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裝飾品研究

2022-03-15 00:45:10
廣西教育·D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文化

劉 杰

(赤峰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遼西地區,考古學上是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重心的燕山南北地區,主要包括遼寧省西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北部地區[1]。這一地區為醫巫閭山、努魯爾虎山、七老圖山和燕山環繞;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大小凌河、灤河等網布其中;地勢西北高多山地,東南低多丘陵平原,是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和遼南海岸線的過渡地帶。這一地區的考古學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開啟了史前文明的先端,對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本文研究的時間跨度近六千年,絕對年代上以小河西文化最早,上限可達距今九千年,下限至早期青銅時代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約為距今三千三百年,相當于中原地區的查海時代[2]到夏至早商時期。

遼西地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單元,大致經歷了小河西文化——興隆洼文化——西梁類型——趙寶溝、富河文化——紅山文化——哈民忙哈文化——小河沿文化——南寶力皋吐類型——夏家店下層文化這一發展序列。考古出土遺存極其豐富,包括生活用具、生產工具、祭祀禮器和裝飾品等,在眾多遺物中,裝飾品的數量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本文研究的裝飾品僅限于人體佩戴,與人的身體息息相關,質地上涵蓋了陶、玉石、骨牙、蚌和青銅等材質,從人體佩戴的部位上看遍布全身,大致可分為頭飾、頸飾、耳飾、腕臂環飾、佩飾等。這些裝飾品在一方面反映出遼西地區先民在生活習俗上的變化和發展,另一方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發展對人類精神層面和審美意識等方面的影響。通過對裝飾品發展脈絡的掌握,可以清晰地看到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后趨于衰落再到早期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崛起的文明發展歷程。

一、遼西地區史前時期裝飾品的考古發現

(一)小河西文化

小河西文化是目前遼西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可早至距今九千年。目前已發現的遺址有小河西[3]、西梁[4]、榆樹山[5]、大新井村[6]、馬架子[7]、楊家洼[8]以及白音長汗遺址一期遺存[9]和查海早期遺存[10]等。該文化以素面夾砂筒形陶罐、雙肩鋤形石器以及石刃骨鯁等為內涵和基本特征,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式,房址為近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出土裝飾品較少,以石管珠、骨飾和蚌飾為主,包括管狀骨飾品、蚌環、刻紋蚌飾、穿孔蚌飾、齒狀牙飾和孔蚌器。

(二)興隆洼文化

興隆洼文化距今約8200-7000年,跨越的地理范圍較大,大體分布于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和大凌河流域。經正式發掘的遺址有查海中晚期遺存[11]、白音長汗二期乙類遺存[12]、興隆洼[13]、興隆溝[14]、他尺西溝[15]、南臺子[16]、洪格力圖墓葬群[17]、錫本包楞墓地[18]、姜家梁[19]、南灣子[20]等。

興隆洼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布局嚴整、規模較大的聚落群,聚落房址內出土大量特征鮮明的陶器,以夾砂深腹平底桶形罐為代表性器型;石器可分為打制、磨制、壓制和琢制四類,打制石器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亞腰性石鋤,骨器也多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

興隆洼文化出土裝飾品數量相對較多,材質也相對豐富。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上一階段的小河西文化增加了一個新的種類——在查海和興隆洼遺址發現了一些玉器,如查海遺址出土有玉玦、小玉環、玉管等;興隆洼遺址出土了玉玦、蚌裙、人面蚌飾、玉匕形飾、牙飾等;興隆溝遺址出土有玉玦、圓形人頭蓋骨牌飾、人面形頭蓋骨牌飾;白音長汗二期遺存出土有玉玦、玉管、玉蟬、長條形石墜飾、石管、石珠、亞腰形石飾件、石臂釧、螺紋石棒飾、人面石飾、骨管、骨簪、蚌臂釧、人面蚌飾、蚌飾、亞腰形蚌飾、蚌珠等;洪格力圖墓葬群出土有玉玦、玉匕、玉鸮、陶人面飾、石玦、石管、石管形飾、玉管;南臺子遺址出土有穿孔骨牌飾、穿孔蚌飾、骨簪、石飾件等;錫本包楞遺址出土有玉匕形飾、玉玦等。

