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韓梅


[摘要]近年來,部分企業設備招標采購存在看似合規合制但采購價格越招越高的現象,給企業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本文針對此現象,結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物資(設備)招標采購審計項目實踐,提出以“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理模式,嵌入式開展物資(設備)采購審計,旨在降本增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內控保障。
[關鍵詞]內部審計? ?招投標? ?采購
隨著現代企業的快速發展,物資采購需求量逐年增長,物資采購成本的高低一直是領導關心、職工關注的重點。如何加強物資采購監管,有效降低企業采購成本,防止資產流失,既是企業經營的需求,也是企業內部審計必須關注的焦點。
一、物資(設備)招標采購審計發現的問題
隨著企業市場化、精細化管理的不斷深入,為了最大限度控制采購成本,許多企業將招投標作為設備采購管理的關鍵環節和重點內容。但是近年來,在對物資采購招標業務進行審計時,發現存在一些不合規的現象。
(一)規避公開招標,人為定向招標
招標公司大量采用邀請和單一來源兩種形式進行招標,這兩種方式投標人數相對較少,競爭開放度相對較弱,無法有效降低采購價格。比如,某建井單位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采購井下設備“罐籠”,中標單價22.5萬元/臺,同期市場行情為18萬元/臺,中標價高于市場價4.5萬元/臺。
(二)“圍標”“串標”現象屢禁不止
委托人將既定標段人為拆分,為投標人圍標、串標提供潛在便利,投標人建立價格同盟,在投標報價上進行分工,梯次報價,分別在不同的標段輪流坐莊,變相提高物資報價,從而達到各方利益均沾,嚴重危害了企業利益,使招標制度流于形式。比如,某設備租賃公司以公開招標方式采購一批采掘設備,卻人為分成三個包段進行招標,投標的三家單位先后各中一標,中標價格均比同期市場價高出10%—30%。
(三)采購價格越招越高,招標流于形式
招標人在確定招標限價時過于隨意,未結合物資規格、材質、功能等進行充分市場調研,部分設備中標價格遠遠高于同期市場價,并未真正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比如,某運輸單位采購“振動式雙頭內燃搗固機”,中標單價15,660元/臺,同期市場價為6800元/臺,高于市場價8860元/臺(差價率1.3倍)。
(四)審計結果運用欠佳
審計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監督的重要環節,傳統審計方式主要以事后監督檢查為主,即使發現問題,但合同已簽,形成的經濟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為此,審計需打破原有監管模式,尋找新的審計方法與措施,及時堵塞漏洞,進而降低物資采購價格,有效提升物資采購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物資(設備)招標采購審計的探索
作為一家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的國有特大型集團,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強化問題導向,主動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物資采購招標領域,將審計監督融入招標過程,將市場對標作為前置程序,創新實施“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控模式,打破以往“亡羊補牢”式被動監管方式,探索“超前防御”式新型內控機制,構筑形成“凡招標必對標,凡招標必審計”的前沿防線,既規范了程序、堵塞了漏洞、降低了成本,又預防了腐敗、凈化了環境、保護了干部。
(一)實施創新管理的必要性
1.源于國企經濟責任的深刻把握。國有企業首要責任是經濟責任。實施“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控模式,抓住了招標這個重大資金使用的關鍵“出口”,實施全過程動態審計監督,對于避免國有資產流失起到了“守門員”作用。
2.源于審計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控模式是企業審計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創新,是提升關鍵領域經濟責任監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3.源于破除問題根源的迫切需要。作為省管重要骨干企業,物資設備招標項目年均采購額幾十億元,在招標過程中也面臨圍標、串標等問題,特別是“重程序不重成本”問題較為突出,造成個別招標結果高于市場行情,甚至存在個別人在“完美包裝”掩蓋下,暗箱操作、利益輸送,造成國有資產“合規流失”,嚴重損害企業利益。實施“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控模式,有利于從源頭和過程中控制物資采購價格,降低采購成本,堵塞物資采購管理過程中的漏洞。
