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要
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考查的多為研究各種社會科學的文章。高考新課標卷對一般論述類文本特別注意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方面的考查。在具體解題的時候,考生要注意范圍大小、程度深淺、已然未然(時態)、必然或然(語氣)。考生在判斷選擇題選項正誤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意增刪文中信息,包括選項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的信息推斷出來;原文中某些限制性的條件信息在選項中被命題者有意略去。二是有意混淆主次、本末等文中提到的多方面信息;或原文并沒有將它們加以比較,也沒有說明主次,選項表述卻妄加臆測,說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說甲比乙更重要等;或原文已有比較,但選項表述故意顛倒幾方面的信息之間的主次、本末關系。
一般論述類文本中的研究類文章常見的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常見的結構模式包括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總式等幾種。其行文往往有一些明顯的語言標志,其語句之間和段落之間常見的邏輯順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由概念到應用等。
考場文本
材料一:
傳統儒家思想主張一切認知活動都有其身體基礎,而身體為社會文化價值所滲透。由此,先秦儒家在身體訓練中注重心的主導作用,提倡禮的節制,充滿自省、自律的意味。
考究《說文解字》,“身”在中國思想中狹義表示軀體,廣義表示攝心、氣、形而為形神相合、身心一體的生命整體。儒家認為,人的身與心是渾然一體的,言身必稱心,稱心必言身,二者不可分割?!拔椅匆姾萌收?,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笨鬃诱J為這種仁心與軀體相輔相成時便有利于人的健康長壽,即“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郭店楚簡《五行》中把“仁”寫為“■”,意為道德必須在身體上體現出來,其軌跡可由心而身,也可由身而心。
孟子把身心之學往心為主宰的方向發展,他一方面說“盡其心者……所以事天也”,又說“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指出心的知性、知天的道德功能可以充實浮現于人的身體,心諸內形諸外,“踐形”是心的涵養經由身體的外在顯示。孟子還說:“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币孕臑楸?,以身為末,這種生理存在與道德存在渾然融會的崇高生命氣象,表現了一種身心合一、內外一體的觀念。
為了達到“身心一體”,儒家注重身體的教育,我們廣義上俗稱為“體育”,其更多體現為以心為主導的德性修養。儒家認為力先天是有差異的,所以孟子言“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是亦為烏獲而已矣”,人的力量不應作為炫耀和競爭的資本。真正值得炫耀的資本在于“德”,所以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荀子也說“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而在身體訓練中,如果“心”暫時性缺位,這些身體運動便失去了其應有的正當性。孔子主張要以禮挖掘身體的倫理維度,充之以禮義教化的功能,“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孟子在談論田獵活動“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時,也提出要“范我驅馳”,即駕車要合乎規范,不能一味以獲得獵物為目的而從心所欲。
以“禮”為規范的身體訓練,投射到政治層面,便是儒家追求的長幼有序、尊卑分明的治國理念?!肮覆徽{,則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荀子更是直接把治國與射、御等活動相聯系,認為湯武能成就霸業在于遵守中庸和諧之禮的精髓,獲得士兵和百姓的共同支持。
傳統儒家將身體視為心、形、氣等多種層面構成的身體系統。儒家身體觀將運動納入仁、禮的德治理論體系中,將射、御項目列為六藝科目,在基于“體”的德性教化中亦看到身體訓練的價值,有著不容忽視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摘編自韓洋《身心之仁與儒家的“體”育觀》)
材料二:
全民健康生活是新時代社會體育的首要倫理價值追求,培養青少年體質健康、身心健康、人格健康是新時代學校體育的價值追求,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是新時代競技體育的價值追求。這一切都有著崇高的理想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指出:“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贬槍θ说摹拔锘焙汀皢蜗蚨取爆F象,新時代中國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人的本質當作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體育發展也經歷了從“服務神”到“服務人”的轉變過程。公元前776年,古希臘人為了表達對奧林匹克眾神的虔誠和敬仰,舉辦了古代奧林匹克祭奠。公元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推崇基督教禁欲主義,停辦古代奧林匹克祭奠。1894年,12個國家在巴黎聯合決議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這才徹底擺脫了宗教禁欲思想的束縛。奧林匹克主義認為體育運動能提高人的體質、才智和意志品質,創造一種使人們在鍛煉中尋求樂趣的生活方式,促進和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在顧拜旦看來,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載體,本質上說競技體育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競技體育不僅追求身體的強健有力,還承載著積極、進取、拼搏的人生態度。現代體育把人的力量與人本精神高度融合在一起,把精神與肉體統一起來,肯定人身體運動的基礎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名副其實的人生實踐哲學。奧林匹克主義的中心思想與新時代人民的健康理念異曲同工,都以人本主義為原則,以服務人的健康生活為價值追求。
由此,我們現在提出健康是人生活的出發點,是“新時代人民幸福生活”的首要條件,是一種人身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健康理念成為統領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首要倫理價值。它貫穿于新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動機、過程和結果之中,在新時代,它不僅使體育的對象發生變化,同時它還在服務對象之中實現自己的統領。這個目的是新時代體育發展自己設定的,作為規律決定其行為的動機、過程和結果。
(摘編自趙金國、龔正偉《健康:新時代中國體育的首要倫理價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文化用心、氣、形的融合來解釋“身”的生命整體意義,儒家繼承并發揚了這一思想。
B.儒家認為射、御項目不能一味地以射中、快速為目的,但將其納入“六藝”還是表明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
C.顧拜旦說競技體育本質上是人的生存方式,這和競技體育能實現人的本質的理念是一致的。
D.人本主義體育觀修正了對人的本質的片面理解,以全民健康生活作為首要倫理價值是時代的進步。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強調通過“四體”表現內在的“心性”,這和他反對炫耀“力”的觀念相互矛盾。
B.孔子用禮來挖掘身體的倫理維度,這與傳統儒家“體育”的意義在于化育身體一致。
C.現代體育更加重視身體強健的作用,競技體育對力量和速度的追求體現了人本主義思想。
D.健康是人身自由中最重要的,傳統儒家對德性的偏愛無法使人健康,因而無法實現人身自由。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最能支持“全民健康生活是新時代社會體育的首要倫理價值”觀點的一項是(? )
A.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
B.力學所以論用力之方向、時間、速度等,使人體之各種運動合于力學之公式及定理。(吳蘊瑞)
C.學生是學習人生之道的人。學以厚生則可,學以傷生是斷斷乎不可的。(陶行知)
D.國民應有健全之身體與精神,方可為社會服務,荷國家于肩。(陳嘉庚)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答:
5.請從身體和精神關系的角度闡明新時代體育健康理念對傳統儒家體育觀的繼承與發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