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晨 ,唐化雨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班戈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 2.懷化學院商學院, 湖南 懷化 418008)
十九大報告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金鑰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鄉村旅游具有大眾化、多種生活體驗、城市居民回歸鄉村原始淳樸生活的特點,以鄉野農村風光和活動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游者休閑娛樂和回歸自然等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是一個前景廣闊、擁有無限潛力的“朝陽產業”和“環保綠色產業”,鄉村旅游在鄉村發展中具有較好的乘數效應,是鄉村振興的加速器與催化劑。目前學者們對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的內涵與意義、實現的阻滯因素、策略與路徑、經驗總結與借鑒等方面,而在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方面研究較為鮮見。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的研究可以全面透視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振興作用的強弱原因,為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的路徑設計、創新與優化做好鋪墊。
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它是立體化的經濟綜合體,發展旅游要求全方面建設旅游產業鏈條的這六個環節,這不是某一單個產業服務能解決的,需要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發展鄉村旅游能較好的依托鄉村豐富的旅游資源,有效拓展農業功能,拉動第二、三產業發展,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延長與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從而使鄉村“產業興旺”。同時,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鄉村農產品消費市場,可以實現農產品就近銷售,縮短了農產品供應鏈長度,降低銷售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利潤。鄉村旅游發展可以給當地居民帶來較多的就業機會,提升了居民收入,促進了共同富裕。這些都全方位地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優化了村民收入結構。
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文化振興具有較好的互動作用。一方面,鄉村文化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一種重要旅游資源與旅游環境,它是鄉村旅游發展賴以生存的重要土壤。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也要求強化鄉村文化建設,它對鄉村文化振興有強大的推動作用。首先鄉村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極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鄉村旅游地都在不余遺力的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并將之通過各種各樣的載體與形式展現出來;第二,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各鄉村都在積極建設鄉村公共文化,通過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給游客們提供愉悅的體驗與舒適的旅游環境;第三,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進一步激發村民們腳踏實地、勤勞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鄉村居民須在旅游服務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培養自身的市場觀察能力與適應能力,把自己鍛煉成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鄉村旅游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也是本土人才專業培養的搖籃。鄉村旅游發展以它特有的優惠政策及創業前景吸引了大量的旅游開發者、創客、投資者、經營者、管理者匯聚,這些專業人才的大量流入,使鄉村形成旅游業相關產業人才密集地,這一方面使鄉村人才發生集聚效應,產生“1+1>1”的效果,提升了這些旅游產業相關專業人才發展動能,也提升了鄉村旅游整體發展的勢能。另一方面,這些專業人才對本土居民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帶動作用和培訓作用,這些作用增強了本土居民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也提升了其創業技能,他們有些快速成長為致富能手、致富帶頭人,有些逐步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這些鄉土專業人才成長,明顯提高了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
鄉村旅游對鄉村生態環境具有極強的依賴性,發展鄉村旅游也有利于保護與建設鄉村生態環境,營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游客旅游的目的是尋求審美、尋求愉悅、尋求放松,這就決定了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景區須為游客打造一個舒適宜人的旅游環境。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各鄉村旅游地越加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他們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與方法運用到鄉村旅游發展全過程,不斷綠化造林,不斷整理良田,不斷清理河道,不斷整治污水、不斷整修廁所,他們想方設法使旅游環境具有綠色化、生態化、個性化特征,通過系列的鄉村環境的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使人和自然環境形成有機和諧的一體,這不僅增強了旅游吸引力,也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旅游者的體驗。
根據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則,通過文獻分析、專家咨詢等方法,最終確定四個方面的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即包含鄉村經濟振興績效、鄉村文化振興績效、鄉村人才振興績效、鄉村生態振興績效等方面的20 個評價指標。為了確保指標權重的科學性,弱化主觀因素引起的差異性影響,本文采取層次分析確定權重(具體見下表)。

