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兒子尚未滿月,肚子總是鼓鼓的,像青蛙那樣。月嫂說,這是正常現象,就叫“青蛙肚”。請問,新生兒的“青蛙肚”真的不需要擔心嗎?
讀者?項女士
項女士: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現“青蛙肚”不需要擔心。新生兒腹部肌肉的發育程度不夠,被內臟器官撐起來,就會顯得鼓鼓的。隨著寶寶慢慢長大,“青蛙肚”會逐漸消失。
此外,新生兒是用腹部呼吸的,這種呼吸方式會使寶寶的肚子動作比較大,看起來比較鼓。如果寶寶不經常嘔吐,能吃能睡,排便正常,情緒良好,就不用擔心“青蛙肚”會造成健康問題。
但是也要警惕一種特殊情況,即新生兒出現脹氣。您可以輕拍寶寶的肚子,如果出現“砰砰”的聲響,多半是有脹氣。此時您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出現蹬腿、哭鬧、臉色漲紅、頻繁放屁、經常吐奶和打嗝等情況,說明脹氣已經很嚴重了。
對于有脹氣的寶寶,建議您這樣做:
1.喂奶要有規律,喂完奶后要把寶寶抱起來輕拍其背部,使寶寶打嗝,然后再平放在床上。
2.給寶寶喂完奶后,如果發現寶寶肚子脹,可以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
3.寶寶哭鬧時,要盡量安撫寶寶的情緒,不使其哭鬧太久。
如果以上措施不奏效,要及時就醫。
醫生?舒曉云
怎樣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
編輯同志:
電子血壓計可以自行量血壓,而且使用方便,我每天都使用兩三次,但有時會出現測壓不準的情況。請問,怎樣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
讀者?杜女士
杜女士:
科學地使用電子血壓計,要掌握三點提示,堅持“七定”原則。
提示1:電子血壓計要校準。買回電子血壓計后,應進行校準調試。因為電子血壓計的測量是通過壓敏器件實現的,剛買回來或使用過久后,會出現失準的情況,往往表現為測量結果顯示血壓偏高。所以,建議對電子血壓計定期到相應的購買點或醫院進行校準,保證數據準確。
提示2:大人小孩都要測。《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小孩也是高血壓監測的對象。以前是要求15歲以上的青少年定期監測血壓,但現在發現,小孩也會出現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如沒有量血壓的習慣就很難發現。
提示3:臂帶寬窄要選準。在給大人、小孩測量血壓時,要換用不同的臂帶或腕帶。電子血壓計的臂帶或腕帶如果過寬,測量得到的血壓值就偏低;過窄,血壓值就偏高。另外,要采用正確的纏繞臂帶或腕帶的方法測量,不可隨便換位使用。
“七定”原則是測量血壓的具體要領:
一定地點。測血壓應在相對固定的安靜地點進行,嘈雜的環境容易使人緊張,導致血壓升高。
二定時間。每個時間段的血壓是不一樣的,夜間血壓最低,晨起后血壓緩慢上升,上午6~10點、下午4~8點各有一個高峰,接著緩慢下降,所以應在固定時間段測血壓。
三定體位。血壓計與心臟要在同一水平線上。
四定部位。相同條件下,右臂比左臂測量值約高10毫米汞柱,更客觀,所以應盡量選擇遠離心臟的右上臂。
五定情緒。做深呼吸,放松后再測量。
六定身形。測血壓時不要說話、不移動身體。
七定工具。每個血壓計都存在一定誤差,所以定血壓計才能看出變化值。
醫生?儲敬東
左臂輸液會導致心肌痙攣嗎?
編輯同志:
有人告訴我,輸液一定要在右臂扎針,因為心臟在左側,涼涼的液體從左臂血管進入體內,容易引起心肌痙攣,有生命危險。聽起來挺有道理。請問,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讀者?蔡女士
蔡女士:
左臂輸液會導致心肌痙攣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人體左右兩側靜脈的分布完全對稱,輸液時,液體會依次流經手背淺靜脈、肘靜脈、貴要靜脈、腋靜脈、鎖骨下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環、左心房、左心室,再經主動脈輸送到全身,進入人體循環發揮作用。
在人體的靜脈系統中,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就像兩個交通樞紐,分別主管人體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靜脈網絡。自頭頸部、上肢和胸部而來的靜脈血,通過上腔靜脈注入右心房。自下肢、盆部和腹部而來的靜脈血,通過下腔靜脈回流右心房。由此可見,不論從左手臂輸液還是從右手臂輸液,最終都要通過上腔靜脈匯入心臟,效果并無差異。
此外,因輸注的液體溫度低導致心臟血管痙攣的說法同樣站不住腳。一方面,人體體溫、血液的溫度為37℃左右,輸注的液體進入心臟前,會經過人體血液和內環境的加熱,不足以對心臟血管產生強烈刺激;另一方面,如果長時間、大劑量輸注低溫液體,有可能對局部淺表靜脈產生刺激,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而且可以通過局部加強保暖來改善。
醫生?甘曉莉
服用哪些藥后不能開車?
