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生物、生境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豐富。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自然教育基地位于溫州市甌海區景山,隸屬于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地區植物資源保護、研究與開發,是區域性綜合型研究所,創建于1962年,位于溫州景山。單位主要研究領域有林業與生態、藥用植物、浙南特色果樹、亞熱帶資源植物開發利用、觀賞植物、蟲生真菌利用與植物保護等,獲批浙江溫州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國家花卉工程中心浙南特色蘭科植物研發中心、國家林草局鹽堿地研究中心浙南綜合試驗站、觀賞作物國地聯合工程中心浙南分中心、浙江省花卉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溫州市蟲生真菌資源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溫州市資源植物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鐵線蓮種質資源庫等科創平臺。始建于1980 年的景山亞熱帶種質資源庫于1998年經原溫州市科委批準增掛溫州植物園,先后成為第二批“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首批“浙江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溫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自然教育基地,占地40 多公頃,核心區20 公頃。近60 年來,幾代科技人員秉承“立足溫州、服務浙江、面向全國、跟蹤國際”的宗旨,先后從澳大利亞、美國、巴西、東南亞,及中國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熱帶、亞熱帶特色經濟作物和園林綠植千余種,篩選出適應溫州地區自然氣候而馴化生存的有300 多種,其中降香黃檀、黑荊樹、木麻黃、米老排、海南石梓、肉桂、蘿芙木、檸檬桉、吊絲單等百余種已在生產中規模推廣和良好應用。自然教育基地現保存中亞熱帶、南亞熱帶特色植物300余種,如皇后葵、魚尾葵、美麗針葵、絲葵、海南攬仁、澳洲堅果、云南樟、降香、印度黃檀、四川大葉樟、大葉安息香等,其中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植物60多種,如筆筒樹、金錢松、南方紅豆杉、紅豆樹、任豆、浙江楠、閩楠、海南石梓、董棕等。基地內設有珍稀植物區、觀賞植物區、棕櫚區、叢生竹園區、種苗繁育區、蘭科植物保育區等植物展示和試驗區。基地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公園休閑”多重功能,先后成為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溫州市第二中學、溫州市甌海區景山中學、溫州市甌海藝術學校、景山小學、甌海區瞿溪鎮一小等中小學的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4月20日-22日,舉辦第二屆“美味高郵”農產品電商博覽會暨揚州高郵國家農科區花卉市場開業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進行農產品展銷,線上線下銷售兩旺,總銷售額超200萬元。活動期間,網絡直播僅僅開始3分鐘就銷售咸鴨蛋1000單,1天時間網上銷售咸鴨蛋2.5萬單,所有庫存就全部售完,比原計劃提前2天完成預計銷售目標,銷售額近80萬元。1號店、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當當網特色高郵館通過各電商平臺舉辦了“秒殺”、“掌上搶”、“團購”、“拼購”等網上促銷活動,一周時間內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105萬元。


近年來,團隊以宣傳科普知識、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為己任,依托省級科研單位的專業技術優勢,積極開展青少年植物科普教育,先后出版或印制《溫州植物志》《浙江亞熱帶特色引種植物》《溫州海島植物》《溫州食藥用植物圖譜》《溫州沿海防護林適用植物圖鑒》等多部科普書籍;積極開展各類植物科普工作,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的野外識別和植物分類知識講座,植物標本及植物藝術貼畫制作,植物播種、移植、扦插嫁接等實用技術學習,植物無土栽培及植物組織培養知識講座和基地參觀等,年接待自然教育人員和市民5萬人以上。依托基地平臺,積極承接大型公益活動,如浙江省林業局主辦的全省新植1 億株珍貴樹的贈苗啟動活動;利用媒體開展大眾科普,如2018 年6 月在網易溫州網絡直播溫州植物園科普,向公眾介紹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特點,植物自然規律下的科學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揭秘人們未知的植物世界,有9.2萬人參與在線收看。
(3)無功功率。在一般情況下,電感或者電容在線路中的運行情況下,通過將電源能量將電能質量轉變成為相關能量儲存起來,然后在應用的過程中將其返還給電磁場或者電源,以供電源進行良好工作。這種交換過程中沒有受到其他環節的影響,也未曾發生過相關電能變動,因此在這個過程一般而言都是無功率值的過程,也被稱之為無功功率,用符號Q表示。
基地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組織林業、花卉、果樹、中藥材等科研團隊參展義烏森博會、省農博會、省林業科技周,聯合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辦林業科技周溫州分場活動,向廣大民眾展示宣傳科研成果;以科技特派員、科普講解員為推廣主體,積極普及林業科學知識,倡導科技興林理念,結合科研項目和研究成果,引種果樹、花卉、生態苗木等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結合科技服務,組織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年組織培訓相關從業人員500人次以上,如中藥材、果樹團隊特派員先后組織成員赴青田、蒼南等地進行技術服務,為當地農企、合作社解決了目前產業發展的部分技術難題;果樹、馬蹄筍、食用菌、林木、花卉等團隊專家到瑞安馬嶼、高樓等地服務,促進技術成果在瑞安落地對接,提高當地群眾的勞動技能;創新科普服務手段,采用線下與線上指導等多種有效形式,疫情防控形勢下,全年開展220多次遠程指導各地農民農業技術指導服務。
此外,基地組織林業、花卉、中藥材、果樹等專業領域的10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溫州市科協科普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開展科技下鄉服務,為各縣市區林農上門送科技送服務,如在2020—2021 年的科技活動周期間,先后組織了3 批次27 位科技人員參加了平陽、文成、永嘉等地科技下鄉活動,活動現場贈送蝴蝶蘭、五星花、常春藤、綠蘿、蔬菜和果樹幼苗等800余盆,分發科普資料1100 多份,現場接受當地群眾農業知識咨詢,受到當地群眾的極大歡迎。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獲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