:
人物——要寫作的對象是誰
特點——事件或者人物的喜好
題目——人物特點+稱呼
這樣,幫助學生構建了習作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學生對本次習作的精準定位,為學生的順利起筆奠定基礎。
給自己所寫人物起個合適的昵稱對學生來說是寫作的難點,教師在學生習作之前,可以讓學生多讀讀關于描寫人物的作文,讓學生看看其他小作者是怎樣給自己寫的人物起昵稱的,然后讓學生仿照著自己在課外閱讀中讀到的作文的形式給自己筆下的人物起個合適的昵稱,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顯得更加生動有趣,而且也可以使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搭建習作支架,促進習作目標落實
由于這是學生習作的起始時期,教師不要對學生的習作提出過高的要求,而要能夠從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自信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習作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一)借助“猜一猜”游戲,促進學生對有特點的人的認識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教師直接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都有誰,再寫一寫,這個要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先以游戲“猜一猜”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或讓學生認識“有特點”的人,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有效增強習作的趣味性。
在本次習作之前,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形象入手讓學生進行“猜一猜”的游戲,比如,讓學生猜一猜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白雪公主、小矮人、小豬佩奇、哪吒等人物。由于這些人物形象的特點都比較鮮明,學生猜的興趣自然非常濃。在學生興趣高漲的時候,教師再引領學生從眾所周知的人物形象過渡到學生身邊的人,讓學生說說自己班里那些有特點的人。這樣在猜的過程中,學生心中已經有了對人物特點這一概念的認知,寫作的興趣也就被激發起來了。
“猜一猜”游戲好玩,有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動筆之前,讓一個學生說說班級里學生的特點,再讓大家來猜猜這個人是誰,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抓住特點描寫人物奠定基礎。
(二)鏈接學生生活,幫助學生尋找身邊有特點的人
在“猜一猜”環節中,從大眾人物到班里同學,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就很快被激發起來。這時,教師就要從擴大學生的視野入手,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有特點的人物著手,把自己要寫的人以及這個人物的特點確定下來。為了幫助學生確定描寫人物的對象,教師可以先借助影視視頻等向學生展示一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然后再從家里、學校以及電視媒體中的人物幫助學生進行梳理。
家里:長輩、同輩
學校:老師、同學
媒體:公眾人物、動畫人物、影視人物……
這樣從激發興趣感知人物特點到在頭腦中搜尋身邊有特點的人,這個過程就像過一個大篩子一樣,可以很快地幫助學生確定“寫誰”,解決學生習作的一大難題。
在本次習作訓練中,學生遲遲不動筆的原因與難以確定寫作對象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基于學生的習作困難,為學生搭建確定寫作對象的支架,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完成人物“聚焦”,節省學生尋找的時間,為學生本次習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好基礎。
(三)特寫鏡頭聚焦,幫助學生確定有特點的人的具體事例
確定好寫誰之后,這個人是否有特點呢?有沒有適合的昵稱形容他呢?這就需要用具體事例來確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了使學生能夠把人物的特點、事情與昵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深化學生對人物特點的認識,教師可以采取鏡頭聚焦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對于教材中的“小書蟲”這一特點的認識,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向學生播放“小書蟲”在家里讀書的情景:早上、中午、晚上,沙發上、床上,時時處處都是“小書蟲”如饑似渴讀書的樣子。再如“昆蟲迷”,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小朋友在花園里,在大樹下,在馬路上,在田地里觀看昆蟲或者逗弄昆蟲的場景。這樣以視頻播放人物特點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受到觸動或者啟發,學生很快就能搜尋到與有特點的人符合的事情了。
(四)活用表達方法,落實語文要素,指導學生把文章寫清楚
在以“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習作主題的習作教學中,如果只是從自己要寫的人是誰,這些人物有哪些特點以及昵稱是什么等方面進行寫作,那么不僅字數不達標,而且習作任務也只能算是完成了一部分。教師還要要求學生把自己所要寫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學會學以致用,把前面學過的“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語文要素目標以及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用在習作中,力求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如果是寫一件事就可以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寫。如果是類似于“小書蟲、昆蟲迷”之類的文章,就可以讓學生圍繞一件事來寫,也可以讓學生以并列段的結構形式來把這個人是怎樣愛讀書或者怎樣喜愛昆蟲的喜好寫清楚。這樣,一篇完整的習作就完成了。
