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后,查爾斯繼任英國國王,卡米拉上任王后。

查爾斯和卡米拉
國王夫婦大位不好坐。女王剛去世幾天,傳聞英聯邦小國想甩開英國單干,印度網友請愿歸還國寶“光之山”鉆石。
女王靈柩運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紫色絲絨墊上就是鑲嵌“光之山”鉆石的英國王冠,重要性一眼可見。


年輕時的維多利亞
它最早出現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英國王冠上。
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綠色沙發用了40年,燭臺、畫作是150年前的古董,墻上油畫是她的偶像: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騎馬畫像
她是讓伊麗莎白二世也無比崇拜的前任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和維多利亞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爺爺的奶奶(高祖母),就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曾創造英國史上“最長待機”紀錄。她開啟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也絕后)繁盛,被稱為最勤勉、最“進取”的君主。
看畫像中的維多利亞,她年輕時珠圓玉潤、嬌媚無限,加上性格主動,讓她的事業和婚姻都完美。

晚年的維多利亞女王
但晚年她在失去丈夫后就沒有了笑容。
近年有部英劇《維多利亞》,值得一看。
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出生于肯辛頓宮,她與伊麗莎白二世一樣,走上寶座屬于意外。
維多利亞的大伯父是喬治四世國王,他本來有個女兒,可惜難產死了。二伯父、三伯父也先后去世了,沒有繼承人。生育重擔落在老四、維多利亞的父親愛德華身上,他必須想方設法 結 婚 生娃。
愛德華很快娶了德國的寡婦公主,一年后有了女兒維多利亞。

童年維多利亞畫像
維多利亞還不到1歲時,父親肺炎去世,她失去了靠山,由母親撫養,靠舅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資助生活。
她從小被執行嚴格紀律,有一張安排緊密的課程表,很少與同齡人在一起,因為時間太緊。

少女維多利亞畫像
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直到18歲,還在與母親同住一間臥室。
她的母親這樣做不是沒考慮的,她有個情人,兩人一心想控制未來女王統治英國。
可惜,這樣長大的女兒倔強又有主見,根本不理母親。在維多利亞18歲不到一個月,伯父威廉四世去世,她一覺醒來當上了女王。
初登寶座,她不相信任何人,當然包括母親和情人。他們要她改名叫伊麗莎白、安娜更像女王,“不!我是我父親的女兒,我是維多利亞”。
她只有1.52米,一個嬌小少女啥都不懂,又無依無靠,周圍全是高大的政壇男性。

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畫像
議會有輝格黨和托利黨,所有貴族和政治勢力看不起她,不知多少人在密謀篡位。
她會見的第一個人是首相墨爾本勛爵。剛開始,她也不信任他,更無法對話。只有首相鼓勵她:“在我眼里,你是天生女王”。
她主動找到首相,表明合作意向。當時60多歲的墨爾本是輝格黨大佬,出身貴族,畢業于劍橋大學,知識淵博,從此成了她的依傍。
幾乎手把手教會她如何擔任女王。在會見內閣時,他站在背后,提點每一句話。
她什么都聽墨爾本勛爵的意見。兩人無話不談,心意相通,常常一起騎馬、聊天散步。
墨爾本是人生導師,在潛移默化之中,從政事到日常處事,教導她一切,坊間嘲笑維多利亞是“墨爾本夫人”。
維多利亞缺乏父愛,她很快迷上這位有才華又像慈父般的男人。按照女王的熱烈性格,她又主動表明心意。
墨爾本不一樣,他是老練謹慎的大臣,明白身份地位年齡差距,也明白怎么做最有利。只能隱忍克制,把感情化為忠誠,全力扶持政權平穩過渡。
早在維多利亞17歲生日派對上,母親找舅舅出面安排一場相親。維多利亞對從小資助她的舅舅很聽話,于是,她見到比她小3個月的表弟、德國王子阿爾伯特。
維多利亞當時走個過場,阿爾伯特對政治聯姻也沒啥好感,第一次見面毫無波瀾。
直到4年后,維多利亞坐穩王位,她示愛墨爾本勛爵沒回應。一轉頭再次見到阿爾伯特,突然發現是高大英俊的王子,博學多識,連音樂、跳舞都很出眾。
維多利亞可是主動進攻型的人,她立馬行動示愛,與阿爾伯特跳舞,坐在一起聊天,贊美他的優點。阿爾伯特也甜膩起來:“原本害怕自己找不到節奏,遇到你我找到了。”
維多利亞把白色的胸花摘下來送給他,阿爾伯特把衣服劃一道口子,把花緊貼心臟。
她主動求婚:“阿爾伯特,你愿意娶我嗎?”
她成長為真正的女王,可以掌管自己的國家和家庭。大婚前夕,墨爾本勛爵最后一次獨自面見維多利亞,在她臉頰留下紳士一吻。
滿眼深情目送英國女王走向未來,他從此隱退政壇,幾年后去世。他從未利用權力做對不起她的事,而她從沒有忘記曾經最信任的人。

