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掘港街道環北幼兒園 江 璇
愛默生說:“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應由孩子自己去學走路。”我們要為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留出空間,要充分地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學習行為的真正發生。“樓梯里的那些事兒”來自于班級孩子的生活,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在成人的幫助下努力用多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最后從中收獲了豐富的經驗,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最近正值梅雨季節,孩子們只能在班級活動室和走廊玩耍。一天午飯后,在等待集體散步時,孩子們三三兩兩地在樓梯上玩起了游戲——屁股坐著滑樓梯,許是趣味十足,吸引了很多孩子參與進去。他們輪流從樓梯最上層用屁股坐著滑到樓梯最底下,循環往復、樂此不疲。孩子們既然對滑樓梯這么感興趣,我們何不遵從他們的想法,在樓梯上開展游戲呢?
課程審議中,我分享了由“屁股坐著滑樓梯”這一偶發現象帶來的課程契機,而老師們的質疑和擔憂主要在于樓梯較危險且研究面比較窄,難以深入。經過多次審議,我們決定讓孩子們制作提醒大家注意樓梯安全的規則板,并將課程從孩子們的“滑”切入,增設材料,利用輔助材料和操作活動來豐富樓梯游戲,而事實證明:追隨孩子的興趣會有別樣的驚喜,尊重孩子的想法會有新的發現!
樓梯、滑梯有什么區別呢?
銅銅說:“樓梯有很多臺階、不平,滑梯面斜著,平平的、滑滑的。”
萌萌說:“樓梯是人們踩著走的,滑梯是屁股坐著滑下去的。”
那如何讓樓梯變滑梯呢?
苓芩提議說:“我們可以找點木板和紙箱鋪在樓梯上,人坐在木板、紙箱上就可以滑下去了。”
在總額預付制付費方式下,對醫療機構的服務量有著很高的控制權;由于醫療機構的醫保基金可使用額度是固定的 (在醫保年度之初已測算并確定下來),一旦出現超支現象,超出部分由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共同分攤。因此,將醫保控費目標確定為醫療費用指標略為超標,在此基礎上降低醫保患者均次費用,增加醫保患者就診人數,計劃該醫院全年的醫保費用不超過限定額度的110%。

這主意不錯,那孩子們還能想到哪些材料呢?我們收集孩子們的想法,并將想法進行了分類:草、蘆葦葉、紙箱、木板、樹干。接下來,孩子們根據喜好、自選材料分頭行動,制作不一樣的“滑梯式樓梯”。
安安和帥帥踏上了尋草之路,不過因為下雨,幼兒園里的草都軟軟塌塌的。帥帥將摘回的一片四葉草放在臺階上,可坐上去之后發現和原來的臺階沒有任何區別。第一小分隊挑戰失敗。
幼兒園哪里有充足的木板呢?孩子們想到了平時玩的碳化積木,他們分工將長短不一的木板搬到樓梯上,開始了嘗試。橫著放似乎不太適合作滑梯,那就豎著放吧。短木板在試玩一次后就全部散架了。孩子們表示還是長木板堅固一點。“木板滑梯”挑戰成功,邀請其余的小伙伴也來試一試吧!




聽說幼兒園倉庫里囤了很多的紙板,于是孩子們一人拿了一塊紙板準備制作“紙板滑梯”。先畫張草圖,根據草圖,孩子們將壓扁的紙板依此拼接,再利用膠布、剪刀等工具將紙板粘貼連接。
紙板滑梯很快就做好了,小分隊成員迫不及待地嘗試,“咯嘣”一聲,紙板滑梯斷裂。孩子們立即說:“繼續貼一下。”他們有序地進行著第一次修補工作。紙板滑梯很快修好,孩子們再次欣喜地沖上去。“咯嘣”一聲,紙板滑梯再次斷裂。就在這“斷—修—玩—斷—修—玩”的循環操作下,老師組織孩子們共同思考:“為什么紙板滑梯總是斷裂?有什么辦法讓紙板不斷呢?”孩子們有的說用固體膠粘,有的說把紙板粘在地上。隨后他們發現小組成員只粘了紙板的一面,另一面沒有用膠帶固定,所以當小朋友從一面滑下去的時候,另一面自然就壓開裂了。
于是,幾個小伙伴將紙板抬了起來,其余小伙伴站在紙板兩側用膠帶正反打圈粘貼。紙板全部粘貼好,拖到滑梯上再次固定,這次的“紙板滑梯”可不會斷嘍!
疫情居家期間,網上有個視頻是講怎么用紙箱制作滑梯,來瞧瞧是怎么做的呢?原來它是將紙箱全部撐開再連接。這主意似乎也不錯,孩子們趕緊試一試!你來扶著我來粘,紙箱連接完成,怎么粘上樓梯呢?再來看看視頻,原來紙箱是固定在樓梯上的。紙箱滑梯制作完成,孩子們又多了一處休閑游戲的好去處。
樹干組從材料搜集開始就遇到了難題,哪里有倒下的樹干呢?孩子們仔細搜尋,在沙池里發現了一根細細的樹干。那就趕快試一試吧!孩子們將樹干用膠布固定,坐上去卻一動不動。樹干有些不太適合做滑梯。
最終,孩子們在“自主搜尋材料—設計草圖—實驗制作—嘗試玩耍—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明出“紙板滑梯”“紙箱滑梯”“木板滑梯”。


