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關鍵詞:陜西省;城市;物流競爭力;熵權TOPSIS法
中圖分類號:F25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6-0026-03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城市間的聯系得到加強,城市間的交流愈加頻繁。而城市的交流極大程度上依賴于物資的流通,物流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起著橋梁的作用。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的物流競爭力如何,如何進一步提升這些城市的物流競爭力,對于陜西省統籌西部大開發,響應“一帶一路”國家規劃非常必要。
物流競爭力評價研究,一直是物流研究領域的焦點。金芳芳等將影響物流競爭力的因素歸結為物流實力和物流潛力兩個方面,并依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評價物流競爭力[1]。孫峰華等則探究物流競爭力的形成機理,認為物流競爭力由經濟實力、企業競爭力和創新競爭力三力合成[2]。譚觀音、左澤平則通過經典競爭力研究模型——“鉆石模型”,分析影響物流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并依據分析結果構建評價指標體系[3]。薛東前、郭晶等利用德爾菲法歸納總結影響物流競爭力的因素,選取交通區位條件、地理區位條件、土地政策等29個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德爾菲法三者結合,綜合評價物流競爭力[4]。岳琪梳理總結相關研究文獻,從產業結構、市場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行業人力資源狀況等六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對灰色關聯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權法等三種評價方法分別所計算得出的結果,進行組合評價[5]。
本文將結合相關研究成果,科學構建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基于熵權法結合TOPSIS法對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的物流競爭力進行客觀評價。探究地級市物流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為提升物流競爭力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為推動陜西省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陜西省域內各地級市物流產業發展情況,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通過經濟實力、物流需求、物流供給三個方面構建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最終選取12個指標,作為衡量物流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
(一)經濟實力
城市經濟實力對物流產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經濟發展水平高,代表城市商貿發達,而貿易的本質便是商品的流通。高水平的經濟實力,說明商品郵寄、礦產運輸、冷鏈運輸等物流需求龐大。高水平經濟實力同時可以提高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力支持當地物流產業發展,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物流供給水平。
(二)物流需求
實體商品從產生到消費的一系列環節中,都會有大量的物流需求需要得到滿足,而這些需求又帶來了數不盡的就業崗位和經濟利潤,對優化城市的產業發展結構、緩解人口就業等問題,具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同時為產業本身發展吸引資源和人才,提高城市物流競爭力。因此,旺盛的物流需求在影響城市發展的同時,帶動城市物流產業進步。
(三)物流供給
物流供給水平的高低,極大程度上左右城市物流競爭力水平的強弱。物流供給水平低,物流活動無法有序、高效地運行,將導致物資滯留、運輸系統混亂等諸多社會問題,降低城市物流競爭力。相對的,平穩、有序地進行物流活動,才能將物流需求所帶來的機遇與利潤,高效地轉換為產業發展動力,提高城市物流競爭力。
二、物流競爭力評價
(一)熵權TOPSIS法評價計算步驟
本文將熵權法和TOPSIS法相結合,對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物流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通過熵權法給各指標賦予權重,再通過TOPSIS法,判斷相對最優解。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構建原始數據矩陣X=[xij]m×n,m為待評價城市數量,n為評價指標數量。
2.初始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本文涉及指標為正向指標。
(二)物流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熵權法所計算得出的指標權重,代表了指標對評價結果影響程度的高低,是判斷影響物流競爭力因素的重要依據。根據上文熵權TOPSIS法求解步驟,可得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求得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
根據計算得出,一級指標權重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經濟實力(A1)、物流供給(A3)、物流需求(A2)。可以得出經濟實力(A1)對物流競爭力的貢獻最大,物流供給(A3)次之,最后物流需求(A2)。
二級指標按照權重大小從高到低依次為進出口總值(B3)、郵政業務總量(B9)、民用汽車擁有量(B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B2)、公路貨運周轉量(B8)、公路貨運量(B7)、生產總值(B1)、移動電話(B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B4)、年底常住人口(B6)、電信業務總量(B12)、公路里程(B11)。此外,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可得,指標平均權重為8.33%,而進出口總值(B3)、郵政業務總量(B9)、民用汽車擁有量(B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B2)這四個指標的權重較高,超過指標平均權重。
綜上所述,以進出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代表指標的經濟實力和以郵政業務總量、民用汽車擁有量為代表指標的物流供給,是影響城市物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三)物流競爭力評價分析
根據上述指標權重,依據TOPSIS法,對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物流競爭力進行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從物流競爭力評價值判斷,陜西省域內各地級市物流競爭力差距較大,反映出陜西省物流產業發展不平衡。正是由于西安的物流產業競爭力水平突出,成為陜西省首批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而榆林的物流競爭力評價在陜西省中處于第二位,且與西安等其他城市相距較遠,聯動較弱,但可憑借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工業物流。同時在《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榆林獲批與省外城市合作,在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中,提升自身物流競爭力。渭南是陜西省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高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地,其自身物流需求潛力較大,而且與山西運城、臨汾和河南三門峽共同構成了“黃河金三角”,交通位置優越,其物流競爭潛力較大。咸陽由于《西咸一體化規劃》的進程不斷加快,受到西安強力的引領,其物流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中。寶雞、漢中、延安、安康、銅川、商洛六市物流競爭力薄弱,可由西安為中心,協同合作發展。
根據物流競爭力評價值,初步劃分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物流競爭力第一梯隊城市為西安,第二梯隊城市為榆林、渭南、咸陽(競爭力評價值>0.1);第三梯隊城市為寶雞、漢中、延安、安康、銅川、商洛。
結語
本文以經濟實力、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給三個方面,構建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TOPSIS法評價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的物流競爭力,結果發現,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物流競爭力排名,從強到弱依次為西安、榆林、渭南、咸陽、寶雞、漢中、延安、安康、銅川、商洛。此外,本文利用熵權TOPSIS法所得指標權重,分析影響陜西省域內地級市物流競爭力的因素。結果發現,以進出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代表指標的經濟實力,及以郵政業務總量、民用汽車擁有量為代表指標的物流供給,是影響城市物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根據上述研究,本文對于提升陜西省物流產業競爭力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加強城市物流協同聯系。結合城市優勢產業,重點發展符合城市自身情況的特色物流,分流弱勢物流產業于其他城市,形成城市物流功能互補,減少同質化競爭。第二,加快物流信息化進程。城市在推動物流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結合5G、物聯網、區塊鏈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快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提高物流運作效率,提升物流服務水平。第三,加大物流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物流產業相關專業教育辦學,鼓勵校企合作辦學,提供物流相關崗位實習機會,通過實踐工作加深對物流理論認識,培育高質量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 ?金芳芳,黃祖慶,虎陳霞.長三角城市群物流競爭力評價及聚類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9):183-187.
[2] ?孫峰華,魏曉,王富喜.山東半島城市群物流業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形成機制[J].經濟地理,2007,(4):571-574.
[3] ?譚觀音,左澤平.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的動態比較[J].經濟地理,2012,(3):107-113.
[4] ?薛東前,郭晶,黨淑英.中國內陸中心城市物流競爭力比較研究——以西安與鄭州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2,(2):59-61+81.
[5] ?岳琪.基于物流競爭力的我國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評價[J].商業經濟研究,2019,(9):96-99.
388050058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