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貝貝 蔡寧蕊 孟牒
摘 要:發展型資助轉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資助育人工作、資助工作創新發展及困難生成才擔當的需要。新時代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發展型資助的實現路徑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困難生發展需求,整合發展型資助資源,構建發展型資助體系,推進資助精準化、國際化及信息化建設,實現扶貧、扶智及扶志的有機結合。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是強化資助育人效果,實施精準幫扶的本質要求和具體體現。
關鍵詞:發展性資助 高校 資助育人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亟待轉型升級,實現保障型資助到發展型資助轉向。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強調,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構建“資助育人”等十大質量提升體系,“把扶貧與扶智、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發展型資助體系?!?/p>
1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發展性資助的內涵及意義
1.1 發展性資助的內涵
近年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相繼出臺,鄭州某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實施經濟型資助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實現貧困生全面發展的發展性資助模式構建,實施了“立德·勵志·礪行”等資助育人項目,幫助貧困學子在校園里充分運用優質教育資源,為實現理想就業不懈奮斗。發展性資助是在充分滿足學生需要的基礎上,以經濟型資助為主體,以成長成才全面發展為目標,設計發展性資助項目,搭建發展性需求平臺,開展精神及實踐等資助,促進學生在思想道德素養、專業技能掌握、心理健康等方面和諧發展,儲備前行力量和發展潛力。
1.2 高校開展發展性資助的意義
發展性資助的關鍵要義就是能力提升,它將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從生存現狀指向了未來發展,主要通過提供各種免費的能力提升平臺來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如專業技能訓練平臺、創新創業平臺、社會實踐平臺等。也就是說,發展性資助的核心意義在于幫助受困學生“增權賦能”,通過各種途徑挖掘他們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真正擺脫貧困。
1.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發展性資助的時代需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展型資助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境界。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推動學生資助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資助工作,深化改革,加強新時代發展型資助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促進教育公平,培養時代新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困境
目前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學生總人數的20%-25%,甚至有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比例接近40%。受個人成長地域、家庭經濟條件、個人社會資源、個人綜合素質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他們求職時更容易陷入劣勢處境。為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困難及原因,鄭州某大學計算機學院隨機抽取50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調研訪談,發現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就業能力較弱
受家庭經濟條件和成長環境的限制,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沒有形成科學的職業規劃,因此在就業能力的儲備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學校學習之外的素質能力鍛煉,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個人特長。在校期間更多的是單純的為了完成學業,個人綜合素質方面相對較弱,特別是缺乏創新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核心就業競爭力。
2.2 就業心理偏差
一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家庭經濟、生活經歷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個人就業信心相對缺乏。良好的就業心態是畢業生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基礎心理素質及自身條件上的劣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就業焦慮、迷?;蛘卟蛔孕诺葐栴},影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的正常發揮。二是就業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的職業規劃。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在網絡上被美化,成功的職場故事被掐頭去尾在網絡上傳播,很容易影響到本來就思想、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長期承擔著改變家庭經濟條件的壓力,就業時更是優先考慮薪水高的崗位,期待能迅速改變家庭經濟情況。但是高薪的崗位畢竟相對較少,尤其在面對高薪崗位對學歷及其他個人條件的要求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是力不從心。
2.3 社會資源缺乏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很多來自較偏僻的農村,相對于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他們會缺乏幫助指導自己求職就業的社會資源。求職就業的重要前期工作是獲取有效的行業、崗位、組織等職業信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普遍相對較窄。調查中,問及“在求職時,是否有家庭、親戚、朋友給你提供就業信息”,只有極少數學生表示“有一些”,人才招聘網就業信息、學校和教師發布的就業信息、學校組織的求職雙選會等是他們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缺乏社會資源和有效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個人職業規劃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很多都是被現實生活推著往前走,做事情沒有足夠的前瞻性和規劃性,導致他們在畢業求職時容易處在盲目而倉促的狀態。
2.4 學校資助育人和就業指導融合的不足
高校傳統資助體系以“獎、助、貸、補、減”等經濟支持為主,近年來,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內容日益豐富和完善,在物質資助的基礎上增加了諸如學業指導、心理幫扶、崗 位提供等,但結合學生個體職業發展需要開展的指導仍較少。為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食其力,很多高校確實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通過參加具體工作的方式獲取報酬。但這些崗位中大多數是基礎崗位,如收發報紙、教室開關門、衛生清潔等崗位,像助教、兼職行政助理這樣的工作機會很少。在高校,資助部門和就業部門普遍是分開的,所以能夠結合就業能力提升需要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相應資助和系統培訓的高校很少。
3 發展性資助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意義
發展性資助包括經濟資助、精神資助和能力資助,與保障性資助不同,發展性資助的經濟資助屬于激勵資助,而不是無償補助,可以通過發展性資助項目設置,發展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優勢潛能,提升其職業能力。發展性資助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內容包括:(1)專業技能提高項目,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于考取相關職業資格等予以經濟補助或獎勵,從而提高了職業技能,有利于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獲得先機,把興趣落實到能力;(2)社會實踐能力提高項目,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專業,親身到實驗室、企業和工廠等生產和科研一線體驗,把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了解就業市場需求,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對職業的認識與評估,培養職業價值觀的建立,塑造職業道德;(3)管理能力提高項目,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和控制能力,從自我管理到團隊合作,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順利進行職業生涯的角色轉換。
3.1 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是發展性資助的必然要求