(二)主要做法
所謂“招標+對標+審計”物資(設備)采購管控模式,即在物資采購招標前進行前置審計,突出前置把關作用,由“事后審”向“全程控”轉變,強化源頭對標、過程跟蹤、結果審計全流程監管,一旦發現采購價明顯高于市場價,就立即按下“暫停鍵”,嚴肅問責,確保物資質量最佳、價格最優、采購成本最低。該模式的重點是將審計前置,從源頭對標;核心是全過程動態監督,招標、對標、審計同步進行,做到時時有監督,處處有制衡;關鍵是嚴肅追究問責,通過嚴責問責,使審計監督利劍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1. 把加強頂層設計作為首要前提。持續深化體制改革,將“招標+對標+審計”作為“一把手”工程,由集團黨委書記為主任成立審計委員會,突顯審計委員會職能,指導出臺《關于加強“招標+對標”管理進一步降低企業采購成本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設備采購招標審計的實施意見》,推動審計工作全面融入企業重大戰略部署、日常經營決策、經濟效益、業績考核、風險控制等重點領域,實施“穿透式、全覆蓋”審計監督管理,全力打造多層次、全方位的審計監督體系,逐步構建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審計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審計工作推進會、約談會,強力推動形成支持參與新模式高效運行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率先在全省國有企業中開展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推進“1+5”審計體系改革制度,建成“集團—產業板塊—基層單位”三級內部審計監管體系,成立5個審計分部,分板塊進行針對性、專業化的審計監督,構建一支結構更加完整、力量更加強大、業務全面覆蓋的審計隊伍。同時增設物資采購專業化科室,實施物資對標詢價、跟蹤審計。組建“招標+對標+審計”管理評審小組,專門負責詢價結果的綜合評判分析,確保價格公允、科學。
2. 把數智賦能作為有力驅動。根據業務需要,投資90余萬元,專門聘請全國知名軟件公司開發設計了前置審計信息系統,送審資料傳送、審核、意見反饋、執行監管等全部實現網上通辦、即時辦理、留痕備查。更加注重借智借力,在全國遴選多家權威性強、信譽優的價格咨詢機構,聯合開展市場對標價格咨詢,確定最佳審計意見,有效避免敏感問題人為干預。
3.把規范流程管控作為關鍵環節。將審計嵌入招標、對標各個環節,壓茬推進,在審核上報、資料審核、審計意見反饋、審計結果應用、審計結果督查等五個方面,環環相扣,形成完整閉環。(1)在審核上報上,采購單位(部門)完成物資招標計劃價編制并經單位審批后,通過審計部門物資審核備案系統提交相關資料,并上報紙質資料備案。(2)在資料審核上,審計部門根據采購人員提供的審查清單(包括設備名稱、數量、單位、技術參數、資金計劃等),以實地查看、市場調研、國內大型招標網對標、專家協助等形式,在15個工作日內開展計劃價審核工作。對于金額較低的屬于標準且通用型設備,審計部工作人員自行通過網絡、查詢以往成交價、電話咨詢或走訪市場等方式進行詢價。對于金額較高的非標準設備、技術比較先進、定制類、涉及安全生產等自詢難度較大的設備,將設備參數發放給咨詢公司委托咨詢,并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反饋咨詢結果。審計部門對咨詢結果跟進了解、記錄,定價小組開會通報,確定最終審核結果,并出具審計意見書,同時抄送集團招標管理部門供評標參考。(3)在審計意見反饋上,采購單位(部門)收到審計部門《審計意見書》后,3日內向審計部門反饋意見,如無反饋視為同意;如有異議,除采購單位(部門)更改技術參數、采購單位(部門)論證有誤外,不得隨意修正審計意見,確保審計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4)在審計結果應用上,采購單位(部門)參考審計意見,及時與業務主管部門、招標管理部門進行對接并組織招投標,同時將成交信息及時反饋給審計部門。(5)在審計結果督查上,審計部門每季度到招標部門進行結果抽檢,監督檢查采購工作結果的執行情況,必要時執行后續審計程序,一旦發現采購價存在偏離市場行情較大等違規行為,應將違規線索移交紀檢監察部門,并視情節輕重及影響程度,按照集團《違規經營管理處罰規定》《關于進一步完善黨建與經營工作十條紅線的通知》等規定嚴肅追責(見圖1)。
同時,為防止業務流程拖沓,制定“設備招標備案業務流程圖”和“設備招標采購審計意見書流轉時間卡點登記表”,將意見書流轉在審計、業務主管、招標等部門的遞交、審核、發出時間劃分節點,使流程更加規范化、制度化(見圖2)。
