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露




【摘 要】職初教師由于技能、經驗的欠缺,在家園溝通方面容易產生問題,筆者總結了幼兒園職初教師在家園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幼兒園職初教師開展家園溝通的五種策略,即分類式回應、引導式回應、共鳴式回應、悅納式回應、紐帶式回應。
【關鍵詞】職初教師 家園溝通 實踐策略
在實踐中,幼兒園職初教師在家園溝通方面通常存在回應無條理、回應不及時、回應不全面、回應無重點等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幼兒園職初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 可以采用分類式回應、引導式回應、共鳴式回應、悅納式回應、紐帶式回應等溝通策略,以此來實現有效溝通。
一、分類式回應
分類式回應是指根據幼兒照看者與幼兒的關系,針對他們在年齡、文化背景、個性特點以及家庭中的身份角色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對這兩類溝通對象在縱向溝通的側重點上做區分,并且在橫向溝通的時間上也做區分,這樣的回應方式叫作分類式回應。
幼兒越小,照顧他(她)的人可能就越多,他們在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個性特點、生活習慣以及家庭中的身份角色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育兒觀也會有所不同。幼兒園職初教師要對幼兒家長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見表1)。
二、引導式回應
引導式回應是指根據當前幼兒園一種特殊的互助形式—師徒結對,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家園溝通形式,即師傅向徒弟傳授溝通技巧,以此引導職初教師積累回應家長的經驗。
師徒結對是當前各單位采取的一種特殊但又普遍的幫扶方式,目的就是為了以師帶徒的方式使得新入職的工作人員能夠少走彎路,以更快地適應崗位、積累經驗、快速成長。這種方式在幼兒園里普遍存在,每位新入職教師一般都有各自的師傅。師傅在教育教學、環境創設、科研活動等多方面給予新入職教師以手把手的指導。在家園溝通方面,成熟教師更是有自身的一套非常系統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有了師傅的指導,徒弟在溝通中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
在師帶徒進行家訪的過程中,幼兒園職初教師不僅可以直接學習到師傅與家長的溝通方法,而且能夠在師傅的引導下將家訪的內容進行總結,直觀了解幼兒的特點及其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觀念和需求,這為日后直接與家長溝通奠定了基礎。
三、共鳴式回應
共鳴式回應是指教師通過家園聯系欄、成長手冊、問卷調查等途徑向家長收集幼兒的個性問題,通過談話、社交軟件與家長溝通,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同時通過繪本故事、兒歌、晨間談話等多種方式解決其他幼兒的類似問題,即通過把個性問題轉化成共性問題,從而使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見圖1)。
【案例】最近,淘淘媽媽在成長檔案的留言部分寫道:“老師,淘淘最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咬手指,希望老師幫忙糾正。”教師看到之后,通過查詢資料了解到幼兒咬手指的習慣產生的原因,多次利用晨間談話的方式給予幼兒正面的引導和相應的鼓勵強化,最終情況得到了好轉,淘淘媽媽也對老師表示了謝意。
當家長向教師反映幼兒某一方面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做出回應,并初步提出建議。但是,要想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要與集體問題相結合,將個性問題推廣至班級,進行集中解決。
四、悅納式回應
悅納式回應是指針對當前幼兒園經常發生的典型事件—幼兒沖突,產生的家園溝通矛盾而提出的職初教師如何從事件雙方家庭入手進行回應,從而使得沖突雙方達到悅納狀態的一種回應方式。
幼兒園中,幼兒與幼兒之間免不了發生爭執和矛盾,幼兒受傷的事件也常有發生,那么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就事論事,不偏不倚,更要做到將心比心。
【案例】玥玥、豪豪是兩個小班的小朋友,但是豪豪由于比較調皮已經成為本班小朋友心目中的“危險人物”。這天豪豪跟玥玥在美工區玩,突然玥玥哇哇大哭了起來,這個時候班級里的年輕老師走過來了解情況,原來豪豪是想跟玥玥玩“理發店”的游戲,可是豪豪根本沒有事先與玥玥商量,直接就開剪了。這件事情可把教師嚇壞了,因為玥玥一直哭,怎么樣都不肯停下來,最后年輕教師也束手無策,只能求救于主班教師,主班教師先是安撫玥玥,再給豪豪做了思想工作,并讓豪豪道歉,接著先給豪豪媽媽打電話,告訴豪豪媽媽事情的經過,并且解釋清楚這一行為背后的原因,即小班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而且豪豪也確實想不到這件事情的后果,然后讓豪豪媽媽在教師給玥玥媽媽打過電話后,再打電話給玥玥媽媽并且道歉,達成一致之后,主班教師給玥玥媽媽打了電話,首先描述了事情的經過,再者分析了豪豪的行為,然后告訴了玥玥媽媽自己的處理過程,為了使玥玥媽媽放心,教師還拍了一張清晰的照片給她。
在面對情節稍微嚴重的沖突的時候,筆者總結了處理方式(見圖2)。
五、紐帶式回應
紐帶式回應是指以幼兒作為教師和家長的溝通紐帶,通過幼兒來間接傳達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一種回應方式。
幼兒是教師與家長之間信任的重要橋梁,其是否有所發展是家長判斷教師是否可靠、可信的標準。因此,職初教師更要關愛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通過幼兒間接地把老師的愛和關注傳達給家長,這種在愛孩子的戰線上的統一才是最有效的取得家長信任的方法。
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基于知識又超越知識的實踐智慧,需要職初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磨煉,同時也需要新教師借助外部力量和周圍環境進行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說話有理有據才能夠以理服人,當家長在教育、保育方面求助于教師的時候,職初教師除了要積極回應之外,更應該將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提煉、總結,并傳達給家長,并且在后期的再回應中,不斷地查閱相關書籍、文獻,進行更深入的學習,以專業的方式和簡單易懂的話語傳達給家長。圍繞與家長共同的教育對象—幼兒,職初教師應該從幼兒保育和教育兩方面知識來努力豐富自我,同時,不斷反思也是職初教師提升溝通能力的必經之路。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稚教育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為職初教師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溝通方法與回應策略則成了幫助職初教師快速成長和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為讓職初教師快速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幼兒教師,也為更好地促進家園合作助力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了階梯。本研究還引發了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在促進職初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回應策略中的實踐方法還不夠全面,缺乏更加深入和細化的探究,因此,如何運用更多的、更加新穎的、更有效的措施提升家長對于職初教師的信服度,加強家園溝通有效性成為我們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凱旋華家池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莎
3656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