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曄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省貴陽市 550001)
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是目前教育中一個重要方向。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家人朋友友好和諧相處的關系。教師應以學生為教育對象,用科學的方法為手段,遵循教學研究的程序完成系統(tǒng)的教學研究,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
1.1.1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語文是一門浪漫藝術有涵養(yǎng)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語文學科中更要注意發(fā)揮其人文性的特點。為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課本里加入了大量地體現(xiàn)人文性的課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情感。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離開了人和人的發(fā)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計劃都無異于海市蜃樓。”正因為如此,情感教育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多體現(xiàn)在人文性之中,加強對人文性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能力。
1.1.2 加強語文學科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的大發(fā)展局面是“重文輕理”,學校以及社會在經(jīng)濟與教育、未來發(fā)展等趨勢下更注重理科。“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百無一用是書生”之類的話語層出不窮。文科生在受重視方面直至今日仍是遜色于理科生,這種落后的觀念促成了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讀書機器”,這也是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狀態(tài)所導致的。現(xiàn)代教育太過于注重物質文明的傳播,導致部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不注重傳播人文性,而只是一味的注重如何將課本知識灌進學生們腦子里,用知識去換取一個好看的分數(shù)。因此,教師要在平時授課與課后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具有針對性,讓學生感受到課本的人文性,留心身邊的事物,用心體會生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2.1 對教育的認識
教育希望學生能夠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蔡元培先生在他的教育方針中就提到過“五育并舉”,而今日我們將先生的教育方針融會貫通就成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不僅注重學生的德育智育發(fā)展還要加強其勞動教育體育美育方面的發(fā)展,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生活的興趣,在青春期這個轉型時期能夠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體現(xiàn)了認知性、交往型、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病因為教育對象、學校特點、課程時間、教學方法等差異呈現(xiàn)出復雜性、集體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殊性。基于對教育的特殊性的認知,在對中學生進行教學時應當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1.2.2 情感教育的作用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將人的心理發(fā)展分成八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青春期這個階段是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發(fā)展過程中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這個時期的學生情感比較豐富找不到宣泄口,對身邊人冷漠甚至是偏執(zhí),不會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待身邊人的關心表現(xiàn)出焦慮、狂躁或者是冷漠。針對此問題,我們可以運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去給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一個正向的引導,為青少年的發(fā)展提供方向,使其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情感應該怎樣宣泄出來,讓自己的感情沉淀并反思平日里的行為。
1.3.1 合理運用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運用教材,將教材所傳達內容滲入進教學過程中。教科書也稱為課本,它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制的教學規(guī)范用書。它是用準確的語言和鮮明的圖表明確而系統(tǒng)的按照教學科目分別編寫的教學規(guī)范知識。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教師在運用教科書進行教學時,應當深挖書中細節(jié),除了教授書中文章浮于表面的東西還應注意其深刻的內涵。例如閱讀《小狗包弟》時,應了解當時巴金所處怎樣的時代背景,這樣更能明白巴金寫這篇文章的懺悔意圖,表現(xiàn)出他在當時環(huán)境下不得不做出的無奈選擇。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心理環(huán)境,了解作者經(jīng)歷什么,為什么而寫這篇文章,想要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1.3.2 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都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一味枯燥的去接受語文課本帶給他們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時枯燥與被動的。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學科,也是重要學科,它是貫穿我們所有學習生涯的一根線,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學習的必要性。語文學科中蘊含的情感性更是會提升人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應該從教學根本觀念出發(fā)明確語文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在實踐過程中思考分析,運用新課標里提出的語言應用與建構、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類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理念創(chuàng)新。
1.3.3 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
課堂不是老師一人的課堂,應當落實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當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在授課時前先讓學生對此課文進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學生可以更好的進入狀態(tài)。但是此過程進行會有一定的偏差,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與感知探索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情感探索后發(fā)生的情感變化應給予正向引導。語文課程是用語言去進行交流與表達為主的一門學科,要更加注重語言的交流與情感的傳遞。教師應該正向的引導他們,將他們的情感用正確的方式釋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習上得到進步,也可以使他們的情感變得豐富。
2.1.1 明確問題
現(xiàn)階段,部分老師上課只是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與一些上課技巧,未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與文學素養(yǎng),感情不飽滿,情緒不激昂,這是現(xiàn)階段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作為教師應當在了解學科知識的基礎下用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能力,幫助他們更深刻的理解到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
2.1.2 加強對學科知識能力的儲備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擁有深厚的學科知識儲備能力是必備的。語文是一個集大成的學科,它包括文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情感知識與語言學知識等。中學語文課本涉及大量的文言文與詩歌、小說、散文和外國作品,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了解文本的同時還要去挖掘文章深處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拓寬閱讀視角,便于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更好的拓展知識,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于文本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教師也要具有寬廣的閱讀鑒賞知識能力,教師將自己課下的功夫做扎實,這樣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其思想并運用在生活實踐中。
2.2.1 教學課堂生動
檢驗一個教師上課是否優(yōu)秀,不僅要看她的教學成果也要看她的教學過程,一個活躍的課堂可以使學生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更好的學習。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能知識干巴巴的將知識傳輸進學生的腦子里,這樣的老師只是“講課機器”學生也只是被動的“聽課機器”。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思路清晰,用敏捷的思維與靈活的上課方法去調動整個課堂的氛圍,教師上課要做到聲音沉郁頓挫,有起有伏,使得學生可以緊跟教師的情感進行學習,也可以促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質量大幅度的提升。
2.2.2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不是教師“一言堂”,而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師生關系進行協(xié)調互動,對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充分開展,組織好學生的互動合作學習與獨自學習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造出自由和諧合作共享的課堂,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要做的就是在其引導下學生能夠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在領略文本內容之后感知文本的情感內容。教師還應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這樣有利于知識的積累、情感的積淀與更好的實踐運用。
2.3.1 明確教案設計
教師在備課時應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依據(jù)教學標準去設計教案,設計教案要突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并且在教學過程注意情感教學的插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情感。確定好一個目標,就要對教材進行鉆研,首先要教師吃透教材才能教會學生讓學生對教材進行學習,才可以幫助學習更好學習。
2.3.2 讓學生在教學扮演中豐富情感
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例如在《背影》上課中,在其中父親堅持送作者去火車站與父親去給作者買橘子的片段,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朗誦,可以先由一組扮演父親,一組扮演兒子,朗誦結束后在進行角色互換,從閱讀朗誦中體會父親兒子角色心理的變化,這不僅使學生體會到父子情深也從中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上課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們表演話劇,選定角色有父親、腳夫、茶房伙計、買橘子的人、火車站工作人員、其余旅客等,讓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設計劇本,并演出來,從這一系列活動實施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本理解能力,并且能夠其中更深層次的了解到父子情深,這是教師在個人教學之外讓學生體驗到的不同于書本知識的內容。
2.3.3 備課方法靈活多樣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講課方式,教師應展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教師的講課不能一成不變,現(xiàn)在時代發(fā)展瞬息萬變,教師必須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講課特點并將其充分發(fā)揮。一個優(yōu)秀教學效果的展現(xiàn)是教師、學生、課堂的三者合為一,因此,要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與個人創(chuàng)造性。課堂是一個靈活多變的課堂,這也要求教師對備課要設想各種場景的出現(xiàn),授課也應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種方法進行,這樣不僅能使課堂生動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教師的魅力,更好的體會到課堂傳遞的情感知識。
通過學習了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更加明白了教育不僅僅只是教書育人那么簡單,還要教會學生生活與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教師去對文本及授課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教學并不僅僅只是書本知識層面的教學,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