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茂紅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形勢、新的環境、新的任務,教師不再是傳統的、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了,也不僅僅是傳統的傳道者、授業者、解惑者。否則,必然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也不能適應教育、社會發展的需要。那么,新時代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導向交流者。從教育目標來看,新時代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的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生也面對更加復雜的環境。這對新時代教師的心理導向能力,以及與學生的交流能力、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要求更高了。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已經不是班主任一人或學校的一兩個心理輔導老師能夠完全承擔的了,學校需要創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比如,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導師制,讓一線教師成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師,每位教師負責班級幾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這樣可以加強師生心理交流、生生心理交流,努力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者。雖然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但許多學生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學習觀念中:這個對我提高考試成績有用,我就努力學;那個對我提高考試成績沒有什么用,我就不努力學,甚至是不學。信息化時代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對有利于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內容,都要認真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獨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如果學生僅停留在應試要求的學習上,即便考了高分,也荒廢了其他方面素養的提升,將來走上社會還會出現嚴重的能力不足問題。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新時代教師身上。
新時代教師是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傳授者。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必然產生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很容易學會運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進行學習。比如,學生會利用名師空中課堂、微課資源網等平臺,觀看課例,鞏固知識點,還可以多次復習。然而,有的學生學習上是方便了,卻養成依賴網絡的不良習慣,懶于動腦,甚至還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運用,引導學生理智地選擇。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網絡有利的一面,加強自控能力,促進學生科學地運用新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
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受教育途徑的融合者。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除了可以從教師那兒學到知識,從家長那兒受到教育,還可以通過網絡,通過各種學習平臺獲得學習的路徑。學生通過網絡、通過各種學習平臺獲得學習路徑之后,既可以在老師的監管下學習,也可以在家長的監管下學習,還可以在自覺性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自主學習。教師切記在學生通過網絡等獲得學習途徑之初,不能就放任不管,而應有效引導。學生在學校期間,通過網絡雖可以獲得學習的路徑,但仍應以課堂學習為主,融合其他路徑,作為有益的補充。在休息日或節假日,家長作為學生家庭學習的監管者,要監管到位。如果孩子有問題、有困惑,均可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需要充當好學生校內外多途徑學習的融合者。
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學習資源的開創者、建議者。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有更大的教學空間。學生的學習資源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書本學習資源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發掘學生深層次學習內容,制作學生需要的多媒體課件等。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提供信息化學習資源,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選擇信息化學習資源,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力爭做到使其免受學習過程的不利因素干擾。哪些信息化資源多用,哪些信息化資源暫時少用,教師應給予學生最合理的建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綜合信息素養。
教師無論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導向交流者、學習觀念的轉變者、新的學習方式的傳授者、受教育途徑的融合者,還是學習資源的開創者、建議者,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就是不懈的學習者。以前沒有學習過心理學的教師,現在要掌握一定層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以前觀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上的教師,現在要注重素質教育。信息化時代到來了,教師自己掌握了新的學習方式嗎?學生的新的學習途徑、新的學習資源的開創同樣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需要他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新時代背景下,學習力是教師必備的能力。只有具備充足的學習力,才能勝任新時代教師的新角色。讓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采取必要的行動,在成長中學會成長,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唐劉學校)
3132501908200