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黃薇

“住在這里幾十年了,經歷了新樓到破院,再到現在的煥然一新,我們住戶也從開心到糟心再到舒心,老舊小區改造真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家住廣元市利州區櫻花小區的居民周建生感慨道。
城市越是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就越高,下足城市治理的“繡花功夫”,織密小區治理的“針腳”,才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近年來,廣元市聚焦居民小區治理堵點難點問題,出臺《黨建引領城市居民小區精細化治理十五條措施》,以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為著力點,從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入手,全面激活城市治理‘紅色’動能,以‘小支點’撬動社會治理‘大格局’。”廣元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毛端喜說。
拆舊翻新?“改”在群眾“心坎”上
夜晚圍坐家中看著舊電視的一家人、在郵筒旁投遞信件的孩童……在利州區南河街道南鷹小區文化長廊,墻壁上繪制的一幅幅“舊時光”主題漫畫,吸引著路過的居民駐足觀看、打卡留念。
始建于1993年的南鷹小區,是利州區老城居民搬遷安置房。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觀陳舊、線路老化、臟亂差等這些老舊小區的常見問題開始顯現,困擾著南鷹小區居民。
2021年6月,乘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的東風,南鷹小區黨支部通過召開壩壩會、小區微信群線上征集等方式,在充分征求小區居民意見建議后,著手拆舊翻新,實施清運垃圾雜物、新建排污管網、安裝智能監控等一系列小區提升改造行動。如今,南鷹小區面貌煥然一新,378戶1000余名居民原地住進了“新家”。
“之前一樓下水道總是堵塞,疏通一次管兩個月,之后又要堵。這下好了,終于沒有臭氣了。”2021年8月,小區排污管網改造后,終于解決了困擾小區一樓居民的大問題,10棟2單元1樓的居民張曉慧很高興。“這次改造,真正‘改’在了我們‘心坎’上。”
“我們不僅考慮小區設施設備的完善,還考慮了居住的舒適性,堅持‘里子’‘面子’一起抓。”南鷹社區黨委書記魏偉介紹。
原地“換新顏”的老舊小區承載著人們的記憶,濃縮了城市的發展歷程。“開了13年的面館,對這里很有感情。”隨著廣元經開區下西壩街道鐵路社區的改造升級,居民江志富的面館也迎來新生。破舊的藍色遮雨帆布換成了紅白相間可伸縮的雨棚,附近道路也更寬敞干凈了。“聽說接下來社區還要打造‘鐵路記憶’主題街區,到時候游客多了,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江志富展望著新生活。
廣元市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采取項目改造、分類管理、部門掛靠等重點措施,從小區安全性、實用性和舒適性出發,全力提高老舊小區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真正實現了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有其樂”的跨越。
細針密縷??“補”在治理薄弱處
“從外地回來,請主動掃碼登記,打開行程碼看一下喲……”2月24日,在朝天區清風路社區景家壩小區,65歲的退休老黨員任全聰守在小區門口,仔細查看進入小區人員的健康碼和行程碼。任全聰是清風路社區“紅色管家”黨員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每天,黨員志愿者都會和物業工作人員一起為小區居民服務。
“景家壩小區是一個由40余棟老舊樓棟,30余家超市、茶樓等經營場所,10家區級機關單位構成的老舊小區,小區常住居民有384戶1427人。”清風路社區黨委書記趙廣兵對小區情況非常了解。兩年前,景家壩小區既沒有自管委也沒有物業企業,是典型的“三無小區”。由于長期處于失管狀態,基礎設施不完善,鄰里關系不融洽,環境衛生狀況差,居民不滿意見也越來越多。
“通過摸排,我們發現小區居民黨員參加志愿服務的愿望很強烈,于是牽頭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趙廣兵介紹,100余名小區黨員組建了“紅色管家·小喇叭隊”“紅色管家·喜哈哈調解隊”等7支“紅色管家”黨員志愿服務隊,在抗洪搶險、疫情防控、糾紛調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前停車要靠搶,停路邊不安全,還有被貼罰單的風險。”在廣元城區上班的居民李悅說,“我試著把情況反映給‘紅色管家’,沒想到他們真把問題解決了!”原來,“紅色管家”將群眾訴求上報到社區、交警大隊、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單位,多方協調后,通過推行“限時有序停車免處罰”措施,新劃定65個停車位交由社區管理,停車難問題得到解決,社區也實現自身“造血”。
小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單打獨斗”。廣元市將老舊小區治理納入城市基層治理攻堅項目,打好健全治理機制、環境有機更新、優化服務體系“組合拳”,創建“紅色物業”示范小區34個,推動130個“雙報到”單位與社區、小區結對共建,綜合改造老舊小區221個。
社區物業公司開展服務、機關黨支部結對共建定期協商、小區“紅色管家”開展治理……曾經的老舊“三無小區”不僅實現了老房變“新居”,在管理和治理方面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
有呼必應??“暖”在群眾所需時
“阿姨您好!我是社區志愿者,您對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什么好建議嗎?”2021年11月25日,蒼溪縣紅軍路社區復興巷片區老舊小區里,戴著紅袖標的“紅色義工”穿梭在樓棟間,入戶走訪、發放問卷,宣傳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開始后,蒼溪縣啟動“梨鄉先鋒·紅色義工”行動,動員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點對點包聯老舊小區,常態化開展“紅色星期六”志愿服務活動。每逢周六,義工們準時到包聯小區開展衛生環境清理、文明行為勸導等活動。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們結合自身所長,為老人免費測血壓、代購生活物資等,讓居民就近享受優質便捷的服務。
“我們小區騎電瓶車的多,又沒有共用充電樁,‘飛線充電’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在‘紅色義工’的幫助下,小區設立了便民充電站,投幣就可以使用,方便又安全。”家住八角井巷的居民鄧澤斌說。
廣元市全面開展“隱形黨員”激活行動,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積極參與小區治理,爭當服務先鋒、治理骨干。現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紅色義工”的身影,他們用無私的奉獻和踐諾履責的擔當,讓“紅袖標”成為居民眼中亮麗的風景線。(作者單位/陳亮?中共廣元市委組織部)(責編/馮雅可)
13415017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