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評價指標及權重表
評價模型為: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指標層得分
指標層得分=∑指標分值×指標層比重×100
指標得分通過德爾菲法得到?;卩l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得分反映該村通過鄉村旅游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實際作用情況,得分越高,促進作用越大,效果越好。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分為5 個等級,即90-100 分 為 優 等;80-90 分 為 良 好;70-80 分 為 中 等;60-70 分為較差;低于60 分為差等。
1.研究地基本情況
荊坪古村位于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中方鎮舞水河西岸,面積大約1.6km,人口約400 余戶。它交通便利,距離懷化市鶴城區僅12km,距離芷江機場約35km,距離懷化高鐵南站15km,緊鄰懷邵高速公路。它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古驛道、古宗祠、古井、古民居等遺址20 余處,自然環境古樸,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湖南省3A 級景區,曾經被評為“湘西最美古村”,旅游價值極高,鄉村旅游發展較好,現正走在鄉村振興大道上。
2.評價結果分析
通過運用上述模型計算,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荊坪古村振興績效總分為78.925 分,為中等,其中鄉村經濟振興績效得分36.21,鄉村文化振興績效得分15.525,鄉村人才振興績效得分16.94,鄉村生態振興績效得分10.25。從評價結果看,鄉村旅游發展對該村經濟帶動能力較強,該村有大小客棧、特色餐飲店12 家,緩解了村民就業壓力,同時農產品銷售情況也不錯,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鄉村旅游發展對生態環境改善效果好,大多數居民認識到環境保護與改善對自身生活、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對環境的保護基本形成了習慣。得分較低的是鄉村文化振興績效與人才振興績效。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荊坪古村文化振興效果不明顯,尤其人均公共文化建設面積不大,人均文化娛樂時間不多,傳統優秀文化挖掘力度盡管較大,但是效果不明顯,特色仍然不突出。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荊坪古村人才振興作用效果不顯著,返鄉優秀人才較少,雖然創業者較多,但是其發展態勢較好的不多,本土居民在公司中的技術、經營、管理等骨干人數甚少。
堅持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方式,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保留住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堅持以創新為動力的發展路徑,加大創意設計,創作一批充滿藝術創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創意精品,策劃舉辦鄉村旅游節、賞花節、采摘節等鄉風民俗和節會活動,吸引游客,聚集人氣,拉動消費;堅持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特色,展現農耕文明魅力,塑造鄉村文化特色,構建鄉村文化民族特色,增強鄉村文化的影響力;推動旅游融入農業現代化發展,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的附加功能,拓展“農文旅”“公司+農戶”的融合發展之路,深化產業融合,按照發展全域全季旅游的要求,推動休閑康養結合,提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壯大的空間。通過村民股份的形式,進一步激發村民對鄉村傳統文化、生態環境、旅游氛圍的保護與發展的參與性。加大與周邊景區聯動發展、整合發展,做到市場互補、游客互送、信息互通、經驗共享、線路共連,從而使區域旅游發展達到“1+1>2”的效果。
首先科學規劃,科學確定本村文化特色發展目標與發展路徑,確定精品鄉村文化項目,以期打造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其次,加大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懷化市各級政府應該為鄉村文化建設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優秀傳統文化挖掘與表現、公共文化建設與完善,尤其是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堅持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特色,展現農耕文明魅力,塑造鄉村文化特色,構建鄉村文化民族特色,增強鄉村文化的影響力;再次,應該全方位引導、熏陶村民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通過各種形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形成鄉村文明新氣象,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
鄉村旅游專業人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力量,提升基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績效,需要做到:一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強化本土人才的專業化培養,提升具有“家鄉情結”的專業人才對其鄉村旅游的貢獻度。這可以通過聘請專家給本土有志發展鄉村旅游的人士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選派其到鄉村旅游發展地區掛職學習,通過搭建這種有效的業務學習平臺培養一批接地氣、懂業務、有經驗、肯上進、實用型本地專家團隊。二是完善人才優惠政策,吸引全國各地旅游經營者、投資者、管理者、策劃者、創客們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士長期在本村從事鄉村旅游發展事業。三是積極與高校進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通過高校豐富的鄉村旅游發展的人才資源大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進一步創新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旅融合,提升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與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