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黎威 浙江光能寶投資有限公司
近年來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中,由于工業企業的不斷增多,工業發展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物質文明,然而新文明的弊端也屢屢呈現。森林、耕地、空氣等大自然的饋贈資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工業生產垃圾如水、空氣、噪音等也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在眾多環境污染中,化學污染帶來的危害性是最為嚴重和持久的。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1973年成立了環境保護辦公室隸屬國家建委,后改為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8年環保總局改為“環保總部”,先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政策,支持防治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術,以提高整體環境質量。縱觀世界,鑒于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疫情肆虐給人類的重大警示,世界各國政府也對環境保護給予了極高的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既是眼前的現實和生存問題,又是長遠的戰略發展問題,環保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
光伏產業,簡稱PV(photovoltaic)。我國約四分之三的土地能夠享受太陽光的充分照射,也就是說,我國的光能資源是相對比較富足的,而且光照的時間規律性強,光能利用有先天的優越條件。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噪聲污染小、性能持久、穩定性高。太陽能除了用在工業和生活用電上,在超導、蓄電池、制氫等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應用,這些產品的生產豐富了我國目前的蓄能產業結構,為我國的能源市場需求提供了充足的生產供給。太陽能持久、健康、穩定、安全等眾多優勢,也讓光伏產業成為穩定持久的各國爭先研發的重點產業。光伏轉換是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效用,將太陽光照射在硅材料上激發電流產生電能。以高純多晶硅為主的原材料開發、太陽能電池制造、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行業產品制造過程中衍生出的生產設備的制造等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豐富了我國的產業結構,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然而,任何事件的發生都具有兩面性,在光能的綠色健康作用下,光伏產業的廢棄組件也為環境帶來了污染。
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還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打破依靠技術輸入的窘境,加大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力度,中國的光伏制造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增強競爭力。我國在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同時,要力爭讓光伏產業向依照循環經濟模式方向邁進,解決光伏系統在壽命期后的回收難題,加大對稀有材料的重復利用和垃圾處理,讓綠色產業更全面、更徹底。對光伏組件回收進行重復利用,可以有效減少成本,降低對原生資源的使用和消耗,避免過度的損害原始生態環境。我國的光伏產業目前正處于非常有利的政策環境背景下,十分有利于光伏系統循環利用的加快發展。當然,不破不立,光伏產業必須發展自身產業優勢,擺脫“等靠要”的思想,突破回收產業的技術壁壘,做好產業自身發展與廢舊組建回收產業的協調發展。放眼歷史,任何不顧整體和大局的發展都是短暫的,環境保護是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大事業,只有做到守護好人類生存環境的大事業,才能發展好自己的小產業鏈條,讓產業鏈條更長遠、更持久。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光伏協會建立了光伏組件回收和再利用標準工作組和光伏建筑一體化標準工作組。讓光伏組件的材料循環再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特別是金屬、玻璃、鋁材以及半導體等材質的充分利用上,都很大程度降低了對原生資源的開采和消耗。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我國政府加大了對電力、水泥、鋼鐵、化工、輕工等重污染行業的管理,大力扶持了污水、垃圾和危險廢物的處置治理等與環境保護有利的產業。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了一個產業體系進行開發和調整,給環保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目前光伏產業已經步入了新時代,在碳減排、碳中和等宏觀經濟調整機制作用下,新能源、新技術發揮著科技應有的力量。光伏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從我國目前的產業機構來說,我國的生產格局空間受限,上下游的供需在國外市場上拓展空間占比較大。然而世界經濟動蕩、國際市場風云變化,這使得我國光伏產業的利潤空間具有很大的不自主性。就拿主要原材料硅來說,目前多依靠于國際市場上的進口。在光伏產品的應用上,光伏組件在海外市場應用廣,光伏發電系統多受歐洲國家偏愛。在產業系統內,光伏產業的下游產業進入門檻低、技術壁壘小。隨著眾多中小企業的爭相涌入,導致零配件等輔助材料的市場良莠不齊,投資小、高回報、資本回收期短也促成了不同規模的相關產業鏈條企業參與的亂象。其實早在十年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已經顯現出產能過剩的端倪,近幾年更是一度出現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局勢。市場和產業的發展不平衡,主材硅的市場價格過高,輔助配件的生產成本加大,都阻擋了光伏產業的發展步伐。受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光伏產業發展與國際市場的變化相關度較高,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下滑,一大批國內中小光伏產業企業紛紛破產轉產,導致產業鏈條斷裂,產業幾近失衡的情勢。
廢舊光伏組件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項技術要求極高的復雜化項目,依靠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企業應該抓住機會、整合資源,要加強技術資金人力在廢舊組件再利用方面的應用,必要時建立市場干預機制,努力將光伏產業及廢舊材料回收利用等行業打造成經濟效益持久的新產業。光伏產業的研發、生產、企業經營都要緊緊圍繞環境保護的理念。在市場流通環節,應建立生產責任制,實行法人負責的機制,將廢舊物品的排放管理工作落實到個人,力爭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現提出助力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路:
