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對于預制菜行業而言,只有創新技術、強化安全生產、完善冷鏈物流體系、豐富消費場景等,做到標準化、安全性、個性化相結合,才能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
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為了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志愿者和服務人員在幕后辛苦付出。時值春節,雖然無法與家人團聚,志愿者和服務人員卻在冬奧村吃上了熱氣騰騰的春節美食,水餃、餡餅、烤腸等應有盡有。這些專屬美食來自“中國預制菜之都”山東省諸城市,只需簡單加熱、加入調料等處理就能食用,非常適合忙碌的工作人員。
何為預制菜?簡單來說,就是經過簡單加工或者加熱便可以食用的半成品菜,省去了買菜洗菜和大部分烹制流程。預制菜不僅成為冬奧會的專屬供應,更是在春節擺上了大眾的飯桌,成為備受歡迎的餐桌“新寵”。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提倡就地過年的背景下,預制菜為消費者提供了年夜飯新選擇。相關數據顯示,2022網上年貨節啟動后,半成品菜肴受到追捧,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
南京95后女生小李春節前下單了一款包括9道預制菜的年夜飯禮盒。除夕當天,小李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把9道菜加工完成、端上飯桌,再加上幾盤現炒的蔬菜,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就做好了,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以前的年夜飯都由爸媽一手操辦,今年我想為家人下廚做飯,但廚藝水平有限,就網購了年夜飯禮盒,出乎意料的好吃,和飯店的口感相差無幾。”小李說,第一次嘗試預制菜體驗非常好,除夕當晚就給在外地的親戚網購了預制菜禮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跨地探親拜年受到限制,但是孝心和關愛不能被阻斷,預制菜禮盒成了我的送人禮品首選。”
像小李一樣鐘愛預制菜的年輕人有很多。豆瓣網有一個叫“半成品食物交流中心”的興趣小組,已吸引近4萬名對預制菜感興趣的組員在此分享各自的美食體驗。小組創建者葉述是家住湖南的95后女生,她是一個資深美食品鑒者,對于預制菜,她更關注的是預制菜的口味差異:“預制菜有很多品牌,選擇很多。為確保吃到喜歡的口味,年夜飯準備的兩道預制菜,我都提前試過味。”
其實,預制菜歷史悠久,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美國,于2000年在我國正式起步,至2020年開始爆火出圈。一開始,預制菜在國內的接受度很低,人們普遍認為它口感不新鮮,廚師則認為它是對技術的侮辱。近幾年,線下餐飲受疫情影響嚴重,一批餐飲企業開始推出預制菜產品努力自救,冷鏈物流保鮮等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懶人經濟”和“宅經濟”興起,消費結構的升級,紛紛促使預制菜市場需求激增。至此,預制菜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并推崇,成了行業熱門風口,大量資本涌入,還吸引了跨國企業前來布局。
預制菜的升溫走紅,為企業帶來了新商機。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預制菜相關企業6.8萬家,2019年、2020年注冊量均超過1.2萬家。麥子媽、味知香、珍味小梅園、信良記等預制菜品牌在近幾年迅速崛起,強勢占領餐飲新賽道;知味觀、新雅粵菜館、杏花樓、廣州酒家、陶陶居等餐飲老字號也“聞風而動”,將各自的招牌菜做出了預制菜;不甘示弱的生鮮電商也紛紛進擊預制菜賽道,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推出了多款特色預制菜,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美團的數據更是印證了相關市場的高速發展:2021年,平臺預制菜銷售規模較2020年增長4倍,進入年貨節周期以來,相關訂單增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盡管預制菜發展態勢如火如荼,但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爭議,對于預制菜,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行業標準有待規范、保鮮技術有待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品牌效應如何擴大等都是預制菜在未來發展中要解決的行業痛點。對于預制菜行業而言,只有創新技術、強化安全生產、完善冷鏈物流體系、豐富消費場景等,做到標準化、安全性、個性化相結合,才能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
322750021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