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麻城市審計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持續健全和完善政府預算制度,以促使財政職能有效實現。但具體工作的開展也存在預算偏離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治理能力,對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影響財政資金和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利用效率,甚至誘發財政風險。導致這一問題的因素多,最主要的一點還是政府預算收支計劃不科學、預算執行不標準。政府預算和財政審計二者之間聯系緊密,財政審計在政府預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保證各項公共資金的合理利用、降低財政風險發生概率、推進政府預算順利開展、提高財政制度實施效率、減少資金浪費等。要求采取措施,促進財政審計在政府預算中的作用有效發揮。
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預算的編制和確定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程序,反映了社會經濟政策,要求通過預算的科學編制,確定政府可獲得的資源,全面安排支出,實現對各項公共資金和社會產品的科學配置和合理利用;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對預算的討論,監督預算的執行和落實,吸引人民參與對國家事物的管理,強化主人翁意識;政府預算的科學編制、有效執行,也有助于推進政府活動的有序開展,依照計劃開展工作,避免盲目性的問題。政府預算需要嚴格的遵循公開性、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和年度性等原則,具有預測性、法定性、完整性、時段性、公開性等基本特征,包含單式預算、復式預算、增量預算、零基預算、總預算、分預算、充分就業預算等多種不同的形式。
財政審計也稱作為財政收支審計,要求依照《憲法》《審計法》對政府公共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細致的審核監督,主要包括本級預算執行審計、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我國在持續健全和完善財政審計,逐漸從對部分地區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的形式,轉變為審計機關依法獨立開展對下級政府財政收支審計,再到“同級審”與“上審下”相結合,審計工作在逐步深入,審計領域在擴大,財政審計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實施全面監督需要發揮好財政審計的作用,加大財政審計力度,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開展審計監督,全面反映政府預算執行情況、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加強預算管理;加強宏觀調控也需要發揮財政審計作用,通過審計監督促進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規范化貫徹和有效落實,促進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預算部門落實好自身的職責,促使財政職能更好實現。
政府預算執行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預算偏離的情況,即政府預算收支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預算偏離屬于比較正常的情況,但如果長期處于高水平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治理能力,對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影響財政資金和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利用效率,甚至誘發財政風險。預算偏離的大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反映了政府預算收支計劃的科學性與否、預算執行是否標準和嚴格,如果偏離過大,則影響了預算收支計劃的意義。此外,如果政府“超支”,可能會加重企業的稅負,抑制民間投資;政府“節支”,則可能造成政府“缺位”,影響其職能的發揮和服務的質量。
造成政府預算偏離的原因比較多,如財政透明度不高、政府預決算信息公開不充分,在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違規使用預算資金的動機,也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進而導致預算偏離;政府預算支付層級比較多,如果采用的轉移支付管理模式不合理,如部分資金集中在年末才下達、撥付集中,進而影響政府資金的科學安排,導致資金利用率不高,也容易造成預算偏離過大的情況;政府預算監督機制有待持續健全和完善,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導致預算執行不標準、不嚴格問題的存在等。為有效降低預算偏離的情況,要求提高政府預算編制的質量、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健全監督管控機制、加大預算公開力度等,同時也需要發揮好財政審計的重要作用[1]。
財政審計要求對政府財政預算分配、實施與決算等進行嚴格規范的審計監督,在這一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政府財政預算中的問題和不足,并監督依照相關流程、標準進行科學的調整,從而提高政府預算的準確性。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要依照法律規范對政府公共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細致的審核監督,且在不斷擴大審計的領域和深度,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開展審計監督,進而較為全面、準確地反映一段時間內政府預算執行情況、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指導政府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各項收支的統籌安排和科學分配,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同時監督政府預算制度的有效實施,規避預算偏差問題。促使財政審計監督職能的發揮,也有助于打造廉潔政府,有效規避政府違規使用預算資金的行為,監督政府提高政府預算執行的力度,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減少違法亂紀現象,針對財政資金短缺、預算偏差大等問題,幫助預算人員查明原因,針對科學可行的解決方案。財政審計還能夠對預算調整、實施與決算草案編制等各個階段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監督,以確保政府預算執行的進度,提高資金的流動率,并積極推進支出標準的不斷完善,規范分配程序,并確保全面準確地反映一段時間內的預算執行情況及效果。此外,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持續關注政府收支范圍和分類、政府預算體系和結構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財政審計功能作用的發揮,推進提高預算完整性,持續健全和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有關工作的開展要以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管理、加強資產管理為重點,在財政預算執行和實施的過程中同步開展審計工作,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及時發現政府預算制度中的缺陷和問題,發現管理上的漏洞,保證政府預算規范完整[2]。