提升對我國光伏產業監管力度,在光伏產業投產的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工程管理,加大力度對光伏產業市場的投資監管,讓光伏產業在提高產能、提高效益的同時更要把精力放在環境污染防護等方面。在進行項目立項的初審環節,要把好環境保護這道關,對于工業污染材料的投放要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對于生產過程的各個工藝要加強技術支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本著綠色生產的理念,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求發展,對于生產過程中的工業尾氣等大氣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處理要嚴格按照污染指標控制排放標準。在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上以生態平衡的大政策背景為前提,對于生產和流通環節的破壞環保的行為,要堅決反對并明令禁止。對于光伏產業中的環境污染物的處理,要符合我國各項生產的工業廢料的排放管理規定。光伏產業系統內要建立培養從上到下、上下齊心的環保意識和污染防治機制,從宏觀上依托政策導向、產業導向,落實對光伏產業的長足健康發展的戰略部署。
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全黨和國家大力支持制造企業的技術更新,積極推進光伏產業的生產技術變革。為了完成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目標、優化產業結構,我國應該向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看齊,正確認識我國的光伏產業生產管理的不足,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大局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技術力量的不足導致的排放不達標等問題,突破技術壁壘。在行業目前現存的技術短板上,積極選拔先進的技術骨干,外派這些技術骨干去發達國家學習,同時也大力引進外國專家和行業尖端技術人員來我國進行技術指導。當然要加強光伏回收技術的深入研究,從業者就應從國家長遠規劃的戰略高度和視野,充分啟發技術攻堅者的前瞻性思維、充分利用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政策紅利和政府補助。對光伏產業的回收環節實施一系列的深入評估,加深可研性報告的深層次探討,力求從回收技術上支撐產業發展。向發達國家尋找資金幫扶,利用國內環境開展產業鏈條的完善計劃,以技術革新為契機,突破舒適區,實現自我發展。從地方政策出發,利用制度導向的作用,提高光伏產業對地方經濟建設的宣傳力度,最大限度地攫取地方政府支持,帶動地方經濟。
任何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都離不開行業內尖端技術人員的科技創新,當然也離不開企業管理人員的組織協調運營管理,光伏產業如果向實現低碳經濟的長久發展,產業內的工作成員應具備充足的職業素養,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影響力。在人才引進上,可以加強和高校的人才培養對接合作,及時補充人才儲備庫。合理分擔工作的任務量,建立完美的團隊,依靠團隊的合力、凝聚力形成戰斗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在選人、用人、留人、育人上完善機制,在績效管理上承建人員的自我管理、團隊管理、企業管理、產業管理的階梯結構。在內控和成本管理方面,營造科學的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做好工作記錄,讓工作內容有據可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做好企業的規范發展,發揮企業的社會效應,營造企業的品牌口碑,形成產業規范和共同發展,促進產業鏈條持續、完善、積極、健康的發展,保持綠色產業的發展態勢。
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發展壯大,更主要的是要有強大的政策制度背景支撐,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黨中央領導下,各個行業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光伏產業作為涉及能源、制造、生產、生態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發展產業,在參與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光伏企業的持續性健康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制度健全,作為企業應加深對能源的綜合利用專研,發揮自身力量促進產業科學合理發展。當然,制度的健全離不開制度體系的完善,制度的管理不是一章一法的搭建,而是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構建,從光伏產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出發,客觀公正的洞察產業政策發展信息,確保產業持續向朝陽產業邁進。從我國目前的產業發展水平來看,部分光伏企業在投產過程中,應用物質流成本估算法,依靠“質量守恒定律”,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應用全成本核算管理原則,精確計算主產品、副產品的成本價值、準確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運行成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關注自身產業政策的同時,也要對可再生能源等相關產業政策充分關注、認真研究,要加大力度學習黨和國家關于能源產業的政策導向,科學落實關于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宏觀調控政策,力爭在全新的產業政策指引下,引導我國光伏企業持續、健康、蓬勃發展,讓光伏產業在環保之路上發光發熱。
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黨和國家人民共同攻堅克難的關鍵之年。光伏產業在戰略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產業的發展不但要靠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指引。產業自身也要加強自我管理,提高產業自身素質,做好全產業鏈條的整體規劃,放眼世界全局,站穩發展腳步。依托政府和地方的強大政策資源,尋找光伏產業長足發展的新契機。任何破壞生態平衡和淡化環境保護意識的行為都將遭到大自然和人類歷史的懲罰,任何產業只有科學環保,才能健康持久、商機無線,只有將社會效益放置于經濟效益之后,才能讓經濟效益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