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始于2019年底的一場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活節奏,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全世界都未能徹底擺脫疫情的襲擾。人們戴著口罩,推掉聚會,避免出行,減少社交。在這個巨大的社會中,人被再次分割成一個個孤獨的個體。
當線下的世界被限制,人們開始在線上狂歡。當面對面被阻擋,人們開始屏對屏。
過去兩年數字貨幣取得了長足發展,區塊鏈技術從最開始的“造富神話”逐漸落地,成為現實可觸的“數字人民幣”。截至2021年6月末,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也許中國人早已熟悉了“掃碼支付”的數字化支付方式,而對“數字人民幣”見怪不怪,但是若干年后,當我們回望它的開端時,可能會驚訝于一個新貨幣時代的誕生竟是那么波瀾不驚。
除了錢的變化之外,人與外界的互動方式也變得線上化。人們通過“朋友圈”了解朋友,通過“熱搜”了解社會,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看見異域風情。在這個線下生活被壓抑的時期,小小的手機屏幕變成了巨大的窗口,各色的生活在里面來回閃現。社交、娛樂、購物、學習……都在這個小小的屏幕上完成。多年以后,當人們回憶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長”超過12小時時,大概會想到這兩年;當人們回想起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愛出門、不愛逛街時,大概也會想到這兩年。沒錯,這兩年我們與屏幕的關系越來越親密,與現實的生活漸漸疏遠。
也許正是因為人們生活的線上化,一個基于數字和代碼的線上空間選擇在這一年向人們揮手致意——元宇宙。其實元宇宙的概念并不是在這一年才提出,元宇宙的技術也不是在這一年正好成熟,只不過在這一年,人們經過許多線上化的實踐后發現,人可以活在數字和代碼里,而且可以活的很開心。所以不是元宇宙選擇了人類,而是人類選擇了元宇宙,人類自己一步一步的將它搭建出模型,并正在走入其中。
疫情不僅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改變了人們的認知觀念,人們對于自然、對于世界有了新的認知。
人們對于“野生”的東西不再有那么強烈的食用欲,尤其是中國傳統樸素的食物觀念開始崩塌,野生、有機不再與天然、健康畫等號,甚至正好相反,成了未知和風險的代名詞。人們縮小了對未知食物的強烈好奇心,將人類“食譜”的邊界劃定在了經過歷史檢驗的安全的范圍內。
疫情也喚起了人們對于自然界原始的敬畏,少了“征服自然”的狂妄和無畏。疫情讓人們看到人類自身的有限性和自然界的無限性,冒犯自然界所帶來的反噬可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可能人類很少像今天一樣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地球的真正含義不是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而是拯救岌岌可危的人類自己。地球擁有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從起源至今不過數百萬年。地球經歷過無數人類難以想象的極端氣候時期,又何懼再經歷一次足以毀滅人類的極端氣候時期?說到底,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保護地球只是人類一場迫在眉睫的自救。
也許多年以后,人們回望這場疫情,可能會發現這是一個重要的重塑期。它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客觀上推進了數字化進程的發展;它重塑了人們的自然觀,推動了科學環保生活理念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