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人才必定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河南省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積極部署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打造出了由“兩院”院士、中原學者、科技創新杰出人才和后備領軍人才四層梯隊組成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是建設創新型河南的骨干力量。河南省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居全國前列,但全省“兩院”院士、國家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較少,高層次人才數量排名靠后,拔尖人才所占比例偏低。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總量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新興產業少,大型企業少,高校少,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再加上各地對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尤其是東部發達地區對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的“虹吸效應”十分明顯,使得河南省人才競爭形勢愈發嚴峻。因此,針對河南省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必須加大引才力度,完善人才政策,打造創新平臺,優化人才環境,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地引進人才,才能使人才規模、專業結構、行業分布都得以優化、趨于合理。
根據人才等級理論,要聚集各類優秀人才、發揮人才的最大作用,必須實行等級人才制度。實踐證明,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可以帶出一個團隊,創造一批科研成果,培植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對于人才洼地,要想引進高層次人才,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暢通渠道、降低成本、減少風險,逐步實現人才供需動態平衡。一是對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等領域以及各類重大工程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實行更加靈活有效的引才政策,千方百計加以引進。二是對符合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的高層次人才,落實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簡化程序、特需特辦,暢通引才綠色通道。三是在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的過程中,不斷拓寬引才主體,除了骨干企業、重點院校、重點科研單位、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引才主體,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科研院所等也應納入其中,加強農業科研與開發隊伍的建設。
人才政策是搶占人才高地、謀求創新發展的重要工具,在聚焦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河南省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建立一套面向基礎、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為導向的引才優惠政策。一是明確地方、企業等用人單位需求。要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和未來發展,弄明白用人單位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高層次人才,制訂人才需求方案,確保人才與崗位相匹配。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化和企業用人單位作用。針對不同對象分類采取不同的引才標準來組織或參與引才活動。三是設立伯樂獎,實行引才獎勵。充分發揮人才工作聯絡站、駐外機構、引才大使的作用,調動他們積極引才、以才薦才,形成強大引才合力。四是通過專家和典型人才廣泛宣傳人才新政,提高河南省人才政策的知曉度、影響力和號召力。
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在引才過程中結合單位實際和發展規劃,結合人才特點和用人需求,引進所需人才。一是采取多種模式引才。既可以采用“不求為我所有,只求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也可以采用全職引進模式。比如,對于高端人才,可以采取“人才+項目”的柔性引進方式,采取院地院企合作模式,“人才飛地”及“人才回歸工程”等方式引進。對于常規的高校畢業生,仍然采取筆試、面試、考查的方式實行全職引進,建設一支穩定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夯實用人單位的人才隊伍根基。二是采取多種方式引才。對于高層次、高學歷青年創業人才,可以通過名校英才計劃、綠色通道等方式引進。比如,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人員、揭榜掛帥科技人員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引進。
實踐證明,重金引才是短效、不可持續的,而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對引進人才的作用是長久、穩固的。有了高質量的人才環境,才能夠真正地留住人才,滿足河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
一是創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借此引進一批河南省產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二是支持“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機制。三是加快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打造科研項目“牽頭人”、科技企業“孵化器”、人才“蓄水池”,建立一批集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試驗服務為一體的中試基地,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一是實施“引進國內頂尖科技專家計劃”“引進國外高層次科技專家計劃”“引進優秀海外留學人員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引才工程。通過設立專款,不惜重金引進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河南工作,促進河南省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提高財政扶持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比重,提高省財政在財政扶持資金中的比重,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放大效應、杠桿效應。三是實行初次扶持、獎勵扶持、疊加扶持“三管齊下”,持續做強優質項目,同時不斷提升科技金融撬動能力,“全過程”“全鏈條”支持創新創業。
一是完善獎勵激勵機制。以政府獎勵為主導、機構獎勵為主體,出臺產業項目、技術、經費、人才無縫銜接的特殊政策,激發創新創業人才的創造活力。對于高端人才可以側重給予較高的榮譽激勵,對于青年人才可以側重給予足夠的物質激勵。二是加大培訓學習交流力度,不斷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三是定期到用人單位回訪、跟蹤、座談,了解引進人才工作情況,督促落實相關政策。
一是健全完善容錯免責機制。完善人才生態環境,讓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人才受到尊重、獲得實惠,讓創新失敗者得到理解和寬容,形成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氛圍。二是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認定機制。對于引進人才不僅要看以往取得的成就,還要看現在的表現和未來可能做出的貢獻,要注重人才潛能的考核,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注重分類考核,全面客觀看待人才價值。
充分發揮河南省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改善人才的教育、醫療、居住等條件,優化人才服務環境。一是合理規劃區域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整治大氣水體噪音污染,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二是提高教育水平,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人才保障政策,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三是提升城市包容度,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為不同個體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機會,使人才具有歸屬感,為人才創造安全、舒心、自由的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