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唐映梅, 楊 嫻, 楊文霞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昆明 650000
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全世界感染HBV的患者高達2.5~3.5億[1],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損傷發生率較高。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出現腎損傷的機制較多,患者的老齡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HBV病毒免疫復合物在腎臟的沉積,廣泛應用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NUC)抗病毒的腎小管毒性作用,肝硬化失代償導致的腎臟血流減少等機制增加了患者的腎損傷風險。合并腎臟疾病嚴重影響了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的預后,增加了病死率,因此對該類患者早期、全程監測腎功能十分重要。
本研究通過對納入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監測常規腎功能指標、腎小管損傷指標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NAG/UCr)等,旨在了解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的腎損傷特點,探索監測腎功能的靈敏指標,為臨床上該類患者的腎功能監測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從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就診的1830例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中選取完善了尿微量蛋白檢查的8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8例既往未接受NUC抗病毒治療,32例接受恩替卡韋(ETV)治療,25例接受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酯(TDF)治療。納入標準:符合2018年美國肝病學會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肝炎病毒(甲、丙、丁、戊)感染;合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布加氏綜合征等其他肝病的患者;既往診斷過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合并影響腎功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的患者;特殊人群,如精神異常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患者。
1.2 研究方法 記錄患者基本信息及各項檢查指標,包括年齡,性別,病程,用藥種類、療程,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影像學檢查,常規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肝功能,腎功能,HBV血清抗原、抗體標志物,HBV DNA定量,尿常規)以及尿微量蛋白測定(α1-MG、NAG、NAG/UCr)。
1.3 標本收集及檢測 采集患者晨起時空腹血液及清潔中段尿液。使用ELISA法檢測HBV血清抗原、抗體標志物;使用PCR7500分析儀檢測血清HBV DNA定量(采用圣湘生物公司試劑);使用C16000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肝腎功能指標;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尿微量蛋白。上述指標均由醫院檢驗科完成。腎小球濾過率(eGFR)采用腎病流行病學協作組肌酐公式計算,eGFR=141×min(Scr/k,1)α×max(Scr/k,1)-1.209×0.993Age×1.018(女性);k=0.7(女性),0.9(男性);α=-0.329(女性),-0.411(男性)。本研究以eGFR<90 mL·min-1·1.73m-2或α1-MG>1.25 mg/dL或NAG>13.5 U/L或NAG/UCr>16 U/g cr為腎功能異常。
1.4 倫理學審查 所有研究對象均同意知情,研究方案取得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審-PJ-2020-56。

2.1 納入研究患者基線資料 85例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中男58例,女27例,平均年齡(49.62±12.58)歲,有用藥史57例(67.1%),其中ETV 34例,TDF 25例。基線資料見表1。

表1 85例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基線資料
2.2 NUC治療與未治療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共有85例患者納入分析,尚未接受NUC治療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49.68±14.30)歲;接受NUC治療患者57例,男41例,女 16例,年齡(49.60±11.7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肝硬化、肝癌、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HBeAg陽性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HBV DNA陽性率尚未開始NUC抗病毒治療組高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肝功能水平ALT、AST、ALP、GGT、Alb、TBil水平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尚未開始NUC治療組患者尿α1-MG水平較治療組明顯升高(P<0.05)(表2)。

表2 NUC治療與未治療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2.3 ETV治療與TDF治療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共有57例患者納入分析,接受ETV治療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49.33±11.91)歲;接受TDF治療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齡(51.05±11.9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用藥療程,肝硬化、肝癌、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HBeAg、HBV DNA陽性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肝功能水平ALT、AST、ALP、GGT、Alb、TBil水平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ETV治療組患者與TDF治療組患者腎功能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3)。