編輯同志:
酒后開車叫“酒駕”,是被嚴格禁止的,但我聽說,服用某些藥物后,人會出現神經癥狀不良反應,同樣危險,被稱為“藥駕”。請問,導致“藥駕”的有哪些藥物?
讀者?羅先生
羅先生:
服用以下藥物不宜駕駛車輛:
1.感冒藥。如感冒通、速效感冒膠囊、泰諾、快克等,這些藥物中含有抗組胺藥成分,人服用后會出現嗜睡、困倦、視物模糊等癥狀,容易影響駕駛。
2.抗過敏藥。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等,服用后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人會出現頭暈、嗜睡、口干、倦乏等副作用。因此,服用后不宜立即開車。
3.鎮靜催眠藥。如安定、地西泮、艾司唑侖等,這類藥物能抑制人體中樞神經,導致睡意加重、精力不集中、反應遲鈍、頭昏眼花等癥狀,所以服用后不宜開車。
4.解熱鎮痛藥。如水楊酸鈉、安乃定、非那西丁、消炎痛等,這些常用藥容易引起嗜睡、頭暈、頭痛、耳鳴、心悸等,直接影響駕駛安全。
5.降血壓藥。如利血平、硝普鈉、可樂定、哌唑嗪、甲基多巴等,這些藥副作用廣泛,容易引起心悸、頭痛、眩暈、疲乏、體位性低血壓等,會增大駕駛事故風險。
6.抗心絞痛藥。如硝酸甘油、心得安、心痛定等,會引起搏動性頭痛,血管擴張,顱內壓、眼內壓升高,造成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給駕駛帶來風險。
7.其他類藥物。如藿香正氣水、復方五味酊,藥物中均含有乙醇成分。特別是藿香正氣水服用后做吹氣檢測,可顯示“酒駕”。因此,服用后不宜立即開車。
醫生?喬半農
為什么強壯的人也得癌癥?
編輯同志: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籃球迷,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球場上運動,身體很棒,可是去年卻突然患肺癌去世了,年僅42歲。請問,為什么強壯的人也得癌癥?癌癥早期都有哪些征兆?
讀者?元女士
元女士:
多數人認為身體強壯的人免疫力強,會比體質虛弱的人患癌癥的概率低,其實并非如此。外表強壯不代表身體足夠健康,也不意味著對癌癥完全免疫。癌癥的發生與遺傳、年齡、環境以及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研究發現,多數癌癥的發展過程是很緩慢的,在癌癥早期身體會出現某些癥狀,從而透露出癌癥的一些信號,出現下面這幾種癥狀,一定要提高警惕。
1.消瘦。人如果在短時間迅速消瘦并不是一個好現象,有可能是某些癌癥發出的信號,像乳腺癌、肺癌、肝癌等,都有可能導致體重無故減輕。
2.發熱。多數發熱是由于體內出現感染導致的,一般消炎抗感染處理后會好轉,但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發熱,要警惕是癌癥引起的。
3.咳嗽。輕微、偶爾咳嗽幾聲不必緊張,但持續性咳嗽一定要引起警惕,一旦出現持續性的慢性咳嗽,就要警惕肺癌、喉癌的可能。
4.腸道問題。大便能夠反映出人體的腸道是否正常,如果發現排便次數異常,總是排不凈或大便特別臭,就要警惕腸道出現問題,有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
5.異常腫塊。如果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包塊,要警惕是否是惡性腫瘤,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排查。
醫生?余勝文
男人內褲幾天換洗一次,
多久換新?
編輯同志:
妻子要求我每天換內褲,我很反感。每半年她還要給我買新內褲,把好好的舊內褲扔掉,我覺得她有強迫癥。請問,男人的內褲應該幾天換洗一次?多久換新?
讀者?陳先生
陳先生:
您知道穿了一天的內褲有多臟嗎?
研究表明,一條穿在身上的內褲超過10小時,上面就附有300萬的大腸桿菌。平均每條內褲會帶有約0.1克糞便,其中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即使正確清洗,也不能完全殺滅。
長時間不更換內褲,危害不容小視:
1.出現炎癥。內褲中的細菌會隨著時間遞增而遞增。若你喜歡運動,私處的汗水浸透了內褲,會更有利于細菌的繁殖,時間長了,可能引發私處炎癥。
2.性能力減弱。除了炎癥,細菌也會影響性能力。
3.傷害性伴侶。男人不及時換內褲,會通過性生活與伴侶形成交叉感染,使對方患上陰道炎、尿路感染等。
所以,男人的內褲應該每天換洗。條件允許的話,應該每天更換兩條內褲。
內褲及時換新也是必要的。一般來說,棉質內褲在正常使用、清洗及晾曬的情況下,3個月后就會變硬、變形,導致內褲貼合度降低,此時建議更換。對于其他材質,不那么容易變形的內褲,建議不超過半年換新。若是內褲出現掉色、破洞、污漬洗不凈等現象,也要及時更換。
醫生?郁?筌
【編輯:陳彤】
391650033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