婚禮(畫像)

女王夫婦與孩子們(畫像)

1847年,在英國收入澳大利亞之后,女王宣布建立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墨爾本,用另一種方式完成對他的紀念。
女王的一生真愛是丈夫阿爾伯特。
外界認為是政治聯姻,她堅決表示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假如我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就好了,這樣就可以隨你踏入玫瑰宮的宮門。”
為了證明愛情,她不戴王冠不戴鉆石,頭紗上是一個花環,首創白色婚紗,拖尾18英尺,成了全世界潮流。
阿爾伯特也很愛維多利亞。女王并不喜歡小孩,但21年婚姻不停地懷孕,一共生下9個孩子。
對這對夫妻來說,聯手開啟事業才是重點。
女王很愛學習,與母親和丈夫說德語,還學了法語、意大利語和拉丁語。
她對阿爾伯特十分佩服。阿爾伯特對政務很熟悉,生活極其自律,一早伏案替女王書寫信件,對大臣實行問責制,深夜親力親為撰寫文件。
阿爾伯特在工業、數學、哲學、歷史、生物領域都有鉆研。第一眼看到計算機的前身差分機(19世紀英國發明的一種數學分析機器),就知道這玩意不簡單,投錢大力發展科技。
阿爾伯特也關心民生,修繕倫敦下水道系統獲得干凈水源。
當時的英國對外把勢力擴張到美洲、澳大利亞和亞洲,當然侵略與攫取后果嚴重。不過作為一國之君,夫妻倆忠實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雖說阿爾伯特生活自律,卻患胃痙攣等各種毛病,遠不如維多利亞健康。在42歲那年,他因傷寒去世。
維多利亞悲痛欲絕,有10年時間,她不打扮也不示人。她保留著丈夫的房間,每天依然更換毛巾衣物,當他還活著。
再度亮相時,她的形象判若兩人。
她一個人壓力山大,處理政務之余,狂吃才能治愈抑郁癥,于是身材越來越胖。
維多利亞后半生最推崇的首相是保守黨人迪斯累利,支持擴張殖民地,把蘇伊士運河的一半股票拿下,控制東西海上交通線;支持奴役印度,實現皇帝夢。
1876年,維多利亞加封為印度女皇,成為印度唯一的女皇帝。印度國寶“光之山”從此成為英國帝國皇冠上最大的一顆鉆石。

丈夫去世后她還活了40年,成了一個老祖母,整個歐洲的祖母。
她的九個子女和各國聯姻,子孫遍布歐洲各國。維多利亞是家族中第一個攜帶血友病B(一種凝血障礙)的人,她本人并不是血友病患者,但疾病傳給了歐洲皇室和貴族后代。

維多利亞女王騎馬的畫像
晚年的維多利亞,是實現一切強權的英國女王,沒有地位相等的朋友,也沒有可完全信任的人。
在阿爾伯特去世后,蘇格蘭仆人約翰·布朗是她的知己,唯一一個能緩解她喪夫之痛的男人。
傳聞布朗是情人,但并沒有證據,只有記錄證明他在戶外幫她牽馬,捧著斗篷和披肩,忠心耿耿侍奉周到。布朗享有特權,不用遵守繁文縟節,可以與女王開玩笑。
她1歲喪父、42歲喪夫、晚年失去得血友病的女兒,白發人送黑發人。作為君主又何其幸運,幾乎無人能比得上她的榮耀,主動攫取的事業與愛情都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