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東
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 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就糧食而言, 只有堅持一手狠抓糧食生產, 一手狠抓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才能真正有底氣將自己的飯碗端牢。 要高度重視節約糧食, 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 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 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剎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糧食浪費現象卻屢見不鮮, 甚至日益嚴重, 糧食消費中的浪費已成當下糧食浪費的重要環節。 據專家估計, 我國每年糧食消費過程中的浪費量, 相當于1 億人口一年的口糧。 浪費糧食表面只是浪費金錢, 從長遠角度而言, 直接影響了國家糧食安全, 同時給環境保護、 垃圾處理等也增加了不少負擔。 黨政機關作為國家公職人員主要工作部門, 更應帶頭履行節約糧食, 率先走在反糧食浪費前列, 為全社會節約糧食做好示范帶好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糧食浪費現象有所改觀, 特別是在黨政機關, 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務接待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 與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的要求相比, 還有一定差距。
(一) 宣傳教育不優。黨政機關對經濟的宣傳相對多些, 對一些糧食浪費現象的宣傳還沒有完全到位, 尤其是宣傳模式不夠新穎、 頻率不夠高, 往往在上級下文或者開展活動時一陣風, 過后開展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宣傳不多, 加上宣傳模式呆板, 吸引力不是很大, 導致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二) 節約意識不濃。盡管黨和政府一再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 但是一些黨政機關浪費糧食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主要是一些人員節約糧食意識淡薄, 加上平時沒有很好的節約習慣, 導致糧食浪費現象屢見不鮮, 甚至日益嚴重。
(三) 主食質量不高。由于疏于管理, 一些黨政機關食堂所加工的米面等主食因不可口或者不新鮮等, 致使食者感到實在吃不下或者沒有食欲, 有的稍微吃幾口就不想吃了, 還有的幾乎沒有吃就倒掉了, 浪費得十分可惜。
(四) 有效約束不夠。面對巨大的糧食浪費,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 在許多黨政機關, 很少聽說有因為浪費糧食而被通報的, 至于被懲罰的更少, 加上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大, 導致食者對節約糧食重視不夠, 浪費糧食現象仍然習以為常。
(五) 憂患意識不強。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一些人已經忘記了過去那種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 尤其是許多年輕人, 不知道農民種糧的艱辛, 不了解黨和政府為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 絞盡了腦汁、 想盡了辦法, 也不了解糧食對經濟發展、 社會和諧和國家自立的重要作用, 加上黨政機關里的許多年輕人從來沒有經歷過吃不飽的慘狀, 很少有憂患意識, 使得糧食浪費現象屢見不鮮。
黨政機關能否做好節約糧食這篇文章, 不僅關系著黨政機關的形象, 更關系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對社會節約風氣的形成、 對大眾生活情趣的培養, 具有 “上行下效” 的示范作用。因此, 黨政機關要積極當好節約糧食的先行者、倡導者和執行者。
(一) 營造節約氛圍。黨政機關要與時俱進地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 不斷加大宣傳力度, 把節約糧食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廣泛深入地宣傳, 營造濃烈的愛糧節糧氛圍。 可以通過在食堂、 會議室等人群集聚地張貼宣傳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等標語, 通過微信公眾號、 微博等發送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視頻, 向全體人員發出節約糧食的倡議書等, 在新聞媒體上經常開展公益性宣傳,使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宣傳方式更豐富、 新穎、 立體, 讓節約糧食在黨政機關中蔚然成風,并成為一種新時尚。
(二) 強化食堂管理。對設有食堂的黨政機關,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 數字化、 智能化等手段,分析用餐需求全過程, 對糧油采購、 儲存、 生產、加工和服務進行科學管理。 在公務接待中, 如果餐后有剩余的米面, 食堂不妨免費提供打包服務, 做到 “光盤”, 堅決養成 “吃不了兜著走” 的良好習慣, 從根本上扭轉一些不良的浪費陋習,真正做到消費糧食而不浪費糧食; 部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飯量相對較小, 一般吃的都不是很多,盡快改變過去那種 “被迫式浪費”, 積極推廣自助餐供應方式, 避免食者因不喜歡而造成的巨大浪費; 根據實際情況, 按需購買米面, 對已購的米面, 應加強精細化管理, 盡量儲存在干燥陰涼通風處, 同時做好防鼠、 防蟲和防霉變等工作, 避免浪費。
(三) 提高主食質量。黨政機關食堂的糧食浪費與否, 與提供的主食質量好差有關。 要強化監督和競爭機制, 不斷提升主食供應質量, 在采購米面等食材時, 采取多人輪流采購制度, 避免以次充好等現象, 同時, 盡量引入競爭機制, 可以通過招投標等方式, 讓供貨商送貨上門; 加工米面時, 要不斷提高加工質量和水平, 同時注意加工時糧食的保質期, 避免因不新鮮, 導致做成的飯不可口而浪費。
(四) 培養節約習慣。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一項系統工程, 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 黨政機關要建立培養良好節約糧食習慣的長效機制, 把節約糧食納入節約型機關創建內容, 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嚴肅查處浪費行為; 長期堅持培育更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尤其要養成吃多少取多少、 吃多少做多少的好習慣, 真正做到珍惜每一餐飯, 節約每一粒糧, 并成為黨政機關的自覺行動, 以良好的形象和作風引領社會風尚。
(五) 黨員帶頭示范。自古以來上行下效匡正風俗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舉措,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也是如此。 黨政機關的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 在節約糧食上要帶頭作表率, 一切從自己做起、 從現在做起, 真正把黨中央和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 這不僅考驗著黨員干部的耐心, 更考驗黨員干部的初心, 能否模范地做好節約糧食是一面鏡子, 也是一道考題, 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模范地起好帶頭示范作用, 高質量完成答卷。
(六) 加強監督管理。2013 年 1 月 17 日, 習近平在新華社 《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 “舌尖上的浪費”》 的材料上作出批示, 要采取針對性、 操作性、 指導性強的舉措, 加強監督檢查, 鼓勵節約, 整治浪費。 節約糧食既要弘揚儉以養德, 又要加強依法監管。 黨政機關要帶頭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持續強化監督,鼓勵單位和個人舉報浪費糧食行為; 把反糧食浪費納入巡視巡察內容, 并作為年終績效考核的依據, 讓黨政機關糧食浪費現象受到有效的約束;聘請社會志愿監督員進行常態化監督, 對于逆勢而行者, 及時提醒、 勸導, 在糾正浪費糧食者不文明行為的同時, 堅決予以懲誡, 以儆效尤。
(七) 曝光浪費現象。紀委、 監委應對黨政機關糧食浪費進行明察暗訪, 并定期不定期進行通報; 對浪費糧食這種不文明行為開展 “隨手拍”,在增設的 “糧食浪費曝光臺” 上給予曝光; 對于工作推動不力的單位和糧食浪費嚴重的人員, 以適當方式及時在各類媒體上給予曝光, 讓浪費糧食者的形象在大眾面前暴露無遺, 堅決制止各種糧食浪費行為。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不能丟掉的 “傳家寶”, 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 賡續和傳承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背景下, 糧食問題已成了世界性的重大課題, 需要我們從更長遠的角度和更宏大的視野去認識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對此, 各級黨政機關責無旁貸, 要帶頭樹立科學消費糧食新理念, 帶頭摒棄浪費糧食陋習, 切切實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 為端牢國人的飯碗, 守住民族的命脈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