游戲時,大部分孩子選擇木板滑梯,而紙板滑梯卻少有人光顧,原來他們覺得紙板滑梯滑下來太慢了。那為什么同樣長的滑梯孩子們滑下來的速度為什么不一樣呢?
原來在滑滑梯時,人與滑梯面接觸會產生摩擦力,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滑下來的速度越慢。孩子們利用“摩擦力”小實驗比較了紙板、木板、草皮對小球的摩擦力影響,發現由于小球和草皮之間產生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小球在草皮上幾乎滾不起來。
除了滑梯接觸面粗糙程度,還有什么因素影響摩擦力呢?孩子們在游戲中發現不同體型的小朋友滑下來的速度也不同——胖一點的小朋友滑下來的速度更慢,因為與滑梯之間的摩擦力更大。
除此以外,孩子們穿的褲子、裙子質地也會影響摩擦力大小——同樣滑木板滑梯,女孩子的打底褲滑滑的,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更小,滑下來更快;而男孩子的牛仔褲粗糙一些,滑下來就會稍慢些。
通過“滑梯游戲”,孩子們了解了摩擦力,知道了滑梯表面粗糙程度、小朋友的胖瘦(重量)程度以及衣服質地都會影響摩擦力。

1.發現

3.得出結論
樓梯除了變滑梯還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呢?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共同搜集游戲,畫成圖解進行交流。
樓梯上打保齡球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孩子們在“用什么材料作保齡球”“用什么材料作球瓶”“怎么擺放球瓶的位置”三個問題的思考中準備材料、開展游戲。
孩子們散步時在前樓指著“接龍珠”的游戲材料,說:“這個也可以在樓梯上玩呀!”孩子們決定自己制作龍珠的軌道,剪裁、拼接、安裝、測試,一個環節都不少,掛好后便可以開始玩啦!
近期益智區的棋類游戲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在“棋類游戲如何應用到樓梯上”的思考中,孩子們結合桌面交通棋已有的游戲規則討論、總結出了一套新規則,并發揮想象制作色塊棋盤以及骰子布置到樓梯上。



游戲固然有趣,但其中的危險也不可忽略。在各樣樓梯游戲中要注意哪些事?要遵守什么樣的規則?孩子們完善規則標牌掛在新開辟的樓梯區旁,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做個遵守規則、安全游戲的文明人。
短短四周時間,孩子們在“偶發游戲—制定計劃—尋找材料—自主制作—發現問題—整改加固—了解摩擦力—創新玩法”中且嘗且樂、且行且思。追隨孩子的興趣開展的樓梯游戲,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孩子們收獲滿滿。樓梯游戲結束之余,我們對游戲材料進行思考拓展,期待孩子們與下一個發現的火花碰撞!

1.偶發游戲

2.制定計劃

3.尋找材料

4.自主制作

5.發現問題

6.整改加固

7.了解摩擦力

8.創新玩法
這是一次自主體驗的項目課程之旅,孩子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項目、自主用各式材料制作不同形態的滑梯,動手動腦將想法變為現實。
《德國“制造”的孩子》紀錄片中園長提到:“我們不要復制和拷貝一模一樣的孩子。”本次課程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分組制作不一樣的滑梯。無論是草葉、樹干小分隊的失敗告終,還是紙板滑梯、木板滑梯的成功,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參與,探究活動隨著孩子經驗的豐富而不斷深入,深度學習隨著問題的解決而不斷發生。
孩子們制作紙箱滑梯時會思考兩塊紙板如何連接、寬膠布怎樣粘得更牢固,從而學會使用工具;孩子們制作紙板滑梯時會思考怎樣修補斷裂的滑梯以及誰負責這項工作,從而學會團隊合作;孩子們在制作木板滑梯時會選擇適宜長度的木板,學會觀察類比。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獲得發展的。”互動過程是一個持續的學習經驗的過程,材料引發的隨機事件不斷鼓勵著孩子傾聽、思考、選擇和嘗試。
教師有意識地收集孩子們在課程中積累的經驗,如發現不同質地、同樣長的滑梯滑下來速度不同,于是,在計劃課程活動時,教師以此為切入口,讓幼兒探索不同條件下“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體會生活中的科學。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認為:“教師的決定對最高限度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把握住教育契機,適時增加活動的困難度、挑戰性,才能讓孩子在回顧課程時意識到自己學到了什么,體現課程的精彩。
孩子們的自主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樓梯作為幼兒園隱性資源的作用——活動從問題而來,孩子們跟著問題去思考、探究、解決;教師也追隨孩子足跡,收獲每次小互動帶來的新靈感,不斷推進孩子們的發展,從而讓孩子們找到成長的方向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