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澤厚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生態區位重要,地理位置特殊,承擔著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植樹造林、保護生態是南陽林業永恒不變的主題。南陽林業具有總量優勢、物種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是中國獼猴桃之鄉、山茱萸之鄉、玉蘭之鄉、月季之鄉,在河南省林業整體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南陽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高舉生態大旗,以林業發展高質量促進生態建設高質量,筑牢渠首水源地生態屏障。南陽市先后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世界月季名城”,市林業局被授予“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厚植生態優勢 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實施大綠化,為水源地生態建設“增綠”。持續開展大造林大綠化,加快山區生態林營造,抓好城鄉綠化美化,提高平原綠化水平,鞏固提升生態廊道建設成效;加快水源區生態修復步伐,不斷擴大綠量,提高森林質量,打造綠水青山。淅川縣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兩側連續三年決戰干渠綠化,共完成造林3.7萬畝,成活率達95%以上,在全線率先建成了連南貫北的生態防護廊道;沿丹江口水庫庫周向外500至800米或第一山脊線范圍內,高標準建設環庫生態隔離帶,全部營造生態林、經濟林,共完成造林5.17萬畝,封山育林4.8萬畝,森林撫育7.5萬畝,營建圍村圍鎮防護林0.3萬畝,開展石漠化試點治理4300畝。同時,西峽縣、淅川縣、內鄉縣沿水源區外圍,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重點生態公益林、林果產業帶建設工程,完成水源涵養林營造25.7萬畝,中幼林撫育123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17萬畝,渠首水源地森林覆蓋率達到53%,形成了“一庫清水送北方、兩岸荒山披綠裝”的景觀,構筑了堅實的庫周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了水質安全。近5年來,全市完成造林268.49萬畝、森林撫育619.56萬畝,營造林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同時,組織開展國家、省級森林縣城、森林鄉村、森林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創建數量全省第一。目前,全市森林面積達到146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51%,森林蓄積量達到4083萬立方米。
培育大產業,為水源地生態建設“增值”。發揮資源優勢,做到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等模式,大力發展以獼猴桃、核桃、油桃、軟籽石榴為主的林果業,以山茱萸、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發展路子。目前,水源地共發展經濟林158萬畝。西峽縣獼猴桃連片基地達到12萬余畝,成為全國第二大人工栽植基地縣,年產量7.2萬噸,實現總產值6億多元。以山茱萸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總面積達到22萬畝,年產量4000噸,居全國總量一半以上。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標準化水平建設持續提升。全縣33家以“菌果藥”為主的龍頭加工企業實現年銷售收入47.7億元,帶動農戶6.5萬戶。淅川縣以菌、蔬、藥等生態產業為重點,已覆蓋1.2萬戶,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發展軟籽石榴、杏李等經濟林果30余萬畝,帶動近萬戶農民脫貧增收,戶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內鄉縣突出發展薄殼核桃、油桃等經濟林果,目前面積達到35萬畝,帶動3.8萬人增收致富。同時,借助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2020年和2021年月季花會的成功舉辦,加快推進月季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月季種植面積15萬畝,年出產苗木15億株,年產值達25億元,出口量占全國70%,苗木供應量占國內市場的80%。
開展大保護,為水源地生態建設“增效”。嚴守1820萬畝林地“綠線”,堅守200萬畝濕地水域“藍線”,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加大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力度,系統推進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提高水源區自然保護地保護修復質量。認真落實網格化管理和四級森林防火責任,嚴格火源管理,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重點加強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和楊樹食葉害蟲等重大有害生物的監測、防治和檢疫工作,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省下達的3.7‰指標以下。啟動實施林長制,建立嚴格的保護管理制度,守護好綠水青山。
提升綠水青山顏值 實現金山銀山價值
南陽是個好地方,天生麗質,生態是南陽最閃亮的名片和最突出的優勢。今后一個時期,南陽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對標特色產業發展指示,瞄準高質量建設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這一戰略定位,聚焦“綠色崛起,美麗富民”這一發展主線,堅持走科學綠化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十四五”期間,全市完成人工造林92.12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65.4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22%,讓渠首水源地山更青、水更綠、生態更美好。
科學造林綠化,加快生態修復。緊緊圍繞生態環境改善,突出抓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主攻山區造林,完善平原林網,提升城鄉綠化,鞏固生態廊道建設成果,科學綠化,精準造林,加快水源區生態建設,打造全省科學綠化示范市。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綠色富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對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南陽市關于扶持“月季倍增計劃”的二十條措施》,建立標準化生產、科技研發、市場營銷、產業融合發展、支撐保障五大體系,成立月季產業化發展公司,持續推進月季“三個一”工程,高標準建成月季種質資源庫,全方位推動南陽月季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強做優、倍增發展。同時,大力發展獼猴桃、軟籽石榴、山茱萸等名優經濟林果,加快推進林產品加工和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生態惠民、綠色富民。
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強資源管理。牢固樹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以林長制為總抓手,突出“三化六強化”(三化:行政責任層級化、工作目標清單化、目標考核制度化;六強化:以“三穩定”為抓手、強化資源管護,以“三增加”為目標、強化生態修復,以“三防控”為手段、強化災害治理,以“三創新”為載體、強化林業改革,以“三應用”為支撐、強化資源監測,以“三加強”為重點、強化基礎建設),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林長“網絡化”管理,全面推行林長制,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目標責任,以“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強化責任措施 夯實渠首水源地生態根基
強化項目實施,備足發展后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組織實施好“十四五”林業重大工程項目,全力爭取國家、省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建設、月季產業發展等方面支持,備足林業發展后勁。加快推進實施國儲林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石漠化治理項目,加速渠首水源區生態環境改善,助推水源區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林業生態富民產業發展,增加水源區農民收入。
強化輿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社交平臺、行業微信公眾號和數字媒介等現代傳媒渠道,宣傳普及生態保護修復知識,弘揚科學綠化理念,倡導節儉務實綠化風氣樹立正確的綠化發展觀政績觀。選樹先進典型,引導社會認知,激勵社會各界投身林草保護發展事業,推動生態工程全民共建、生態產品全民共享,營造全社會植綠、護綠、愛綠的濃厚氛圍。
強化組織領導,高效閉環落實。進一步強化林業重大項目組織領導,樹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時間觀念,堅持“沒有快就沒有好”的工作思維,認真落實“13710”工作法,對標目標任務,嚴卡時間節點,高效閉環落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高效完成。
本文作者為河南省南陽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381650033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