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減負”一次次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專家看來,現代人要想真正擁有健康,必須先給身心“減負”。
要學會給心臟“減負” 晚飯少吃點,把體重控制好,都是心臟減負的好方法。此外,建議中老年人準備個日程表,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避免“趕時間”使心臟受到刺激。
情緒也需“減負” 除了軀體,我們的情緒方面也需要及時“減負”。專家建議,當因情緒不佳出現口苦咽干、胸脅脹痛、頭暈目眩等不適時,可用菊花、決明子泡茶喝。當因為生氣導致肢體困重、腹脹、頭沉等不適時,可以用薏仁熬粥喝;也可與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開誠布公地談論問題,減輕思想負擔;或者選擇出去旅游散心。
減輕“他負”,讓自己更舒服 當下,社會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養生之道,加劇了老年人之間的“養生競爭”。在專家看來,養生應“不選貴的,只選對的”,不必盲目學習他人的養生方法。另外,隨著年輕人生活壓力的增大,照顧第三代的任務大都轉移到退休老人身上。專家建議,如果在帶孫時出現睡不好覺、沒食欲、常感胸悶心慌、有時委屈得想哭等癥狀時,應該暫時轉移生活重心,重新參加社交活動。
男女“減負”各有側重點 女性應多給膝關節“減負”。專家建議,女性應盡量少穿細高跟鞋,做家務時應避免過多的蹲起動作,平時多吃點黃豆、海產品、豆漿等食物。中老年女性可經常練習仰臥抬腿的動作。具體做法是:仰臥床上,將腿上抬15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練習一段時間后,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
男性應多給腰“減負”。 護腰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注意預防腎虧,不熬夜、避久坐。控制體重也能有效保護腰部,有啤酒肚的男性,身體的重心向前傾,大幅增加了腰部的負擔。所以,減掉啤酒肚也是護腰的重要內容。
(王東偉、肖蓉、楊萍、曾春/文,摘自《大河報》《廣州日報》《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