表3 ETV與TDF治療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2.4 HBeAg陽性與HBeAg陰性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共有85例患者納入分析,HBeAg陰性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齡(50.75±12.44)歲;HBeAg陽性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47.32±12.7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肝硬化、肝癌、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NUC治療率,用藥種類,用藥療程,HBV DNA陽性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肝功能指標ALT、AST水平HBeAg陽性組高于HBeAg陰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ALP、GGT、Alb、TBil水平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HBeAg陽性組患者的尿α1-MG水平較HBeAg陰性組明顯升高(P<0.05)(表4)。

表4 HBeAg陽性與HBeAg陰性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2.5 HBV DNA陽性與HBV DNA陰性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共有85例患者納入分析,HBV DNA陰性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齡(50.32±13.0)歲;HBV DNA陽性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50.11±11.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肝硬化、肝癌、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用藥種類,用藥療程,HBeAg陽性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NUC治療率、ALT、AST、GGT、Alb水平HBV DNA陽性組高于HBV DNA陰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ALP、TBil水平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HBV DNA陽性組患者的尿α1-MG、NAG、NAG/UCr水平較HBV DNA陰性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5)。

表5 HBV DNA陽性與HBV DNA陰性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2.6 合并肝硬化與非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共有85例患者納入分析,非肝硬化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齡(49.24±14.72)歲;肝硬化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齡(51.35±9.2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肝癌、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NUC治療率,用藥種類,用藥療程,HBeAg、HBV DNA陽性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肝功能指標AST、ALP、GGT、TBil水平肝硬化組高于非肝硬化組,Alb水平肝硬化組低于非肝硬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ALT水平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組患者尿NAG、NAG/UCr水平較非肝硬化組明顯升高(P值均<0.05)(表6)。

表6 合并肝硬化與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2.7 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α1-MG、NAG/UCr與eGFR異常情況比較 α1-MG異常患者占比與eGFR異常占比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78,P=0.007);α1-MG聯合NAG/UCr檢測異常占比與eGFR異常占比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49,P=0.005)。經McNemar檢驗分析,α1-MG聯合NAG/UCr檢測與eGFR檢測優劣性比較,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提示聯合檢測更具優勢(表7)。

表7 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病患者α1-MG、NAG/UCr與eGFR異常情況比較
2.8 各影響因素與α1-MG、NAG/UCr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示患者年齡、合并肝癌、腹水、HBeAg陽性、HBV DNA陽性、GGT與α1-MG呈正相關,用藥與α1-MG呈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患者年齡、合并肝癌、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脾大、腹水、水腫、Child評分、FIB-4、HBV DNA陽性、ALT、AST、ALP、GGT、TBil與NAG/UCr呈正相關,Alb與NAG/UCr呈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8)。

表8 各影響因素與α1-MG、NAG/UCr的相關性分析
2.9 各相關因素與α1-MG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α1-MG為因變量,將上述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年齡、是否用藥、HBeAg、HBV DNA、肝癌、合并腹水、GGT)作為自變量納入方程,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HBeAg陽性、合并肝癌是α1-MG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P值均<0.05)(表9)。

表9 各相關因素與α1-MG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0 各相關因素與NAG/UCr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NAG/UCr為因變量,將上述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年齡、肝癌、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脾大、FIB-4、水腫、腹水、Child評分、HBV DNA、ALT、AST、ALP、GGT、Alb、TBil)作為自變量納入方程,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FIB-4值升高、合并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HBV DNA陽性、高TBil是NAG/UCr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P值均<0.05)(表10)。

