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將積極情緒、投入、意義、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成就等五個元素作為蓬勃人生的基石和特征,并指出“積極情緒能產生更全面的注意力、更多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更全面的思維”,“也有助于更好地學習”。塞利格曼所倡導的積極心理學,把心理學的研究從對“習得性無助”的過分關注中解脫出來。雖然其研究成果主要基于西方社會,但其見解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仍不乏借鑒意義。作為一名高三班主任,受此啟發,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學生擁有一個幸福的高三:一個在積極情緒主導下蓬勃綻放的高三。
一、班級概況
全班48名學生,全部為高考選考物理科的學生,沒有走班學生,其中男生36名,班級氣氛活躍,但各種違紀行為也比較頻繁。8月份正式進入高三后,大部分學生都有了較為模糊的高考目標,整體學習狀態良好。但從9月、10月的月考成績可以看出,學生分層比較明顯:前五名與后五名之間有200分的落差;還有很多同學存在目標和現實不匹配、自我認知不準確的問題;部分同學沒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在遇到學習困境時有較大的情緒波動。
二、問卷調查分析
第一次月考后,很多成績不如意的學生都感覺壓力很大,主動表示遇到了學習困難。隨后,我通過問卷星做了兩個調查,第一份調查問卷名為“高三學習問題的調查”,第二份名為“高三,你幸福嗎”。
兩份問卷中有以下幾個數據比較突出:(1)目標清晰、充滿斗志的學生只有36%,64%的學生處于迷茫中;(2)68%的學生對自己的意志力不滿意,近一半的學生覺得自己精力不集中,不善于管理時間;(3)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從家長那里獲得幫助的僅有5人,60%的人通過朋友和同學獲得情感支持,另有8人表示無人可以尋求幫助;(4)雖然有很多問題存在,如基礎薄弱、弱勢學科的困擾等,但76%的學生表示對高三充滿信心;(5)61%的學生把積極樂觀作為自己的突出優勢。
調查結果可謂喜憂參半。可喜的是學生都在高三開局階段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狀態,大多數學生對高三學習以及未來滿懷信心,樂觀積極是班級的主旋律。但讓人擔憂的也是學生這份“迷之自信”:在目標不清晰和缺乏自制力的情況下,這些樂觀更像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鑒于此,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學生擁有一個“幸福的高三”,在面對人生的大考中,煥發蓬勃的生命力來應對困難和壓力,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更多的意義。
三、在班會課教授積極心理學的嘗試
(一)發現自我突出優勢
調查數據表明,在指導學生備考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教授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一節名為“尋找高光時刻的亮點”主題班會課,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突出優勢,并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去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
1. 從問卷數據導入,分析全班同學的心理狀況。
2. 介紹積極心理學關于幸福和突出優勢的內容,然后明確學習目標:發現自己的突出優勢、收獲幸福的高三。
3. 請四個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高光時刻”(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教師引導分析在這些事件中學生表現出的突出優勢。
4. 對照24項優勢,給全班同學8分鐘時間來尋找自己在“高光時刻”的“亮點”優勢,每人至少找到兩個優勢。
5. 自由發言:你的突出優勢可以做些什么?
6. 場景運用:展示“考試失利”“友情翻船”和“迷茫厭學”這3個高三階段的高頻困境,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突出優勢能解決哪些困難,又有哪些困難是目前比較吃力的。
7. 總結:我們對未來的樂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之上,然后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且要培養越來越多的優勢。
8. 作業:好事日記——每天寫一件好事,并且回答兩個問題:這件好事為什么會發生?如何才能讓這樣的好事在未來更多地發生?
這節班會課模仿《持續的幸福》一書中相關的設計,完成效果基本達成預設,特別是解決高三學習困境環節讓很多同學“嚴肅”起來。學生在具體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突出優勢,自然會產生清晰具體的積極情緒。最后的難點是跟蹤和指導學生從“好事”中發現自己的突出優勢,這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每周要收齊全班的“好事日記”,有時候要做個別指導,避免學生自我認識的錯位。
(二)從積極情緒到堅韌的品格
“好事日記”對營造積極向上的情緒氛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成績中下游的同學見效比較明顯,學習狀態有所改善,違紀行為有所減少。但緊接著而來的廣州市階段性測試,又讓很多學生面臨著“考試失利”的壓力,好幾個學生的成績出現較大的下滑,情緒也出現波動。因此我組織開展了一次名為“直面情緒 鑄造堅韌”的主題班會課——
1. 導入:提前邀請一位已經畢業的學生,拍攝一段4分鐘小視頻,分享自己高三學習中遇到的考試失利的情況和心路歷程,由此導入班會課,讓學生明白困難是普遍的,情緒波動是正常的。
2. 自我分析:請寫下你最近一周產生的負面情緒,并思考這些負面情緒對學習、生活產生的影響。
3. 語句轉換練習:把消極的、否定的語言換成積極的表達。
4. 把學生在“好事日記”中體現出來的突出優勢制作成“品格優勢成績單”,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突出優勢來解決目前學習中的困難。
5. 課后作業:分析總結自己在這兩個月學習中的情況,寫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整改計劃。
6. 課外閱讀:整理關于積極情緒的內容給學生拓展閱讀。
以上活動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積極情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養成以積極情緒面對生活和學習困難的思維方式。當然,這些活動還有不少可改進的地方,筆者將結合教育實踐逐步完善,著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幸福的高三。
參考文獻:
[1][美]馬丁·塞利格曼. 持續的幸福[M]. 趙昱鯤譯.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孫晶,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南村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