(三)西梁類型

西梁類型是繼小河西、興隆洼文化之后新辨識出的一種新石器文化遺存,絕對年代與興隆洼文化相去不遠,距今約8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的西梁遺址[21]、塔布敖包[22]、金龜山[23]等地。

該類型的文化特征與興隆洼文化存在某些共性,但也存在明顯區別,房址內設壁龕用以存儲,發現門道遺跡; 陶器表面施條形附加堆紋和組合紋,石鋤器身兩側琢磨對稱的凹缺,是為其獨立于興隆洼文化的文化內涵。裝飾品材質以玉石、骨、角、牙、蚌類為主,其中蚌器最多,包括角飾、蚌飾、蚌環、石環、玉墜以及石人面等。

(四)趙寶溝——富河文化

趙寶溝文化年代約距今7000-6500年,主要分布在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和大小凌河流域;經調查和發掘的遺址有小山[24]、趙寶溝[25]、水泉[26]、翁牛特旗小善德溝[27]、南臺子[28]、大沁他拉[29]等。“富河文化”與趙寶溝文化處于相同發展階段,不僅年代和趙寶溝文化同時,而且是趙寶溝文化分布在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的一個地方類型[30];除富河溝門遺址[31]以外,在巴林左旗二道梁子[32]、林西縣水泉村[33]以及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等地也都發現與之文化內涵相同的遺址。

趙寶溝文化的聚落均經過統一規劃,房屋成排分布,出現了與居住區分離的祭祀區。陶器以夾砂平底器為主,大多通體施紋,幾何紋最多;石器體型偏大,以石斧和石耜最具代表性;骨、角、蚌器數量不多。裝飾品有白音長汗三期遺存出土的蚌飾、骨簪,趙寶溝一號遺址出土的骨笄,水泉遺址出土的鉆孔蚌飾。

(五)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重要的一支史前考古學文化,年代為距今6500-5000年,分布于西拉木倫河流域,以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間最為集中,經調查和發掘的遺址主要有紅山后、牛河梁、東山、城子山等[34]。紅山文化的陶器、石器等從制作手法、種類、工藝水平等都取得了較大進步;葬玉的發展及唯玉唯葬的現象,說明這一時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禮制系統。

紅山文化時期玉器空前發展,根據玉器形狀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成幾何類、仿生類、抽象類等,裝飾品也進入大發展、大繁榮階段,以玉制品為主,器形包括幾何形的玦、環、珠、管、璧、鐲、璜、耳飾、墜飾等,仿生形的人及人面飾、鳥、鳳、鸮、龜、鱉、蟬、蠶、蛇、魚、貝、蝙蝠等,以及抽象類的勾云形玉器、C 形龍、獸首形玦、獸首形丫形器、帶齒獸面形器等。這些裝飾品主要出土于墓葬之中,出土時一般佩戴在墓主人的手腕、 耳部或墜掛在衣物之上,造型簡單、通體光素,器物表面拋光精細,沒有紋飾。

(六)小河沿文化

小河沿文化年代距今約5000-4000年,主要分布在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南北地區,經正式發掘的地點有石虎山墓葬[35]、大南溝墓地[36]、白音長汗遺址[37]等遺址。

小河沿文化的陶器以陶壺最具代表性特征,石器中以鑲嵌細石葉的石刃骨柄刀制作最為精美;玉器較少,僅見小型錛、管等;蚌器多為裝飾品,主要有珠、環、長方形牌飾等。出土的裝飾品數量較多,材質、類型也較為豐富,內蒙古翁牛特旗石棚山墓地出土一百余件石質臂環、鐲、項環、蚌質發夾和蚌珠等。其中男性墓死者胸前多發現項環,而女性墓死者上肢骨多發現臂環,蚌珠和發夾多見于頭部。除此之外,黑色石質臂環上還見向前白色蚌珠;克什克騰旗上店墓地及遺址出土滑石質臂環、 蚌質環、瑪瑙環,此外還發現有大量穿孔貝殼、蚌扣飾、蚌管、穿孔骨珠等。哈拉海溝墓地出土有石墜飾、玉鐲、骨簪等。