教給學生習作的基本方法比學生完成一次習作更重要。在“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次習作訓練中,教師緊扣習作要素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學過的圍繞一件事來寫的方法得以鞏固,而且學生在如何把文章寫清楚寫明白的訓練中,習作能力也可以得到不斷提升。
三、遵循寫作規律,逐步完善學生習作表達
在“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個習作主題的訓練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身邊的人進行回想,確定好寫作對象以及人物特點之后,還需要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不斷完善,形成一篇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的習作,以真正把這次的習作目標落到實處。
(一)引導學生把自己要寫人的特點說一說
以“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個習作主題為例,要想讓學生的習作顯得更有條理,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就要讓學生能夠先以口頭訓練的形式把自己要描寫人物的特點說一說。說的時候可以自己說給自己聽,也可以說給同學聽,鼓勵學生互相指出對方說得不夠完善的地方,在同學的提示下,逐步達到把人物特點說清楚、說明白的目標。
在學生說的時候,除了要把跟這個人物特點有關的事情說清楚,還可以讓學生從人物外貌以及人物的內心活動等方面進行述說,這樣學生在動筆的時候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如有神。比如,在本次習作表達交流活動中,有學生就“小問號×××”進行交流的時候就能夠從時間、地點等要素把這個愛問問題的同伴的特點進行述說。在他說的時候,其他學生就他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指正。有學生說我想知道這個“小問號”長得是什么樣子的,有學生說我想知道“小問號”為什么總有那么多的問題,有學生說我想知道“小問號”……就這樣,隨著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不僅這個小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描寫更為豐滿了,而且其他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得到了激發,大家寫起文章來動力更足了。
說在寫之前,寫在說之后,教師這樣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符合學生認知的基本規律,也符合學生由說到寫的語言表達規律。在說一說的交流活動中,學生對于如何把人物特點說清楚、了解得更加透徹,為學生習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條件。
(二)引導學生把自己要寫的人物的特點寫清楚
在習作教學中,由說到寫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一種習作方式。在學生動筆之前,教師應先讓學生進行認真審題、選擇材料、充分構思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和文章起草,以把自己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表達清楚。需要指出的是,對本次習作來說,給自己描寫的人物起個合適的昵稱是學生本次習作增色的重要標志。從教材中提供的范例《家有虎媽》《戲迷爺爺》這些題目可以看出,在給文章擬題的時候,不僅要確定人物的特點是什么(書迷、戲迷、虎媽、幽默……),還可以采用“地點+昵稱”的方法進行擬題,如《我們班的運動健將》《我家的“足球迷”》 ……由此可以看出,有了好的題目,這次習作也就成功了一半。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寫顯得妙筆生花,而且寫出來的文章也會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
(三)多元交流評價,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在學生寫完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評改。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掌握文章的格式是最基本的習作要求,其次是文章有沒有用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以及語句是否通順,是否把人物的特點寫得明白清楚等。在學生互相交流評改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對照著評語對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再謄寫。教師和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信心與鼓勵,能夠讓學生在自評互評中受到啟發,受到鼓舞,從而增強學生寫話的信心與動力,為學生今后愛上習作奠定基礎。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及時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并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盡量要以委婉的語言指出,以免消解學生習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能力定然會得到極大提升。
總之,對于三年級習作教學來說,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習作興趣的激發和對學生習作中立意、選材、寫作等方面的具體指導,并能夠以多元評價的方式來樹立學生的寫作自信。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極大提升。
(責編 韋淑紅)
35715003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