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榮,武云慶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山東濱州 256617)
在科技引領未來,自主創新開創未來的時代,紡織行業迎來新的變革,石墨烯改性滌棉工裝面料是針對抗菌性能研發的新型保健工裝面料,適應時代發展、順應新冠肺炎疫情的需求,主要用于醫護面料、學生服等。石墨烯材料具有優越的抗菌功能,在紡織領域的應用具有很廣闊的空間。采用石墨烯材料通過熔融紡絲制成石墨烯改性滌綸長絲,再經過纖維切割制成需要的短纖使其具有石墨烯的功能。開發的石墨烯改性滌棉工裝面料具有多種功能:遠紅外功能、抑菌功能、抗靜電功能等[1]。缺點是石墨烯改性滌綸為黑色,無法實現靚麗顏色的染色,受其局限性,只能對部分顏色面料進行開發。
石墨烯材料是從碳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具有光、電、磁、機械等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質。生物質石墨烯是將植物秸稈中的半纖維素、木質素、纖維素進行分離、純化而制得[2]。以植物秸稈為原料,用基團配位組裝析碳原理制造石墨烯,然后與滌綸以不同比例進行混紡,設計不同效果的石墨烯服裝面料。
滌綸纖維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為1.5 萬~3.0 萬,優點是機械強度高、軟化點高、耐熱,具有自潤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一般溶劑,電絕緣性好,有自熄性,無毒、無臭,耐候性好;缺點是染色性差。滌綸纖維增強可降低樹脂吸水率,使其能在高溫、高濕下工作。棉纖維的優點是吸濕性強,耐堿、保溫、透氣性好等;缺點是縮水率較大,為4%~10%,耐光性、耐熱性一般,不耐酸,微生物對棉織物有破壞作用,不耐霉菌。結合滌棉的優點和石墨烯的功能,本實驗設計石墨烯改性滌綸棉梭織面料。
織物:石墨烯改性滌綸65/棉35 13 tex,密度530×283,織法2/1,幅寬160 cm。
染料:分散黑S-3BL 100%、分散深藍HGL 200%、分散紅玉S-5BL 100%;活性黑ED 200%、活性紅SBE 100%。
助劑:燒堿(NaOH),退漿劑,雙氧水(H2O2),雙氧水穩定劑,氧漂劑,分散螯合劑,氯化鈉(NaCl),碳酸氫鈉(NaHCO3),防染鹽S,防沾皂洗劑DL-106。
儀 器:2200 燒 毛 機,LMH023-0000R 退 漿 機,JFC-200R 定形機,LMH232 絲光機,LMH424-1600 打底機,MH688B 焙烘機,LMH647-160 還原皂洗機,LMA432A-200 拉 幅 機,LMH442A-220 預 縮 機,SF600PLUS-CT 電腦測色配色儀,Y571B 型摩擦牢度測試儀,SW-12A 耐洗色牢度實驗機。
石墨烯改性滌棉梭織物→翻縫→燒毛→退漿氧漂→定形→絲光→打底機→焙烘→還原皂洗→拉幅→預縮。
燒毛工藝:燒毛方式(一正一反),火口溫度高于900 ℃,風壓0.18~0.2 MPa。
煮練工藝:燒堿(100%)18~25 g/L,退漿劑6 g/L,分散螯合劑2 g/L,煮練溫度102 ℃,履帶堆置時間50 min。
氧漂工藝:燒堿(100%)3~4 g/L,雙氧水(100%)8~9 g/L,雙氧水穩定劑8~9 g/L,氧漂劑6 g/L,分散螯合劑2 g/L,氧漂溫度95 ℃,履帶堆置時間40 min。
定形工藝:定形溫度210 ℃,定形時間20~30 s,定形落布幅寬167 cm。
絲光工藝:燒堿(100%)210~220 g/L,絲光時間50~60 s,絲光落布幅寬160 cm。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與非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半成品指標對比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以看出,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達到99%(行業標準為80%),大腸桿菌的抑菌率達到99%(行業標準為70%),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達到96%(行業標準為60%);而非石墨烯改性滌棉的抑菌率為0%,不具有抑菌性。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利用其鋒利的片層邊緣對細菌造成物理損傷,提取細胞膜中的磷脂從而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最終會導致細胞質的流出。氧化應激也是一種作用機制,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會生成活性氧簇從而誘發氧化應激反應,或者石墨烯通過氧化細胞結構或成分從而破壞微生物活性[3]。這是研究石墨烯改性滌棉工裝面料的前提條件,其他指標符合染色需求。

表1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與非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半成品的對比
分散黑S-3BL 100% 25.0 g/L,分散深藍HGL 200% 3.5 g/L,分散紅玉S-5BL 100% 1.5 g/L;活性黑ED 200% 17.0 g/L,活性紅SBE 100% 0.6 g/L;防泳移劑10.0 g/L,防染鹽S 1.0 g/L,氯化鈉(NaCl)200.0 g/L,碳酸氫鈉(NaHCO3)20.0 g/L,防沾皂洗劑DL-106 10.0 g/L。
打底機工藝:軋余率45%~60%,烘干溫度70~150 ℃。
焙烘機工藝:溫度205 ℃,時間90 s。
還原皂洗機工藝:蒸箱溫度102 ℃,汽蒸時間90 s。
由表2 可以看出,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的抑菌率為98%,非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的抑菌率為0%,不具有抑菌性,比半成品低1 個百分點,符合行業標準的抗菌指標要求,其他指標沒有明顯區別。

表2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與非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染色后的指標對比

續表2
柔軟劑16 g/L,溫度120~130 ℃,交聯時間30 s,落布幅寬163 cm。
縮率3%,預縮溫度120 ℃,成品幅寬148 cm。染色成品指標見表3。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在前處理工藝中,原料測試數據與經過燒堿、雙氧水處理后數據變化小。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在染色過程中與染料、固色液及后整理助劑發生反應,成品的抑菌率比半成品降低1個百分點。
檢驗依據為GB/T 20944.3—2008《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第3 部分:振蕩法》。石墨烯功能化后抑菌率的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的抑菌率性能
由表4 可以看出,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開發的印染加工設定工藝流程正常。
根據GB/T 30127—2013《紡織品 遠紅外性能的檢測和評價》進行測試,石墨烯遠紅外發射率為0.85,遠紅外輻照溫升為1.6 ℃[4]。綜上所述,石墨烯改性滌棉面料具有遠紅外功能、抑菌功能。
(1)石墨烯改性滌綸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后,面料具有抗菌功能,成品檢驗報告顯示:3 項主要抗菌項目檢測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達到99%(行業標準為80%),大腸桿菌的抑菌率達到99%(行業標準為70%),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達到96%(行業標準為60%)。(2)滌綸纖維加入石墨烯后,遠紅外輻照溫升為1.6 ℃,提高了面料的遠紅外功能。(3)由于石墨烯經過炭化,石墨烯梭織纖維顏色是黑色,在開發中,留白灰、藏青、黑色、深灰色得到應用,在淺色及漂白產品中受到限制。石墨烯為黑色,滌綸纖維添加石墨烯后也是黑色,因此在加工淺色及漂白色時,受到石墨烯改性滌綸纖維的影響,造成顏色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