(七)夏家店下層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由小河沿文化發展而來,文化年代一般認為距今4000-3200年左右,是遼西地區繼紅山文化之后史前文化發展的又一高峰期。遺址分布密集、出現大型城址和祭祀中心,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飛躍發展,主要遺址有大甸子[38]、二道井子[39]、北票豐下[40]、大劉臺山遺址[41]等。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裝飾品多出自墓葬,以玉器為主,包括玉玦、玉珠頸飾、墜飾、玉環、臂飾、牙璧、玉蟬、鳥形墜飾、鉤形器等;金屬裝飾品的材質分別為金、青銅、鉛三類,形制以小型為主,如金耳環、銅指環、銅笄等;此外有少量海貝飾品、蚌飾、有孔扁石珠、骨簪、牙飾等發現。

二、遼西地區史前裝飾品用途

(一)發飾

遼西地區史前時期趙寶溝遺址發現骨笄1 件,呈圓柱體,利用鹿角制成,為該地區發現時代最早的發笄。此后的紅山文化遺址多有骨笄發現,但與其他遺址相比數量較少,而在牛河梁遺址發現的玉笄,其形狀呈圓錐形。白音長汗遺址發現的3 件骨笄(如圖1-1、2、3)斷面為偏凹形,是利用較大的動物骨片制成的,在內蒙古的同時期遺址內,有零星骨笄發現。這里的骨笄斷面多呈圓錐形,有一定的三菱形斷面,顯示出該類骨笄制作與其他地區的不同特點。到了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骨笄仍有出土。

大南溝紅山文化墓葬出土12 件骨質和2 件蚌質束發器,均發現于人頭骨附近,呈長條形彎曲,分2 排置于人頭骨附近。此外在人頭骨附近還發現1件骨發夾(如圖1-4)和1 組6 件蚌串飾。與其他遺址相比,大南溝墓地以骨質、蚌質裝飾品為主流。

圖1

圖1

(二)腕臂環飾

紅山文化時期,玉石環比較盛行,并持續到早期青銅時代,期間環飾的材質和形態在時間演變過程中發生過一定變化。玉石材質的原材料多來自本地區的凝灰巖和大理石,少部分的花崗巖、蛇紋巖和漢白玉等[42],其中玉環數量明顯多于石環,且形態豐富,近乎囊括了所有分類,因此玉石環的盛行也許是本地區自然環境下的產物。一些特殊遺址出土石環較多,比如大南溝后紅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石環(如圖2-1、2、3)均為同一類型,也有一些蚌環;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環飾(如圖2-4)數量雖然少,但均為玉環且制作精美,有隨葬佩戴的實例。

圖2

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銅制環飾出現。在夏家店文化的赤峰二道井子遺址、 阜新平頂山遺址、敖漢大甸子墓地、興城仙靈寺等遺址中出土了銅制指環、耳環,以大甸子北區墓地出土數量為最,這些墓的主人均為女性,其中M667 出土的銅指環數量最多,墓主雙手五指各1 件,在右手小指另加1 件,共計出土11 件[43]。此外也發現了少量玉環。

(三)頸飾

在這一地區,水產原材料的串型飾品在興隆洼文化至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各遺址中均有出土,有帶孔的玉石質管珠、蚌飾、螺殼飾等,數量較多。興隆洼文化發現石質管飾較多,M118 內發現9 枚石管散落在墓主人頸部周圍,應為穿串在一起佩戴于頸部。白音長汗2 期乙類遺存發現石珠19 件,玉石管珠6 件,還出土大量帶孔的不同形式的蚌飾(如圖3-1)。牛河梁M2、M7 和M21 內有玉珠出土。胡頭溝遺址M1 也出土3 件玉珠,趙寶溝遺址出土蚌飾5 件,大南溝墓地出土蚌珠19 件、蚌串飾6 件、蚌牌飾11 件和蚌條形頭飾18 件,玉石管2 件(如圖3-2)。而在大甸子墓地中的85 座墓葬之中,發現了大量的綠松石石珠,共322 件,其中半數為男性,4成為女性與兒童。M762 為兒童葬,頭戴貝質串飾,兩耳佩戴綠松石耳墜。紅山文化時期的牛河梁遺址墓葬發現玉珠2 件串飾,每件由10 件小玉璧組成一組。