表10 各相關因素與NAG/UCr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腎功能損傷發生率較高,多種機制均可導致患者的腎功能受損。目前,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呈現老齡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功能逐漸衰退,eGFR呈下降趨勢,40歲以后,年齡每增長10歲,eGFR下降近10 mL·min-1·1.73 m-2。高齡患者合并的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也可增加腎損傷風險。HBV難以完全清除,可導致慢性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通過HBV免疫復合物沉積介導的免疫反應,以及HBV病毒基因X編碼蛋白、Toll樣受體4、Notch1信號通路介導的腎小管損傷導致腎功能受損[3-6]。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腎血管收縮,同時由于腹水等原因使腎臟受壓,腎血流量明顯減少,導致腎功能受損。此外,部分NUC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的腎小管毒性作用,長期使用可蓄積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內,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的mtDNA,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轉運蛋白及線粒體改變或凋亡,使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7]。
目前臨床上常用血肌酐、eGFR來監測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的腎損傷,但血肌酐水平易受到性別、年齡、體質量、種族和體型等影響;而eGFR的計算臨床上多是通過腎病流行病學協作組肌酐公式(即CKD-EPI 公式)等推算出,有研究[8]指出這些基于肌酐的eGFR估算公式均容易高估eGFR。并且在早期腎小管損傷時,腎臟代償能力強,癥狀并不明顯,血肌酐、eGFR可無明顯變化。因此,僅通過血肌酐、eGFR評價早期腎小管輕微損傷可能并不敏感,在監測患者早期腎損傷時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α1-MG是一種由肝臟和淋巴組織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絕大部分通過腎小管重吸收,由于該蛋白產生恒定,且測定幾乎不受尿液pH波動的影響,在腎小管損傷時,早期尿液中小分子蛋白α1-MG就可增加[9],因此被認為是較特異的腎功能損傷指標。NAG是一種特異存在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酸性水解酶,在腎臟中含量相對穩定,在腎小管的近曲小管內含量最豐富,當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時,細胞內溶酶體膜破裂,大量NAG釋放入血,因此NAG對于腎小管的損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NAG/UCr排除了性別、年齡等因素影響,能更真實準確的反映腎小管功能[10-11]。
本研究中,HBeAg陽性組較HBeAg陰性組患者的尿α1-MG水平明顯升高;HBV DNA陽性組較HBV DNA陰性組患者的尿α1-MG、NAG、NAG/UCr水平明顯升高,經NUC抗病毒治療組患者較未治療組尿α1-MG水平明顯降低,提示病毒復制活躍、病毒免疫復合物存在時HBV相關肝病患者腎小管損傷風險增加,盡早的抗病毒治療促使HBeAg、HBV DNA轉陰,有助于保護患者的腎功能。本研究中經ETV治療組與TDF治療組患者腎功能無明顯差異,而一項回顧性研究[12]指出,在使用阿德福韋治療27個月后,10.5%的患者eGFR較基線水平下降了20%。可能與本研究中抗病毒時間較短有關,在一定療程內使用某些核苷(酸)抗病毒治療對患者的腎功能是安全的,但長期應用可能會繼發腎功能損傷。肝硬化組患者的尿NAG、NAG/UCr水平較非肝硬化組明顯升高,可能與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償,大量腹水產生,有效體循環血量減少,腎血流量減少加重了腎損傷有關。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eGFR、尿α1-MG、NAG/UCr異常率的比較發現,聯合檢測α1-MG、NAG/UCr可在eGFR尚處于正常范圍內的腎損傷早期提示異常。高齡、HBeAg陽性、合并肝癌是α1-MG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FIB-4值升高、合并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HBV DNA陽性、高TBil是NAG/UCr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慢性HBV相關肝病患者的腎損傷可能發生在病毒復制活躍期、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惡化,以及高齡的患者中,應注意監測這類患者的腎小管功能指標;適當療程的NUC抗病毒治療可以緩解HBV對腎功能的損傷,但長期使用NUC會增加腎小管損傷風險;當患者選擇制定抗病毒治療方案時,如果已提示存在腎功能損傷,則應選擇腎毒性小的NUC,如ETV、拉米夫定、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聯合檢測尿α1-MG、NAG/UCr能在腎小管功能損傷早期提示異常,這為慢性HBV相關性肝病患者提供了更合理、有效的腎功能監測方案。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張靜怡負責課題設計,數據收集,資料分析,擬定寫作思路,撰寫論文;楊嫻、楊文霞參與收集數據及分析;唐映梅負責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