4.把從嚴監督作為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紀檢監察、黨委巡察、組織、督查、審計、法務等“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特別是審計部門從源頭介入,聚焦資金、項目、銷售等關鍵環節,通過信息共享、協同聯動、全面覆蓋,最大限度抓早抓小、糾偏止損;同時聚焦規避招標等10個方面,制定黨建與經營工作“十條紅線”,凡發現“觸線”行為,立即將問題線索移交給紀委(監察部),一經查實,責任人一律撤職。
5. 把審計整改作為重要手段。堅持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工作,列出整改清單,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整改責任,重點抓住不落實的事、不落實的人,深入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本質,采取有效措施,嚴格依法依規辦事,促進問題切實整改到位。對“回頭看”反饋的問題,抓早抓實,能當下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當下整改的列出整改計劃,確保按照承諾,迅速高質量整改到位,徹底消除一些問題長期整改落實不到位、屢查屢犯等現象。
(三)工作成效
1.采購成本全面降低。一年來,集團審計部門共對下屬50家單位近50億元設備招標開展了前置審計,采購單位(部門)參考審計意見合理調整采購價,經過招標累計節約采購資金7.2億元,從源頭上有效制止了設備采購價格偏高現象,最大程度維護了企業利益。比如,某礦采購離心式空氣壓縮機,計劃資金360萬元,前置審計后,最終成交價220萬元,節約資金140萬元;某化工公司采購金剛石壓機,計劃資金2.9億元,前置審計后,最終成交價為2.332億元,節約資金5680萬元。
2.審計監督更加規范。“招標+對標+審計”一體化管控模式,從審核上報、資料審核、審計意見反饋、審計結果應用、審計結果督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建立了一套實用性高、可操作性強的流程體系,使企業內部監督更加科學、規范、有效。
3.監督效能顯著增強。新模式實施后,審計部加強招標結果監督,重點審計招標程序有無違法違規、實物有無以次充好,程序、價格、品質是否三對照等,通過對招標結果、合同履行等情況進行審計,未發現違規招標及合同履行不到位的情況。
4.質量效益大幅躍升。新模式的實施,使審計監督的防范預警作用和常態化“經濟體檢”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發現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物資(設備)招標采購審計創新的意義
(一)強化黨的領導,推動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審計委員會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監督理念,使審計監管更好地服務于黨委各項決策部署,更好地促進全面從嚴治黨,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二)強化部門聯動,促進監督工作互聯互通
審計工作應注重與紀檢監察、黨委巡察、組織、督查、法務等部門聯動,推動監督模式實現從依靠監督部門單兵作戰向合力作戰轉變,從個別預防向系統預防轉變,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過程監督轉變。通過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加強監督信息共享,克服信息孤島、部門壁壘,強化實時動態監督,增強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的時效性,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督,最大限度地提高監督效率,實現監督效果最大化。
(三)創新工作思路,提升審計效果
對于企業物資采購往往采用事后審計的方式,雖然一些單位和個人受到了責任追究,但造成的損失卻難以挽回。強化事前審計,從源頭介入,使一些不太合理的招標采購事項,通過事前審計予以校正,不僅可以降低審計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可以優化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質量。
(作者單位: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郵政編碼:467000,電子郵箱:1105156501@qq.com)
346950058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