圖3

(四)耳飾

遼西地區興隆洼文化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玦形耳飾,數量豐富,大多出土于墓主人的兩耳邊,比如在錫本包楞墓地出土的單耳玦,就是位于人頭骨一側耳部。耳墜的形制也比較豐富,以長方形為主,還有少量梯形、三角形和圓形。綠松石耳飾也是遼西地區耳飾的一大特色,大甸子墓地發現綠松石飾品,其中部分為耳飾。紅山文化的其他遺址中也有出土。進入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銅制耳飾開始流行,特別是大甸子墓地發現的重達近2 克的金耳環更引人注目,這件金耳環是以金絲制成,為平面橢圓形,一端扁平,另一端呈圓鈍的尖形,出土時墜于成年男性的左耳。大甸子墓地出土的26 件銅耳環出自16 座墓葬,多呈圓形,直徑在3-4 厘米之間,環的一端有用于鉗夾或透穿耳廓的開口。

(五)佩飾

遼西地區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胡頭溝、查海遺址就發現了以玉匕形佩飾為主的佩飾品,另外,玉匕形佩飾在興隆洼文化錫本包楞墓葬中也有出土。白音長汗遺址有7 座墓出土玉石貝質裝飾品,分別為玉璜、玉佩和玉人面牌飾,各1 件。到紅山文化時期,發現了各類玉佩飾。小河沿文化時期的玉石佩飾有玉石璜、玉石牌飾和墜飾。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出土佩飾較多的遺址有大甸子墓地,有玉璜5件和不同形態的玉佩飾。

除了玉石質,蚌質佩飾出土也較多。在大南山遺址發現了3 件長方形雙孔牌飾、2 件圓牌和3 件蚌質璜形器。大甸子墓地發現了蚌質墜佩和蚌泡,也伴隨骨牙質佩飾出土。

(六)特殊類

此類裝飾品主要發現于興隆洼文化遺址。主要有陶質、蚌質、石質,興隆洼遺址出土人面蚌飾1件,興隆溝遺址墓葬發現人面形頭蓋骨牌飾、圓形頭蓋骨牌飾,白音長汗二期遺存出土人面蚌飾、石飾(如圖4-1),洪格力圖墓葬群葬有陶人面飾(如圖4-2)。首次在興隆洼文化發現佩戴人頭蓋骨牌飾的葬俗,推測生前墓主可能社會地位較高,死后依舊是被供奉和祭祀[44]。而這種人面飾和人頭蓋骨牌飾,有可能就是盛行于中國東北地區的薩滿教的最早法器[45]。

圖4

三、遼西地區史前裝飾品發展階段分析

經過上述材料的整理得出,遼西地區史前裝飾品的發展隨著區域古代社會的演進而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小河西文化時期;第二階段為興隆洼文化至小河沿文化時期;第三階段為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

小河西文化時期,這一階段裝飾品材質就地取材,制作手法簡單,發展呈現出原始的特點,主要材質為蚌、石、骨、牙,器形較為單一,而且由于小河西文化社會的原始性,裝飾品的審美特征不太明顯。

興隆洼文化至小河沿文化時期,這一階段社會的發展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卻又最終趨于衰落的一個過程。紅山文化之前,社會組織結構不斷地復雜化,由興隆洼文化那種分散的村落組織,到趙寶溝文化時期普遍的部落,再到紅山文化時期出現的復雜社會,表現出次序進步的演進趨勢。最后直至紅山文化消亡,以較低水平的組織進行運轉,從而進入小河沿文化[46]。這一階段的裝飾品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材質上在石、蚌、牙、陶、骨等的基礎上出現了玉器。玉器的大量發現備受關注,與后期玉器的發展相比,興隆洼玉器種類單一,最典型的器物是玉玦和匕形器。制作手法取得一定的發展,切割、打孔技術較為熟練。從白音長汗遺址出土的鑲嵌蚌飾的人面像可以窺視到這一時期的鑲嵌技術也有所發展。到紅山文化時期,遼西地區裝飾品發展到達巔峰,無論是材質的種類,還是器形形制,都是空前的。但是,玉器的數量到了小河沿文化時期突然減少,石質裝飾品取而代之,數量增加,女性墓葬出土裝飾品數量明顯增多。

