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源
社會實踐活動能使青少年學生走出較為封閉的課堂,走向社會,在實踐中認識、感受并且適應社會,從而學會生活,學會發展。但是長期以來,傳統德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紙上談兵”,重說教輕實踐,重灌輸輕感悟,重接受輕體驗,導致德育低效甚至無效。青少年學生必須在豐富而真實的道德實踐中去體驗與感悟,才有可能形成道德認同甚至道德自覺。我校課題組通過近五年的實踐活動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立足校園,開展值勤評比周制,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我校以班級、年段、學校上下貫通的三級管理體系為架構,以文明班級考評為載體,創新性開展值勤評比周制,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其中,值勤評比周制是自主發展教育系統的中心部分,全校各班輪流進行為期一周的校園值勤工作,輪值班級安排20-30名學生志愿者組成值勤人員,分成禮儀崗、督查崗、環境崗與信息崗,檢查師生禮儀、記錄學生遲到早退情況、制止學生攜帶食品袋進入教學區等。
值勤評比周制,不但促進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品質。一位班長就在“值勤總結”中寫下這樣一段話:“當我們接過值勤標志時,我們學會承擔責任;當我們講解扣分原因時,我們學會友好溝通;當我們卸下值勤標志時,我們學會自我約束。”
二、依托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務活動旨在發揚學生奉獻與友愛、團結與互助的精神,是新時代青少年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鍛煉綜合品質和培養道德品質的有效載體。
我校一直十分注重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熱心為社會和弱勢群體服務。在每年三月開展的“奉獻與人生”主題教育活動中,學校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組建了一個個志愿服務隊,走街串巷,走社區、入企業、進商場,清洗“牛皮癬”,撿拾垃圾,陪老人談心、讀書看報,宣傳文明,傳遞溫暖。五年來,學校志愿服務足跡遍及鎮內各村。學校還依托距離動車站較近的地理優勢,在寒暑假期間開展“社會實踐與人生”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一大批學生前往晉江動車站,協助動車站工作人員維護車站秩序及公共衛生,并為來往旅客引路、搬運行李。活動至今已成功開展八屆,學生志愿者良好的態度和任勞任怨的精神得到動車站領導及旅客的高度評價,一位私營企業老板甚至留下感謝信表示自己最誠摯的感謝:“內坑中學的師生犧牲放假時間來到動車站為過往的旅客引導和服務,真是令人感動,這不但體現了學生的高素質,也讓人看到學校自主管理、感恩教育的成功!”
實踐證明,依托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能夠使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走向社會乃至融入社會,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社會交際能力,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奉獻精神。
三、共建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我校地處內坑革命老區,有著輝煌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紅色資源得天獨厚。從2009年起,學校就先后與晉江中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基地、中共泉州縣委中心紀念館、內坑鎮烈士陵園、內坑砌坑革命史陳列室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共建。學校還將創建“紅色德育”特色列入學校五年發展規劃,通過“四個一”開展實施紅色文化教育:確定一個“勤勞儉樸、樂于奉獻、愛拼敢搏、勇于創新”紅色德育培養目標,開辟一個校園“紅色文化走廊”,開設一節《內坑革命史》校本課程,打造一個“紅色之旅”遠足特色品牌活動。2015年以來,學校在總結前期創建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精心設計實踐活動,愛心義賣籌集善款,實地走訪慰問五老,開展革命專題討論、遠足實踐和文娛晚會等,讓學生充分感化、強化、內化愛國情。每年三月初,開展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籌集慰問“五老”善款;三月中下旬,學習校本課程《內坑革命史》、學唱革命歌曲,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專題講座,帶領部分優秀學生到吳天亮故居等地聆聽革命故事,聘任“紅色研學”校外輔導員;四月初清明時節,組織師生開展紅色研學十公里活動,祭掃內坑烈士陵園,參觀歷史紀念館,走訪東宅、宅內等革命基點村,慰問五老……紅色德育系列活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下,愛國向上、修德明志。
四、完善機制,開展實踐評價活動,推動社會實踐常態化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評價是活動的重要環節,學生主體只有在自我反思、與他人比較中才能持續地認識自我,強化自我意識,最終形成自主自覺自發意識,從而推動社會實踐活動的常態化。
我校堅持把社會實踐列為必修課,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主要采用學分制管理,將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還推出“星級志愿服務系統”和“校園之星”評選兩大系統,“星級志愿服務系統”評價各班志愿團隊,每年評選10個優秀志愿團隊;“校園之星”評價學生,每月評選一類“校園之星”,如七八月“社會實踐與人生”主題教育評選40個校園“實踐之星”。此外,學校還積極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展示舞臺,讓學生交流分享實踐成果,感受學以致用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德育因實踐活動而精彩。學校挖掘并運用有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資源,構建全面豐富的課程體系,開展真實有味的德育實踐活動,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需要,更是新時代德育的有益探索。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于社會參與核心素養培養的紅色德育課程建構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Z190211)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晉江市內坑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