財政透明度不高、政府預決算信息公開不充分,是導致預算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和降低了此類問題,有助于提高政府預算的透明度。財政審計監督功能的發揮,能促進政府預算制度的持續改進和優化,監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的規范化落實和有效執行,加大財政管理的力度。在推進政府預算信息公開改革工作實施過程中,要求“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要推進政府預算制度更全面規范、更加的公開透明;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也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做法,分層次推進財政審計結果的公開,推進審計整改情況的公開,以切實滿足社會公眾對預算信息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促進財政資金的科學配置,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時促進財政部分持續加強管理,對財政資金的運行實施更加全面、更為系統的監督,提高政府預算的透明度[3]。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預算在持續優化和完善,我國在不斷推進財政體系改革,以確保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財政審計工作的高效化實施,在促進政府預算改革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要求在政府預算執行、調整變動、決算等各個環節管理工作中同步開展財政審計,建立“即時發現、即時報告、即時整改”的預警與整改機制,以實現資金的統籌安排和合理分配,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我國在持續擴大財政審計的范圍和深度,相關工作的開展要求對財政預算體系是否健全和完善、財政預算制度是否規范和完整、全口徑預算制的執行和落實等進行審計監督,要求將“同級審”與“上審下”相結合,認真落實好本級預算執行審計、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等一系列工作,相關工作的開展還需要重點加強對基層政府轉移支付資金安排、使用的審計,并及時匯總上報審計結果。通過對審計結果的綜合化分析,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和查出的問題,及時開展整改工作。財政審計還需要對政府預算進行追蹤監督和不斷跟進,對于一些違法違紀、失職失責嚴重的行為,會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絕不放過,基于總體目標,持續推進政府預算管理的完善和優化,提高政府預算水平,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保持預算平衡和財政穩定運行,持續推進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4]。
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在加強政府預算管理過程中,要求科學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等工作的開展,對政府預算執行、調整變動、決算等實施審計監督,在這一過程中同步進行審計,實施追蹤管控。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極大提高了審計速度、審計能力和審計質量,擴大了審計的范圍,通過實施更加全面細致的審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規避貪污腐敗、資金挪用、資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實現政府公共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利用。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對全口徑預算制的執行和落實等進行審計監督,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審計,以有效提高財政審計的質量,全面、準確地反映一段時間內政府預算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隨著財政收支渠道的增多,財政審計難度更大,涉及事項和內容更多,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可以實現全覆蓋,打通年初預算的編制、預算指標的管理、國庫資金撥付等階段的數據對接,規避因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孤島、信息透明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造成的影響,可以實現相關數據信息的實時、動態收集和分析,在提高審計質量的同時,也發揮了監督控制和風險防控等方面的作用[5]。
要求促進財政審計工作流程的不斷優化,明確審計的目標和標準,對重點內容和事項實施更加細致的審計,針對財政審計的結果要科學利用,對發現的問題要監督及時整改。要求持續擴大財政審計的范圍和審計的內容,對財政收支真實性、合規性、合法合理性實施全面、嚴格審計和監督,從多方面、多角度對預算分配的科學合理性、預算執行和實施的合規性及效果等進行審計,推進政府預算制度的完善和優化。財政審計工作的開展,既要對一些經濟性指標進行審計,也要包含一些社會性指標,要以結果為導向,對于一些無法量化的指標,還需要開展定性分析。要注意實施跟蹤審計,確保財政審計過程可控,要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審計,將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相結合,對政府預算分配結構、執行過程、決算實施動態化的追蹤審計,尤其是一些重點項目、重大投資和重點政策,規避和減少預算偏差問題。也需要推進審計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新,有關工作的開展可以積極推進財政預算執行審計與專項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融合,以實現審計成果的優化及充分利用;也需要實現審計力量的有效整合,促使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等部門作用的有效發揮,在共同參與監督管控下,確保政府預算規范完整,提高政府預算管理的效率。這要求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加強各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也需要吸引社會參與,以有效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確保審計監督作用最大化發揮,防范財政風險[6]。
現階段,財政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從嚴編制預算”,在預算執行和實施過程中要“嚴把支出關口”,對于預算資金要“統籌整合、及時調整”,還需要規范政府預算收支行為,完善預算收支安排,嚴格預算執行程度,避免預算收支隨意性、濫用性,以有效保持預算平衡和財政穩定運行。財政審計和政府預算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促使財政審計工作的高效化實施,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保障政府預算規范完整、提高政府預算透明度、促進政府預算改革,持續推進政府預算管理的完善和優化,提高政府預算管理水平。為促使其功能作用的有效體現,要求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擴大財政審計的范圍、領域和深度,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開展審計監督,全面反映政府預算執行情況、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并實施追蹤管理,監督問題的整改,以實現資金的統籌安排和合理分配,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減少預算偏差問題及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