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金屬冶煉鑄造技術的出現,使得金屬裝飾品的選材和制造也取得了一定進步。大量青銅耳環、指環以及銅笄、金耳墜的發現是這一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指環的出現除了擴充環形裝飾品的種類之外,也代表了遼西地區史前人類對審美的追求。比之手環、臂環以及其他類環形裝飾品,指環更為具有自我性。

四、遼西地區史前裝飾品發展演變影響因素分析

(一)環境因素

史前文化的出現與發展在社會生產力較低的情況下,極大地受制于所處環境。溫暖濕潤的自然條件是促成文化進一步繁榮的有利因素,而寒冷干燥的環境則有可能導致文化的衰落甚至消亡。

已有研究表明,距今約八千年左右至三千年期間遼西地區曾出現兩次氣溫回升現象,小河西文化時期尚處在全新世早期階段,此時降雨充沛、土壤發育完全,植被覆蓋條件良好,遺址附近河流水系發達,為先民的漁獵、采集提供了有利自然條件,但原始農業尚處在萌芽階段,生產力低下,器物的制造多注重其實用功能,裝飾品只能是原料就地取材旁手之物和廢棄的生產生活用具,這就使得裝飾品制作手法簡單、材質單一。

興隆洼文化至紅山文化中期為全新世大暖期,此時遼西地區氣候整體上仍處在溫暖濕潤階段,動植物資源多樣,為當時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采集狩獵資源,因此采集和漁獵仍然是當時人類經濟生活的重要來源。定居生活有了長足發展,興隆洼文化時期原始農業得以出現,在趙寶溝文化時期還出現家豬飼養業,但這期間經歷了幾次較大波動的氣候變化,直接導致遼西地區經濟形態發生變化,給當地先民生計造成了很大壓力,迫使加大農業比重,直至紅山文化中期農業經濟逐漸占據主要地位。穩定的定居生活,持續的物質保障,使得社會高度發展,生產力提高,相對穩定的食物保障為人口增加和社會分工奠定了基礎,聚落數量和規模劇增,大型宗教祭祀遺跡出現,脫離于實用功能的裝飾品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選材和種類愈加豐富,制作工藝不斷提高,裝飾品在紅山文化時期發展到了巔峰,由以大量出現的玉器為最,并被賦予了許多社會功能,形成兼具實用和象征的雙重性質。

紅山文化晚期到小河沿文化時期遼西地區出現了一次持續400 多年的強降溫事件,此后氣候開始由暖濕變得干冷,植被退化,土壤養分流失,農業迅速衰落,加劇了人地關系的緊張,采集、漁獵再次成了當時先民主要的生業方式。氣候環境的惡化使得當地先民的注意力集中于解決生存壓力,加之玉石原料難以獲取,紅山文化晚期開始就減少了對玉材的追求,而轉向原材料更容易獲得的石質類,但是對精神信仰的追求并未減退,小河沿文化發達的彩陶就可窺視出僅是承載思想實物發生了變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氣溫回暖,降雨量回升,動植物的種類變得豐富,為農業的繁榮提供了適宜的環境,農業經濟再次成為獲取食物資源的主要方式,家禽飼養業十分發達,漁獵經濟作為補充。這一時期持續穩定的谷肉資源使本地先民從苛刻的生存環境中解放出來,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一方面繼承了本地區興隆洼——紅山文化的治玉傳統,形成了遼西地區早期青銅時代的玉器制造和使用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與周邊地區文化互動持續增強,借此掌握了較高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極大地豐富了裝飾品的選材,出現了金屬飾品,裝飾品的制作工藝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二)宗教信仰

