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昂ㄥeF?,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王國維《人間詞話》
細計較起來,讓人英雄的不是苦難,而是對苦難的擔當,是戰勝苦難,是雖經了苦難仍腰桿挺直,甚至樂在其中。僅僅被苦難壓著,和大快樂毫無關系的苦難,讓人憐憫而非讓人崇敬。
——陳嘉映《價值的理由》
既要腳踏實地于現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引領我們不迷失不懈怠。待我們一覺醒來,跌落在現實中的時候,可以毫無怨言地勇敢地承擔起生活重擔。
——路遙《平凡的世界》
人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時間段,是一次能量釋放過程,重在參與,重在投入,重在盡力。勝固可喜敗亦猶榮,只要盡了力,結賬時的敗者,流出的眼淚也是滾燙的、有分量的。而沒有盡力,蹉跎而過的人,那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王蒙《人生即燃燒》
我要朝著自己的路前進了,我的目標明確,躊躇的人、拖沓的人都不可能成為我的伙伴,我會跳過他們,他們會沒落的,因為,我在一直向前。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為孤苦伶仃的人醫治創傷。
——比徹·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何時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哈珀·李《殺死一只知更鳥》
我們所呈現的表象,即生活中我們在他人心中留下的印象,總是被我們過分看重,這是人類根深蒂固的弱點。
——叔本華《活出人生的意義》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685005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