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懷
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期間,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重大方針,給東北乃至全國民營經濟發展傳遞了比黃金更珍貴的信心。去年3月28日,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國清在營口調研時明確提出:“營口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較好,要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為全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蹚出新路子。”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營口這座靠民營經濟“起家”“發家”“立家”的城市更加堅定了前進方向,全市所有民營經濟的管理者、經營者、生產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民營經濟是營口最大的發展優勢、最亮的發展特色、最重的發展底牌,曾經“營口模式”備受矚目,如今營口又多了一項使命:為全省作示范、為遼寧蹚條路。一年來,營口把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來推進,全面啟動新時代“兩個健康”示范工作,靠著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創造了諸多東北率先、全省第一的鮮活樣本和寶貴經驗,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樣板、作出了示范,成為遼寧乃至東北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截至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64.3%的稅收、78.5%的固定資產投資、85%的就業、81%的GDP、90.8%的企業數量,營口已成為東北地區民營化程度最高、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市。
堅持用改革破題,率先突破、先行先試建立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營口堅持向改革要思路、要辦法、要成效,圍繞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這兩大命題開展創新突破,形成了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在體制機制上,在東北先行先試成立了民營經濟促進局和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由一名副市長直接主抓,統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為全省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營口”模式。在統計體系上,在東北首創“兩個健康”綜合評價體系,建立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評價指標體系》,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精準“畫像”,全面衡量“兩個健康”發展情況。在政策措施上,在東北率先推出“45項意見”和“55條新政”,每年拿出1.6億元專項資金扶持民營經濟發展。2021年1—11月,新增民營企業1.06萬戶、市場主體3.65萬戶,“兩個健康”工作走在東北前列。
堅持用開放倒逼,釋放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營口因港而生、因港而興,營口民營經濟則是因河而生、向海而興。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營口構建了“兩核(以鲅魚圈為核心,以港口為支撐的南部城區核和以站前、西市主城區為核心,以遼河為依托的北部城區核)兩帶(東部生態屏障帶和西部沿海經濟帶)”發展布局,形成民營經濟與開放合作相生相融、互利共贏的新格局。實施港產城融合發展戰略,中歐班列恢復運營,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分列全國第16位、第9位;新開通5條糧食班輪航線,糧食吞吐量穩居全國第1位,鞏固營口“北糧南運”核心樞紐地位;推進161個臨港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新增物流企業617戶;發揮自貿區、高新區、綜保區、開發區四大國家級園區開放疊加優勢,為238家小微外貿企業免費投保,民營企業進出口快速增長,2021年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40.7%、32.8%,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500億元。實施遼河文化產業帶開發戰略,48個文旅體項目加速建設,組建了旅游產業協會和鄉村旅游民宿協會,文旅企業和鄉村民宿快速發展。2021年旅游總收入、國內外旅游人數分別增長23.6%、61.9%,增速均列全省第1位,獲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今天的營口,正依靠港產城融合發展和遼河文化產業帶建設,推動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用創新賦能,夯實營口民營經濟發展的根基。營口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核心位置,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實施科技型企業“三年倍增”專項行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企業分別增長27%、25%、15%,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戶,營口成為東北唯一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城市。扎實開展“老原新”專項行動,推進277個總投資2310億元的項目群建設,形成了軌道交通、數控機床、精細化工、高品質鋼鐵和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等14條重點產業鏈,營口工業體系之完備、門類之齊全、配套能力之強大,在全國地級市中是少有的。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主城區5G覆蓋率達到95.3%,全國首個“星火·鏈網”骨干節點區塊鏈高度突破70萬,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二級節點接入企業用戶數、標識注冊量、標識解析量三項均列全省首位,數字經濟為營口民營企業發展賦能增效。
堅持用環境筑基,營造順心、安心、舒心、放心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營口在東北地區率先通過法定程序,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營口民營企業家日”,這是營口民營經濟發展的里程碑,是遼寧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示范。在首屆“營口民營企業家日”,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動員大會,出臺《營口市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方案(2021-2024年)》,積極構建規范有序、活力充足、動能持續的民營經濟發展生態。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從體制機制入手,整合營口市營商局、營口市審批局工作職能,組建營口市大數據管理局、營口市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營口市工業和信息化服務中心、營口市港產城融合發展研究中心、遼河文化產業帶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有效解決聯絡對接不暢、多頭管理服務問題;以數字化倒逼改革,加快“三張網”建設,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實辦率由2020年9月的0.51%上升至當前的78.4%,市場主體設立、變更、注銷登記業務全面實現“零見面”;為企業減稅降費7.2億元、出口退(免)稅6.68億元,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制發《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辦法》,依法解決企業訴求449件,涉民營企業積案全部化解,鐵腕查處7個破壞營商環境的負面案例,處理處分損害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突出問題83人。全力打造守信踐諾的信用環境,建立“金小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打通了稅務、社保、水、電等16個部門數據平臺,為企業信用“畫像”,提高了輕資產企業貸款成功率,2021年辦理貸款100.8億元,全市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余額分別達到225.3億元、195.2億元,營口成功獲批國家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全力打造痛痛快快辦事的營商文化,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建立了市級領導與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制度,對企業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主動對接,真誠交往,當好“店小二”,讓民營企業家在營口享受尊重、禮遇和榮耀。
不久前閉幕的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營口在民營經濟發展上為全省作出示范。”這是省委省政府對營口的期望和重托。營口將堅決扛起任務使命,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制度和舉措,為遼寧民營經濟發展蹚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