人類在探尋大自然規律過程中,由于認知范圍有限,有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原始宗教祭祀禮儀應運而生,同時,伴隨大量的宗教性質裝飾品出現。

小河西文化處于新石器時期的早期階段,但聚落已初具規模,在西梁和榆樹山遺址的小河西文化遺存發現了成排的房址,有的房址內和附近發現居室葬和室外葬遺跡。以榆樹山M4 和西梁M101 為例,榆樹山M4 為F3 東壁的一座居室葬,出土石管珠、骨錐等裝飾品和生活用具,隨葬品種類并未多于其他3 座室外葬[47],此時社會尚未分化,人人平等;西梁M101 跨F102 內外,蹲踞式葬,未見隨葬品。居室葬的鮮有發現表明當時尚未出現單獨的家族墓地[48],圓形墓坑、蹲踞葬式說明該文化階段對逝者的處理方式仍繼承了本地區舊石器時代的傳統,表現了生者對死者的崇拜,宗教意識尚處在形成的初始階段,社會審美意識具有原始性,因而裝飾品也呈現出原始性的特點。

從興隆洼文化到紅山文化,與神靈溝通變成統治階級的特權。宗教信仰取得很大的發展:在內容上,由對單個的人與動物的自然崇拜、灶神崇拜以及圖騰崇拜,到對天和地的自然崇拜,再到對天和地的祭祀成為宗教信仰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祖先崇拜和生育女神崇拜則是原始社會的永恒信仰;在形式上,由陷祭到壇祭再到壇祭、廟祭、陷祭等多種形式。這一階段出現造型多樣、具有宗教性質的裝飾品,例如,紅山文化時期出現筒形器、勾云形器、璧等,并不是一般性的裝飾品,是為滿足宗教典禮的需要專門雕琢而成,均被認為是具有溝通天地功能用途的神器,可以說是遼西地區宗教祭祀體系高度發達的產物,社會階級高度分化。小河沿文化時期,祭祀方式目前只有陷祭,祭祀內容尚不清楚。此時,男性社會地位高于女性,出現少數權貴階層。以大甸子墓地為例,出土裝飾類玉器如珠、玦、環等是直接佩戴于人體之上,牌飾、彎條形器、圓柱形器、仿生形器等是通過穿繩掛墜等佩戴于人體或服飾之上,而勾云形器這類比較特殊的裝飾品則出自墓葬內固定位置,根據性別而表現出的用玉制度差異尤為明顯。不僅如此,類似現象也見于金屬裝飾品的佩用方面,如青銅指環僅男性使用,而青銅耳環則不論男女皆可佩戴。這些現象表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禮制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原始宗教控制力更強,文明程度更高。

五、結語

遼西地區史前裝飾品的發展隨著社會的演進,呈現出發展-繁榮-衰落-再發展的一個過程。受到經濟條件限制,早期物質匱乏,裝飾品選材主要是隨手可得的以及生活廢棄物,裝飾品種類少,制作手法單一; 而發展到興隆洼文化至紅山文化時期,遼西地區進入全球大暖期,適宜的自然環境促使農業發展起來,豐富的動植物和自然資源穩定持續地為人類先民提供食物資源,裝飾品的材質、種類以及器型得到發展,尤其是玉器裝飾品,紅山文化時期發展到巔峰;同時,社會宗教信仰發展進入繁榮期,帶有宗教性質用途的裝飾品數量劇增;到了紅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時期的強降溫事件直接導致這一時期裝飾品數量驟減、 材質變得單一;直到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氣候進入溫暖濕潤,文化交流范圍拓寬,出現金屬類裝飾品,裝飾品發展到繼紅山文化之后又一巔峰時期。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婷婷六月在线|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嫩草在线视频|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 久久6免费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91免费片| 黄色在线网| 在线观看视频99| h网站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伊人91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毛片网站在线看|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夜夜爽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久一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aⅴ天堂| 国产日本视频91|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亚洲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一级在线毛片|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欧美www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aⅴ天堂|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区91|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视频入口|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中文字幕va|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久久青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