發展性資助的核心在于“激發潛能”,提高幫扶效果。就業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幫助家庭盡早擺脫貧困。因此,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不僅是幫助他們就業,更應該激勵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努力學習,提升自我。
3.2 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有助于提高就業率
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影響高校的招生計劃和專業發展。就業率越高,專業發展越好,招生計劃也就越容易完成。相反,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不高甚至會導致專業的取締。因此,高就業率是專業發展、高校發展的重要保證。經濟困難學生是高校未就業群體中的主要部分,提升他們就業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就業可以提升高校就業率。
3.3 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有助于國家脫貧攻堅工程
教育扶貧是國家脫貧工作重要途徑之一。在日常學生管理中,了解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心態,幫助他們解讀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鼓勵他們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創業意識,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4 發展性資助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介入策略
發展型資助關注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良好的環境系統,積極拓展學生接受教育的空間、渠道和養分。發展型資助理念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4.1 創新理念,整合資源,完善制度與平臺搭建
雖然發展性資助在各高校的資助項目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踐和發展,但就目前而言,以濟困為主要目標導向的資助體系仍然是主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時代,高等教育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創新育人理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程,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資源整合與制度完善、平臺搭建。一是整合資助與就業指導資源以及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力量資源,積極謀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幫扶,實現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二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資助育人體系,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搭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平臺。拓展校內平臺,制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專項計劃,包括學習激勵、技能培訓、心理輔導、職業規劃指導、就業指導等內容,全程指導他們成長。另一方面,拓展校外平臺,加強職業素養及就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助人活動,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提升自信心和責任感,培養積極的職業心態。
4.2 精準施策、朋輩幫扶,提升學生就業創業信心
經濟困難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敏感、封閉、多疑和偏執心理。相較于普通大學生群體,他們更內向,有更多的內心沖突,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敏感和敵對情緒。這些隱藏于內的心理問題即沒有得到學生本人的正視,也沒有得到相關老師足夠重視,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過程和結果。有的經濟困難大學生雖然成績好,但在面試過程中因為不自信,不僅說話聲音小,甚至有的緊張的直打哆嗦。還有的因為一兩次的面試失敗,就不愿意再參加面試了??梢姡訌娦睦韼头?,對提升經濟困難生的就業非常必要。加強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幫扶,可以從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入手。其次,可以構建自己的積極人格特質。如自己的興趣、自己擅長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天分,從而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通過努力能夠獲得成功的人。最后,要學會積極的評價。任何人都會有失敗,但正確的歸因可以讓人鼓足勇氣,越挫越勇。但不正確的歸因,會讓人陷入越戰越敗。因此,要幫助經濟困難學生正確歸因,積極評價。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幫助經濟困難大學生樹立自信,積極參加就業面試,并能對面試結果正確歸因。充分發揮朋輩幫扶作用,對人際溝通有障礙的學生,可以鼓勵其參加一些低門檻的活動項目,或者幫助他們申請一些校內兼職項目,逐漸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對于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較強地經濟困難生,可以鼓勵他們申報各級創新課題,提高自信心??傊瑢W校對于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不僅僅是幫助其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而是應該花更多地精力去關心他們,溫暖他們,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順利面對未來的信心。
4.3 精準分類,合理規劃,培養學生就業綜合能力
發展型資助關注每一名學生個體的成長,因此需要針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習能力基礎、不同性格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能力提升輔導方面采取不一樣的措施。在現有制度和平臺的基礎上,高??梢詫彝ソ洕щy學生進行分類,建立就業能力提升幫扶檔案,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需求、不同能力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就業能力提升輔導,并定期對輔導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幫扶做到合理規劃,在學生在校階段實施全過程就業指導。尤其在大二大三階段,重點開展培訓與就業學業幫扶,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及考試,切實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
4.4 與時俱進,求新求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高校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很多高校開設了創業基礎課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鼓勵畢業生創業,且取得較好成效發展型資助強調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創業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一個新的選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有吃苦耐勞的個性基礎和迫切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心理,如果合理引導,這些都是他們創業的天然優勢。尤其在當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政策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高校也應緊跟形勢,優化各方面資源,通過創業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潛能,提升綜合能力,樹立自強精神和發展意識,為學生成長成才拓展平臺和途徑。
目前,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日趨完善,并有相關政策法規保障,對學生在經濟上做到“應助盡助”。在此背景下,如何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升就業能力,使其在畢業 后順利就業,實現個人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值得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唐小春.發展性資助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提升的探究[J].西部學刊,2021(18):134-136.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1.18.040.
[2] 蔡穎.新時代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發展型資助實現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8):145-147.
[3] 韋玉敏.發展型資助視野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初探[J].廣西教育,2021(27):162-164.
[4] 程紅娜.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1):236-237.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11.236.
294850170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